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生产
杨:你们十多年前已懂得采用战略导向的经营模式生产文具,亦一直随着市场转变,你们的管理模式有什么独特之处?生产和零售的管理和领导模式有什么不同?
陈:我们的发展约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初级阶段,由1989年我们开展印务业务开始,凭的是胆识,那时周遭的环境空白点(发展空间)太多。第二个是发展阶段,我们的规模开始膨胀,周遭仍然有很多机会。第一至第二个阶段,我的生意额由一千万增长至一亿,总共用了8年时间;第二个至第三个阶段,生意额由一亿至十亿,也用了8年。第三个是成熟阶段,周遭的环境亦变得成熟(发展机会少了),生意额由十亿增至百亿,这是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必需转变。
区:第一阶段由你自己一个跑业务,中期则开始需要别人的辅助,今天你还有什么发展策略?
陈:这个阶段不能再以机会导向,一定要有战略。要想清楚自己的路向,清楚未来、社会、顾客需求、产业等等方面的大趋势是什么。以社会的大趋势为例,中国的工厂也要转型,单靠OEM的订单是不行的。若不能控制品牌的研发和销售,只做印刷是很痛苦的。为什么珠三角企业的盈利和竞争力越来越差?人工成本高、人民币贵,没有了以前的优势,所以广东省政府要企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文化产业。
至于顾客需求方面,多批次、少批量、个性化、3D印刷等等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应该向这方面想,那些竞争激烈得无利可图的业务要放弃。我们要做到零库存、生产周期快,要生产个性化、按需印刷的成品。由传统走向数码是这个行业的大趋势,为此虎彩去年购置了四台数码印刷机,有的在广东、有的在北京。数码印刷跟传统模式不同,前者需依赖互联网,两者要接合得很好。
注重培训
叶:你很早已经开始注重内需市场?
陈:我们的业务以内需为主,出口的比较少,但走的仍然是高端路线。
区:若产品以内需为主,市场空间不大,竞争应会更激烈。
陈:那就得看定位是什么。这个市场的确不大,但虎彩在这个市场的占有率高。我们以“专”为策略,不会什么都做——我们专,也做到最专。
杨:你们的管理方式比较民主,不是一言堂式的,你在第二、三个阶段怎样运用人才?
陈:我以前从事贸易行业,跟印刷很不同,经营企业要兼顾很多方面,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有两个人对我的管理模式影响很深,他们都启蒙了我,虽然我从没亲自跟他们会面,只看过其著作。一位是松下电器的创办人松下幸之助——他说先要制造人才,才能制造电器。另一位是王永庆,他追根究底的精神影响了我。
工厂未建时我已聘请了40名员工,并让他们上了九个月的课程,这是受了松下的影响。我一直很重视人才,从1992年开始就在大学招聘毕业生,每年如是,现在一年的人数就超过一百,目前的管理层多是这样聘回来的。低层的员工流失率较高,中高层的稳定一点。我们很注重培训,每一个员工,不管是经理抑或总监,都要接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