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胶印技术的市场状况
据了解,国家重点印刷企业经过10多年的技术改造,已经进口1万5千台单张纸多色印刷机,7000多台报纸及书刊卷筒纸印刷机。近10年,中小民营印刷企业已经走过创业时期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单双色胶印机、简易卷筒纸印刷机、书报两用机已经到了退役年龄,这些设备的市场需求开始下降。而在资本积累到相当水平以后,中高档多色机已经成为市场的新宠,有统计表明,单张纸多色印刷机销售量已经从2006年的968台增长到2007年的1447台。
胶印机是印刷企业的主力设备,在技术上也占据最高水平,其发展状况代表印刷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印刷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行业发展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已进入设备更新改造的新阶段,开始进入“印刷高效、多色化”阶段,企业不再满足于用单色、双色胶印机印刷彩色印刷品的低质量和低效率,市场多色机需求快速增长。
1.单张纸胶印的市场规模及应用水平
单张纸胶印机特别是大型机的印刷速度已达1.5万印张/小时,有的可以达到1.7万~1.8万印张/小时,不仅印刷速度得到很大提高,而且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缩短了印前准备时间和更换活件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网络化、生产集成化、数字化工作流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链接等技术,已经或正在得到应用,大型单张纸胶印机自动化水平同样有了明显提高。
单张纸胶印机是印刷行业中的绝对主力设备,一般书刊、商业以及包装等彩色印刷业务主要依赖于单张纸印刷设备,可以说,单张纸印刷机是我们在印刷企业最常见的设备。目前大型单张纸胶印机还主要依赖进口,主要厂商有海德堡、曼罗兰、高宝、三菱、小森、利优比等,此外,樱井、筱原、桑纳等进口品牌在国内印刷企业也比较普遍。国内厂商主要有北人、上海光华、河南新机、江苏昌昇、江西中景、营口大族冠华、威海滨田、威海印机、潍坊精工等。
在我国的印刷行业,到20世纪90年代末,印刷业基本淘汰了铅印工艺,单张纸胶印机成为铅印的主要替代产品。与此同时,国内单张纸印刷机生产企业也在强大的需求之下得到迅速发展。当时,OlS型单张纸胶印机曾为印刷企业的“铅改胶”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印刷行业以较高增长率快速发展。大中型印刷企业纷纷引进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的进口设备,与此同时,国产设备也不断跟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力充实了印刷行业的生产能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印刷行业的单张纸胶印机已形成巨大的印刷能力,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实现了“多色化”的目标。
近年来,世界大型单张纸胶印机市场不断上扬。据了解,美国商业印刷品中,大部分是采用单张纸胶印技术生产的。欧洲单张纸胶印机,占全部印刷市场的份额超过20%,可见,单张纸胶印市场大有发展。
2.卷筒纸胶印的市场规模及应用水平
⑴书刊轮转胶印市场平稳发展
我国书刊轮转胶印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不断成熟。20世纪80年代初,书刊轮转胶印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文教事业刚刚起步,书刊轮转印刷设备的需求量剧增。1988年后,书刊印刷企业具备了相当强的书刊印刷能力,书刊轮转胶印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2000年以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文要求教科书开本与国际接轨,众多787mm幅面的设备面临着淘汰的局面,印刷企业开始大量引进890mm幅面的轮转机。但这并没有使787mm幅面设备立即消失。2002年左右,原来的小开本课本又重新受宠,在印刷设备方面,两种幅面的设备共同发展,而787mm幅面的设备因其成本低、用纸不多而重新受到市场欢迎,在这一时期,787mm幅面轮转设备比890mm机的安装量高出1倍。但2006年之后印刷企业引进890mm幅面设备的数量开始增多。2008年以及今后的几年当中,在书刊开本逐渐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下,890mm幅面的设备仍将热销。总体来说,由于书刊印刷市场比较固定,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书刊轮转印刷设备将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尤其是受到供应商生产能力的限制,起伏不会太大。
