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中小学教材印制技术“三级跳”的故事

时间:2018-09-1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摘  要:
9月3日,是全国大部分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孩子们手捧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课本,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关键词: 教材 印制技术 

  9月3日,是全国大部分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孩子们手捧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课本,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看到这一情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事业部主任沙晓青特别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今年秋季人教版教材供型任务又圆满完成了。

  其实,沙晓青高兴的远不止于此。作为从事中小学教材租型工作31年的“老人”,沙晓青深深体会到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人教版教材印制技术“三级跳”,给人教社教材租型和出版工作带来的便利。而这“三级跳”对中小学教材印制业,乃至整个印刷业则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铅版时代的技术变革故事

  时光回溯到1987年7月,从北京印刷学院印刷机械系毕业的沙晓青入职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从事中小学教材租型工作。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小学教材印制情况,如沙晓青介绍,人教社面向全国提供铅印版纸型的流程是:从前期制版,到拣字铸字,再到打出纸型。然后是走机场、到火车站,装车、卸车、托运,直至印刷厂收到纸型,印制出教材。

  一科教材一套纸型,分装于4个大包,30个省(区、市)30套纸型,分装于120个大包。“尽管那时是小伙子,可是120个大包扛来扛去的,也让人精疲力尽。”沙晓青说。怎么办?“当时首先要解决的还不是体力问题,而是一块锌版如何能多打几副纸型?”“试想,一科教材需要面向全国提供几十甚至上百套纸型。多科教材需要多少套纸型?人教社打印纸型最多的一年有25万页纸型,而一块锌版最多能打七八副。”

  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今天摆放在人教社社史馆的一块电镀铜版,竟然是当时解决多打几副纸型问题的“主角”。

  这块电镀铜版的诞生,在沙晓青看来意义非凡,它是人教社印刷厂的独创技术,一块电镀铜版可以打上百副纸型,大大缩短了印前制版的时间。

  铜版是怎么做出来的?沙晓青介绍说,先拣活字,捆好,在上面先压上一层蜡,之后蜡的形状按照铅字形状形成。然后把蜡剥下来,再刷上一层铅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溶液中有个正负极关系,把刷有铅粉的蜡版放到硫酸铜溶液中……一块电镀铜版铜的厚度也就2毫米,可是要挂24小时到48小时才能制成电镀铜版。

  电镀铜版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型版质量,但是新的问题又有了,那就是每次编辑编改后,版上的很多拣字要根据改动来调整。有时候因为一大段文字的挪移,使得一个整版不得不从头到尾推倒重来。“那个时候的铅版都是一摞一摞的,推倒重来意味着所有工作再来一遍。”沙晓青说。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态,必须购置胶印设备,变铅印为胶印。但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需大量经济建设资金,单靠人教社自身资金积累很难完成技术改造,此时恰好有一个好消息传到了人教社。

  胶印时代的你追我赶故事

  这个好消息便是,有一笔来自世界银行的无息教育贷款项目,可以帮助教材印制技术由铅印改为胶印。

  1980年,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1988年,中国首次获得世界银行无息贷款,其中一部分用于中国基础教育印刷设备改造,而这一贷款项目的办公室就设在人教社。该项目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各省份新华印刷厂购置海德堡最新四色印刷机,人教社则购买了电子分色机等设备。

  “世界银行的这笔无息贷款,对于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基础教育印刷设备经费不足、印刷设备落后等问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这笔款项推动了中小学教材印制由铅印走向胶印。”沙晓青说。

  值得关注的是,那时我国也在努力推动印刷业技术变革。20世纪80年代末,新闻出版署制定推动规划,即排版激光化、照相电子化、印刷高速化、装订联动化,俗称“印刷四化”。此前,各地新华印刷厂、人教社通过世界银行无息贷款购置的胶印四色机和照排机,为推进并实现“印刷四化”奠定了基础。

  客观地说,“实施‘印刷四化’是有阻力的。”沙晓青说,那时各省份新华印刷厂都把四色印刷机当作宝贝,轻易不使用。可是没有足够的四色印刷机上线,如何实现教材印刷胶印化?还有,推进开本国际化也没有合适的纸张用来印制。

