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4 产业关联
黄旭(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十三五”既是数字出版发展机遇期,也是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窗口期。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拥抱互联网,突出创新驱动,多元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利用新技术,推进数字转型。一方面加速与新媒体融合,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做好“大数据”下的出版资源生产、管理、运营、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夯实内容资源和数字平台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合作,尝试进入手游等新兴产业。二是利用“邻接”优势,跨界融合——做好大梦书屋等文创实体经营,适时连锁拓展;结合幼教图书开发,进军幼教产业;尝试进入校园网络服务领域等等。三是努力做好排制版、纸张贸易、按需印刷等纸质出版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张涛(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在跨界的时代,出版进行关联化延伸成为一种必需,否则也很难维持产业增长的趋势。从实际运作的角度来说,向咨询顾问、培训、智库、影视、演艺、游戏、新媒体、数字科技、文化创意产品等文化产业相关联的行业进行拓展,是一种可行性选择。对于很多出版企业来说,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资金,而是战略上是否有明确的设计、组织构架上是否真正适合、人才资源是否已经储备、品牌是否可以相配。并且,出版的关联性跨界与融合,不仅需要文化信仰、产业理念,还需要职业理想。
顾华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社长):“十三五”期间,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要致力于推进出版创新,其本质是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叠加。对教育社而言,创新的内生动力就是寻求教育出版业态的数字化转型,固化并扩大已经取得的盈利模式。苏教社在“十二五”研发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库,将和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各平台进行对接,包括凤凰教育网、凤凰学习网、作业系统、电子书包等。苏教社还将和各省市开展“分层作业系统”、“在线导学推送系统”等应用程序的合作研发。通过数字资源库的示范和引领,一举突破传统的出版业态,在“十三五”全面完成传统教育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
韩建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未来将聚焦于产业化、数字化与国际化的结合发展。在数字化方面持续推进“信息服务+解决方案”和“专业特色数据库”发展之路,目前正在重点建设《超声医学资源库》《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并探索以股权合作模式搭建英语四六级考试测试平台等;在国际化方面,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加之“先进制造技术出版中心”落户交大社,交大社今后将在学术出版“走出去”方面加强延伸发展,目前已围绕“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开始实施国际化运作。产业延伸发展,对传统出版而言是一条相对陌生的路,要讲求策略与方法,上海交大社还在尝试与一些科技公司、投资公司寻找合作契机,在多重探索中寻找有效的突破点。
方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出版业到了跳出出版做出版的时候了。出版业的发展要关注出版的市场张力,应从产业关联视角来拓展和延伸出版产业链。大众出版,要关注大众的多元化娱乐性文化消费需求,要积极参与开拓与阅读需求相关的其他文化娱乐市场。教育出版,除了强调教材教辅出版外,更应关注迅速发展的教育大势、大产业。专业出版,应该适应科技环境变化及时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科技成果发布者转变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商,为科技机构、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增值服务。
关键词5 版权生态