我国的书刊轮转设备基本来自国内两大厂商——北人股份和上海高斯,其中北人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较大,据介绍可能超过80%的份额。这主要是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南北分工”的影响。据专家介绍,实际上国内也有一些企业使用国外的书刊轮转印刷设备,但数量极少,这主要是由于经过多年积累,国产书刊轮转设备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同类设备已经相差无几。目前来看,该类设备主要集中于原书刊两级定点企业,从地域上来讲主要集中在几个书刊出版大省(市),如北京、辽宁、山东、湖北、河南、江苏、四川、福建、广东等。
书刊轮转机主要以印刷书刊为主,很多印刷企业在“教材期”主要以印刷教材课本为主,“教材期”过后则主要印刷工具书。随着书刊印刷质量要求的提高,现在很多书刊都要求达到150线/英寸的印刷精度,而且印刷品越来越多样化,这就对设备各方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目前书刊轮转胶印机开始逐渐向商业轮转机靠近,大量选用商业机的机构,如走肩铁式的滚筒、墨色遥控功能、自动套准、斜拉版、自动套准等。此外还在印后采用新的折页方式以及新的工艺,如无扎针折页,以降低纸幅,减少纸耗。
⑵商业轮转印刷机仍是国内印刷企业的奢侈品
据了解,20世纪60年代,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便已经开始使用商轮,到80年代,商轮逐渐走向成熟,而到90年代,已逐渐实现多样化,市场上可以寻觅到适合各类企业的各种档次的设备。商轮在中国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上述国家。据《印刷经理人》杂志历年“商业轮转在中国”调查指出,2000年之前,我国仅有7个印刷企业引进了共18台设备,屈指可数的几台设备推动中国印刷业艰难地迈出了商轮应用的第一步,2001-2008年,商轮在我国市场以平均每年88台的增量波澜不惊地发展,到2008年,我国印刷企业共安装商业轮转印刷机97台,可见,对于中国的印刷企业来说,商轮,仍属“奢侈品”范畴。
《印刷经理人》杂志最新“商业轮转在中国”调查统计的97台商轮,全部由国外供应商提供。其中高斯50台,占51.55%;三菱14台,占14.43%;曼罗兰72台,占12.37%,小森11台,占11.34%;桑拿3台,占3.09%;东芝3台,占3.09%;高宝2台,占2.06%;东经机械2台,占2.06%。这八大国际品牌几乎占据了我国内地所有的商轮市场,尤其是高斯公司一枝独秀,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商轮的发展是以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商轮在国内印刷企业的分布也呈现出装机量与城市经济水平相对应的特点。因此商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三地之和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因此,商轮装机量的分布特点也更加符合三大产业带的划分,即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此统计,三大产业带商轮装机量更是超过80%。
商轮运转成本起点比较高,如果没有稳定的活源,恐怕也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效益。尤其是在中国,目前只有极少数具有很强实力的印刷企业才有条件购买商轮设备。据了解,最初引进商轮的印刷商主要为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近年来随着三资印刷企业不断壮大及民营企业的崛起,这两类企业已成长为商轮购买的主力,尤其是三资企业,目前已有18家企业安装了47台商轮设备,超过总数的50%。民营企业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因为目前印刷行业很多细分市场中的领跑者都是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中,报社印刷厂在最近几年的商轮引进中动静颇大,包括黑龙江日报、新华日报、重庆日报、解放军报、广西日报等数家报社印刷厂都引进了商轮,其目的是开拓商业印刷业务,拓展发展空间。商轮主要定位于印刷彩色期刊、报纸广告插页、彩色宣传单等对色彩质量要求较高且印数较大的业务。