  对于纸张问题的解决,沙晓青讲述了一个故事。1990年,第八套中小学人教版教材被作为首套开本国际化教材进行实验,开本设计为880×1230毫米。为寻找到适合国际开本的用纸,人教社出版部的同志跑遍全国八大造纸厂,可惜没有一家纸厂生产这种用纸。只有一家当时规模还比较小的山东造纸企业表示,能够按照规定的木浆、白度和规格比例,生产出这种适合国际开本使用的纸张。

  在初期保证了国际开本教材的用纸后,待后续第八套教材在全国全面推广时,当初一家小厂的义举,竟然带动了整个山东地区纸张生产态势,这是沙晓青当时没有想到的。

  此后连续3年,第八套人教版教材国际开本化的实验,为全国印刷设备改造摸索出了经验。1993年,开本国际化的第八套教材在全国铺开使用,很多省份的印刷设备已经不能跟上印刷需求,只能纷纷上线胶印设备,这也变相带动了印刷厂新一轮的设备改造。

  令人欣慰的是,1994年推进教材胶印化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各省份印刷企业推进技术改造项目,遇到的阻力不大,当时有个别省份印刷企业没有足够的钱买胶印设备,便利用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树脂版技术,将胶印版转换成树脂版,通过照排、晒版,又转换为凸印。这一发明又是“中国制造”。

  此时,从教材印制技术上看,人教社和全国新华印刷厂可以携手前进,但是情况并非如此。原来,1994年—1996年,全国各省份新华印刷厂逐渐购置胶印机,淘汰了铅印机。但在1997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仍然是铅印纸型,已进入胶印时代的各省份新华印刷厂,无法印刷承印人教版高中教材。

  “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教材印制不等人。一直领跑地方印刷业技术变革的人教社,此时落到了地方印刷业技术发展速度的后面。

  为应对人教社提供的高中教材铅印版,当时的印刷企业不得不利用球震薄膜打样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完成高中教材印刷胶印化,但印刷质量与照排胶印版的质量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使得人教社下定决心,全力推进高中教材激光照排,实现人教版全部教材胶印化。”沙晓青说。

  数字时代的远程传版故事

  由铅印时代走向胶印时代,一科教材由四大包纸型变为一卷胶片,教材印制技术的变革解决了诸多问题,可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比如,实现胶印化后,人教社发现,邮寄胶片的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遇到改版的情况或者胶印片出现补字、改字情况时,会影响教材印刷质量,研究教材远程传版技术成为人教社又一课题。

  沙晓青说:“1998年,我们去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学习远程传版。但发现人教社根本做不到。因为出版社很多学科编辑室的字库、系统都与报社不同,更不用提各省份印刷厂。”

  直到2005年,人教社内的排版公司——北京人教聚珍图文技术有限公司,想要购买一套大型照排设备和一套数字管理系统。在招标时,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提出的一套技术方案,让困扰大家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从2005年开始,人教社远程传版在山东、安徽、河北、重庆等地陆续开始试验。

  “电子文件传输给各省份降低了非常大的成本。2011年第11套人教版教材出版,人教社顺势推进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应用远程传版。”沙晓青说,“在推进远程传版过程中,除了拥有了技术经验,我们还积累了管理经验。比如,如何保证排版单位给人教社提交的电子文件正确?如何保证传输过程不被黑客攻击?如何保护电子文件的版权?此外,我们还给电子文件设置了有效期限,会在春季或秋季教材印制完成一段时间后失效,这也避免了印刷企业在来年印刷教材时,出现电子文件用错的问题。”

  “远程传版技术推进了教材制版数字化。”人教聚珍图文技术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奚今兰告诉记者,“以前占有空间的一大摞一大摞胶片已经不复存在。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就能完成排版制作、前期送审、文件检查、图片处理等多个操作环节。”

  奚今兰还特别向记者介绍道:“以前我们依附于传统的胶片打样,现在都转成数字打样。但事实上,数字印刷出来的产品和传统打样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我们依托专业化显示设备,模拟后端印刷色彩,这样让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色彩控制,还原得比较好。”

  如今,人教聚珍公司在纸质稿件与电子版稿件结合方面探索出一套流程。“这一套流程,从最早的数据规范、前端规范一体化,到中期的远程传版、输出,再到后期的资源共享,历经了十几年。”奚今兰说。

  企业技术革新一小步,行业变化就是一大步。改革开放40年,人教版中小学教材印制技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印刷业的蓬勃发展之势。

关键词:教材 印制技术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