刘国辉(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天天出版社社长):西方国家的IP运作模式早已成为版权生态里的一种自然惯例,某本图书在美国亚马逊上的销售达到一定数量后,一定会有专业的编剧或导演关注到,并且有很大机会购买这本图书的影视改编权。出版社、作家、影视公司三方之间的合作在西方国家已经是一条顺畅的产业链条了。反观国内现在的所谓IP热潮,其实凸显的最主要的还是广阔巨大的市场需求与现实中优秀作品稀缺的矛盾。社会发展水平加深,普通读者和观众能够接触到的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他们的眼界也越来越宽,只有真正优秀的作品才能立得住、才能获得读者和观众的良好口碑。然而,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没有“速成”这个选项。一边是巨大紧迫的需求,一边是有限的优质资源,两者的不平衡造成了巨大的沟壕。这一背景直接造就了当下版权生态的种种现象。
罗立(阅文集团副总裁):想必大家可能听说过,互联网有这么一个说法,很多人称2014年是手游IP年,然而这一说法的事实是:很多游戏商只是简单地将卖座的游戏产品改头换面,换入新IP的角色就草草卖给玩家。这种粗暴的做法对于IP价值的开发无异于“杀鸡取卵”。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打通全产业链的“泛娱乐”战略,要将价值链变得更长,坚决杜绝IP的粗制滥造、粗放开发,为大家建立一个健康的IP环境和版权生态。只有让一个IP在每种产业形态下都得到优质开发,产业链的每一端才都会受益,整个IP价值链才能变得更长,才会实现IP价值的充分开发。
许勇和(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IP作为一种商品,买卖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所谓热潮更多的是原来IP的一些价值没被发现,加上进入市场的买方增多但实际上市场存量或是可被挖掘的IP商品有限,形成供不应求的状况,也正是这种供不应求,所以培育IP即生产IP商品变成了一门不错的生意,各种IP产生平台不断易手与重组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一旦供给增加了,总会找到平衡点。从这种意义上讲对出版行业是有积极意义的,也为出版业与其他行为融合提供了机会。
程武(腾讯公司副总裁):此前IP使用方式包括传统迪士尼模式(将IP从第一领域授权到第二领域)、漫威模式(将漫画衍生到电影、电视剧等行业,然后反馈过来丰富IP自身)。泛娱乐模式则是通过互联网进行IP内容产业升级,打造生态体系。不过需要该IP在垂直领域具有生态性,自身能够诞生出精品,包括文学、动漫和影视等领域。同时,为用户打造粉丝平台,进行内容融合,并通过反馈、吐槽等方式进行内容丰富。腾讯首先提出泛娱乐概念后,很多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涉足其中。腾讯将聚焦于跨平台的IP和超级IP的打造,影视内容将会给其带来很多机会。打造版权生态体系中,很多人曾发表“影视公司为BAT打工”这类言论,其实未来更可能是两者之间的互生互存。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游戏、文学等行业,未来将改变影视行业。腾讯承诺,在相关盈利前,争取让优秀创作者实现上百万收入。
周运(阿里文学总编辑):一个IP到底价值几何,往往需要通过时间洪流的冲刷来进行检验,很难投机取巧。只有经过了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的洗礼和沉淀,现有的文化消费群体依然能够获得正面印象和拥有深刻记忆的IP,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花费更多成本进行开发的IP。换成更直接的话说,就是时间可以淡化掉低俗桥段、感官刺激和欲望元素,但却无法抹去一部优秀作品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以及情绪和思想上的震动。真正的好IP,是能够拨动一代代人的心弦,甚至可以打开人们的心扉,在人们的心中长期驻留下去的,更能够在不同时代的人之间传播和传承。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大家就能理解,为何一个名字,一首老歌,甚至一首诗,都有可能成为IP的背后逻辑所在了。
傅篪(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新媒体编辑室主任):今后的出版企业,图书将不是唯一的产品形态,内容和服务将是出版业的主要产品。而IP无疑就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保障,同时它还意味着更广泛的资源,如游戏、电影、电视等等。如今都在进行全媒体出版的转型,社里因此成立了新媒体编辑室,尝试出版一些类型文学、游戏以及影视改编的小说、漫画等项目。已出版的项目包括《斗破苍穹》《像小强一样活着》《我叫MT大电影漫画》等。全媒体出版更像是一种营销模式,只有多方合作,共同发力,形成多行业联动,才能将效益最大化。传统出版社要实现全版权开发任重而道远,既存在技术上的不足,又受限于体制流程,要想真正实现全媒体出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若真能将一个项目的图书、数字、影视、游戏、动漫等版权都拿在手里,与那些网络、游戏、影视公司充分合作,对出版社来说倒是一件能让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上游的事情。虽然一些网络大鳄也在进行全版权开发的运作,但是目前还没有哪一家能所向披靡,毕竟各方均有自己的短板。因此,要实现全媒体出版,唯有走合作共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