2007年,日本各地运行中的轮转胶印机已经超过1687台,同日本、美国等商轮高密度聚集区相比,我国区区97台的装机量还实在不值得一提。尽管我国市场中也同时存在着数量不菲的二手商轮设备,但总体上看,商轮时代对我们来说还遥不可及。
⑶报业轮转胶印向“更快更高”发展
报纸印刷设备更新换代之快是印刷业发展的缩影,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报纸印刷骨干设备是铅印轮转机,外省市只能在第二天才能见到中央报纸,这时,国外已经使用卷筒纸胶印机印刷报纸,印前已经实现激光照排出胶片。70年代中期,国家制定印刷业发展规划,立项748工程,研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从那以后,我国报刊业才走向激光照排、胶印。20世纪80~90年代,国内报业最终淘汰了铅印轮转印刷机,中央报社印刷厂主要采用进口的曼罗兰、高宝、高斯、滨田、桑拿等公司的印刷机,省市报社主要采用北人、上海高斯等生产的印报机,地市级的印刷厂主要采用国产的书报两用机。
进入2000年以后,中央报社和省市报社开始淘汰国产报纸印刷设备,取而代之的是国外进口的大、中、小型卷筒纸报纸印刷机。在这个时期,由于国家级和部分省级大报社印刷量大、质量要求高,国内印刷机械企业还不能满足用户对印刷机的需求,报纸印刷企业只有依赖进口曼罗兰、美国高斯、法国高斯、日本高斯、哈里斯、滨田、西研等国际品牌的设备。20世纪90年代,上海高斯公司组织力量开发新型立式SSC等机型;北人组织力量开发报纸扩版印刷机YP4787G,紧随其后又推出塔式印报机YP4787H,满足了省级报社和部分中央报社对扩版和彩色印刷的需求。
目前全国从中央报到地方报共有500多家印刷企业,其中90%以上是党报印刷厂,近20年来数量基本没有新增,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余年间,报纸印刷企业先后减少了近150家。这500家印刷厂拥有报纸印刷机至2008年末约为3350台,现已有50%设备使用超过10年,有30%超过15年,因此每年必须因淘汰旧设备而新增的设备在150~200台之间。
现在,大型印报机最高速度已达20万印张/小时,中型机以及大型机几乎全部来自进口厂商,如曼罗兰、高宝、高斯国际、桑拿等,小型机主要由国产厂商提供,如北人股份、上海高斯、无锡宝南等。
三、胶印技术发展趋势
印刷机是完成印刷生产的核心设备,要保证印刷设备高速高效,设备中的每个部件设计合理,机构的动态特性好,制造,安装要保证精度要求。机器运转平稳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设备使用时,数据调节规范,符合工作要求,更简单的操作、更方便的调整与设置、更注重环保是印刷机制造商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未来,胶印技术将继续朝着这样几个方向发展。
⑴易操作。设备高度自动化,使操作者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控制及故障排除,同时还能与印刷车间、印前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等部门构建完整的数字环境,如对印刷机的输纸、输墨、润湿、印刷、收纸等装置以及颜色控制、自动清洗、印刷质量控制等进行控制操作,能对印刷机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故障显示。
⑵高智能。人们对机器的需求不再是仅仅代替人完成体力劳动,更主要的是代替人的思维、判断、诊断机器状态,并迅速做出响应和调整,即机器具有智能功能。现在业内科技人员已在实验的基础上尝试把各种复杂情况所需工艺参数制成软件,预存在机器内,操作人员只要输入相关数据、启动水墨平衡软件系统,机器即按最佳程序运行。同样机器故障诊断突发事件处理,特种工艺需求等这些靠人工完成的工作,也将被胶印机智能化功能逐步替代。
⑶高安全。保证操作者在工作中的人身和机器的安全,设备必须装有保护和保险装置.而且要灵敏可靠,万无一失,一旦机器发生故障应自动停机。
⑷印刷功能的组合化和印刷技术的集成化。为达到功能互补,提高效率,不同印刷种类的机器组成多功能设备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胶柔印刷机、胶凹印刷机、胶印带上光的印刷机相继问世(UV胶印)。
数字化时代的胶印技术创新将进入以“高速、优质、增值,数字化控制和自动化作业”为标志的新时代,继续向更大印刷幅面、更快印刷速度、更多功能组件、更便捷的作业过程目标迈进。不断满足大众用户和个性化用户的需求,注重市场细分与服务机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