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两年后,美国3D打印巨头MakerBot推出了新一代桌面打印设备。
1月8日,MakerBot在国内首次发布了一款名为Method的3D打印机。MakerBot称,这款产品的打印速度是普通桌面打印机的两倍,还融入了一些工业级3D打印机的常见功能,使其打印误差提升至不超过0.2毫米。
MakerBot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Nadav Goshen希望,这款设备能兼具工业级3D打印机的可靠性和桌面级3D打印机的易操作性。它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价为69999元,拥有成本约是入门级工业3D打印机的三分之一。
桌面级和工业级3D打印机如果简单地用价格来区分的话,通常以1万美元为分水岭。
MakerBot提供的数据称,Method经历了超过22万小时的测试,意味着其使用寿命可达25年。目前,Method已在北美20家知名工业企业得到应用。
Goshen表示,该款打印机是公司全新开辟的产品线,它可以帮助公司完成战略转型。Method也是Goshen接手公司后发布的第一款3D打印设备,共经历了三年的研发。
Goshen于2017年1月履新,他逐渐将MakerBot的业务重心由消费领域转向教育和工业市场。此前,MakerBot经历了裁员及管理层重组等一系列事件,四年内曾换届四任CEO。
MakerBot成立于2009年。2013年,其被Stratasys以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是一家为工业和大型制造业客户提供3D打印服务的公司。此后两年,全球3D打印机出现爆发式增长,但到了2015年,市场增长开始放缓,MakerBot产品销量大幅下滑,甚至一度拉低了母公司的经营业绩。
上述情况在去年有所改观。MakerBot称,公司2018年在北美3D打印市场(售价2万美元以内产品)的份额为16%,较2017年上涨了4%。目前,MakerBot在全球已经售出了超过10万台3D打印设备,市场保有率约为一成。
Goshen表示,去年全球3D行业的营业收入约为68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三倍。
他认为,作为全球第三大的3D打印市场,中国今年在3D打印设备上预计将花费超过19亿美元。MakerBot在2013年进入了中国市场。
MakerBot亚太及日本地区总经理汪祥艮则称,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用户中,教育行业目前占到七成以上,在Method推出后,工业类客户的比例预计也会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