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长三角禁限塑调查:纸吸管无法代替塑料吸管等成“三大痛点”

时间:2021-03-11 来源:澎湃新闻

摘  要: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从2020年12月-2021年2月开展了长三角禁限塑新规消费侧专题调研,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消保委组织近千次实地消费体察。

关键词: 吸管 塑料 

  禁限塑令执行得如何?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从2020年12月-2021年2月开展了长三角禁限塑新规消费侧专题调研,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消保委组织近千次实地消费体察。
 
  在走访和分析的基础上,3月9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长三角禁限塑新规消费侧研究报告》。澎湃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长三角禁限塑已全面覆盖,其中,外卖数量巨大成塑料垃圾增长源、纸吸管不可代替塑料吸管、可降解产品竞争无序,成“三大痛点”。
 
  超9成受访者知道禁限塑令
 
  调查表明,长三角受访者中知道“禁限塑”的比例高达92.9%。本次调查显示,长三角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或比较支持 “禁限塑”的比例高达90.1%。
 
  禁限塑新规已经基本实现零售餐饮市场(限定业态)不同规模企业的全面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消保委实地消费体察了1640家企业,禁限塑新规在商场的落实率达到了78.6%,超市为77.5 %,药店为58.8%,书店为73.0%,大型饭店为90.1%,中型饭店为82.5%,小型餐饮店为64.3%,外卖为75.6%。消费者调查也显示,认为本地“禁限塑”落实情况非常好的长三角受访者超过了六成。
 
  通过深度访谈塑料袋生产企业发现,企业90%以上的产能已经开始调整,部分转型为生产纸质袋,部分转型为可降解塑料袋。企业表示可降解塑料袋已渐渐成为发展趋势。未来3-5年将迅速占领市场,成为普通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禁限塑规范标准庞杂
 
  禁限塑新规是从生产和使用企业的角度设计制定的,限定行业、细分品类再设置禁止与限制的时间点,内容复杂严密。禁限塑新规相关的技术规范庞杂,仅国标就有9件,还有众多的地方标准。用于识别的“可降解”标识又有十几种之多。
 
  虽然调查显示,长三角受访者中对“禁限塑”的知晓度达到了92.9%。但涉及到具体问题,“搞不清、看不懂”的情况还是较为普遍。
 
  本次消费者调查对于禁限塑新规基础知识做了简单测试,能够完全答对的受访者不到2.5%。
 
  随身携带购物袋习惯待养成
 
  调查同时显示,在禁限塑新规实施前,仅有14.5%的受访者去菜场买菜时会自带购物袋,去超市购物时会自带购物袋也只有32.5%。
 
  考虑到长三角城市消费者工作生活节奏较快,很多购物买菜都在上下班路途中完成的。因此,消费者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养成,一方面靠“禁用”倒逼,另一方面还需要各方协同积极引导。
 
  此外,解除消费者的顾虑和担忧,对于禁限塑新规实施也非常重要。
 
  比如,禁限塑新规豁免了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
 
  但调查表明,因为可接触食品的塑料袋并没有相关标识,60.6%的受访者对商家提供的食品包装袋是否安全表示怀疑。又比如,在四地消保委的体察中,有不少在小餐饮店就餐的消费者对店家提供的重复使用的餐具的卫生状况不放心。
 
  另外,近三成无纺布环保袋被用作垃圾袋。76.4%的长三角受访者表示家中有环保袋。其中超过五成的家庭有8个以上的环保袋。但42.6%的受访者表示因为无纺布环保袋“质量差”、“难看”而不会在外使用。更有近三成的受访者表示,会把无纺布环保袋直接用作垃圾袋。
 
  餐饮外卖成塑料垃圾增长源,纸吸管无法替代塑料吸管
 
  调查数据显示,长三角受访者中有3.6%表示几乎每顿都外卖,22.4%表示几乎每天一顿外卖,59.5%表示一周若干顿外卖。
 
  随着“Z时代”成为消费主力,外卖量增长还会持续。如果仅从替代角度提限塑要求,而不对外卖模式做重构,由外卖塑料餐盒带来的环境威胁大概率会与日俱增。
 
  有行业统计表明,在中国一次性吸管每年会产生三万吨塑料垃圾。对塑料吸管的禁用势在必行。但替代品纸质吸管因为体验度差而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
 
  调查表明,56.0%的长三角受访者不愿意使用纸吸管。因此有专家建议饮品店就要改变产品包装,改为带吸口的杯盖。或者改变饮品配方,让消费者不用吸管仍然能获得很好的口感。
 
  可降解产品市场竞争无序
 
  课题组通过访谈专家、专业机构和塑料袋生产企业发现,可降解产品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的情况。可降解塑料可以分为生物分解、光降解、热氧降解、可堆肥降解等。每种类型适用的标准、生产工艺和成本都不一样,降解程度差异也非常大。
 
  尽管降解程度高的产品理论上应该被优选使用,但在市场竞争中不同降解程度的产品同为“可降解塑料袋”,成本和价格成为最主要的竞争因素。可降解产品市场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专家还指出,当前大量产能转向可降解塑料制品,检测成为堵点。如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正规检测时间长,通常检测周期要3-6个月,且费用较为昂贵。如果采用快速检测,仅能检测塑料制品的成分。而塑料中含可降解的成分与塑料是否可降解却无必然关联。
 
  此外,小商家和消费者在采购可降解塑料袋中也遭遇能力不足的困境。商场、超市和大饭店一般会直接向生产企业定制,而小商家和消费者只能通过网络等渠道购买。课题组通过几个网络平台的检索发现,“可降解塑料袋”产品很多,印着不同的“可降解”标识,价格差异度也非常大。由于缺乏可比较的信息,小商家和消费者都无从判断和选择。
关键词:吸管 塑料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