一、只核算材料成本,不知道产能成本
在只核算材料和产量的方式下,两份材料相同、工序相同、数量相同的订单, 便会算出相同的成本。但是这两份订单的效果要求可能不同, 所需要的生产时间, 也会不同, 因而实际成本也完全不同。有时,印刷企业为了节省材料而增加生产复杂性(如合拼订单生产) , 拉长了生产时间, 这些因时间拉长而增加的成本,在只核算材料和数量的方式下, 完全无法反映, 或者凭主观猜测, 往往赚了材料却输了产能。
二、按订单金额分摊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大订单补贴小订单。
订单的金额和生产数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按金额摊分其实是按数量摊分, 但是很多制造费用( 间接费用) , 都是和生产数量无关。采用这种分摊方法会增加了大金额订单的分摊费用, 降低了小金额订单的分摊费用, 扭曲了真实成本和利润, 结果会引致选错客户、选错巿场和选错产品的严重失误。举个例子:假定都是同样的产品,A 客户下了10张订单共生产5 0 万, B 客户也下了1 0张订单却只生产5万,A客户和B 客户的制造费用非常接近(因为是同样产品) , 但在按金额摊分的方式下, A 客户要多承担10倍的费用。
三、报表管理不到位,工时消耗不清楚
印刷企业依赖生产日报表来进行成本统计, 可惜这些报表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错漏问题, 例如填写不及时, 数量虚假, 或只是照抄工单, 所填报生产时间都是事后回忆, 凭印像估计等等, 即使印刷企业能算出每分钟的产能成本, 但采用错漏的生产数据, 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现在有些印刷企业开始用i P a d 做生产报告的实时更新, 情况或许会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