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印刷技术 > 印刷 > 正文

教材印刷时节 印制也有“五怕”

时间:2011-07-26 来源:中国印刷网

摘  要: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教材尚未能推广循环使用,每年有数十亿册的教材要印制,“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这八个字概括了中小学生教材印制的全貌,也造就了书刊印企在春、秋两季教材印制生产过程中的甜酸甜苦辣。

关键词: 教材印刷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教材尚未能推广循环使用,每年有数十亿册的教材要印制,“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这八个字概括了中小学生教材印制的全貌,也造就了书刊印企在春、秋两季教材印制生产过程中的甜酸甜苦辣。

  在中小学生放寒、暑假这短短的三个月里,全国的书刊印企可以说是全年最忙碌的印制季节,加班加点、全力以赴赶印教材是生产的重中之重。巨大的教材印量让每个书刊印企都想早点印完、快点装订完、尽早交齐书、多承揽些教材印制份额。教材印制虽单价较低,但因印制数量巨大,在这短短的三个月所能创收的经济效益可能会占到全年的70%,甚至更高,所以书刊印企全年效益基本就看这两季的教材印制。

  如何再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设备的效力,满负荷的赶印教材,是生产管理的工作重点,但一些影响效率、效益提高的主客观因素也是存在的,笔者概括后称:教材印制有“五怕”。

  “一怕”:零头印张

  零头印张是指书刊内文装订次序中有单页、一折书帖等散帖印张。中小学生教材受整体成本限制,16开本3印张、32开本2印张以下的采用骑马订装订,大于前述印张的教材采用无线胶装。

  由于要降低成本,内文用纸较薄,一般只是50~60g/m2的轻型纸,零头印张的书帖显得过于轻薄、软散,很难在高速的胶装联动生产线上顺利地连贯下帖,经常会出现歪帖、空帖、多帖、缩帖、卡机等故障而频繁停车,从而影响配帖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为教材印数很大,为提高生产效率,内文印刷基本上是轮转方式,印后装订时唯有联动生产线才能满足生产进度的要求。通常的做法是事先印刷出零头印张的书帖,受设备性能的限制,印刷出来的零头印张书帖都要人工逐帖分页(也称拉毛、分帖),以16开本的0.25印张书帖为例:对开轮转印刷出的每印张书帖,都要手工连续三次分页,才能分离出四联装的0.25印张书帖。分离后的零头印张的书帖仍需依次按序黏贴到别的两折页以上的书帖上,形成较厚、挺括的书帖才能满足联动生产线的生产要求,这道黏贴工序是由人工或粘页机完成。笔者所在过的印企,由于粘页机黏粘能力有限,一旦有印制大印数的零头印张书帖任务,几乎所有能用上的员工都要安排去加班分页、粘页。可见,为应对零头印张书帖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作为上游的出版部门可能对书刊装帧的不了解或为了节减成本造成了零头印张,面对尊贵的客户,为今后能再承揽到印单,作为下游的书刊印企只能被动地默默承受,不敢向出版社提出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改进要求,所以加工零头印张的书帖对印企来说无疑是件痛苦的事情。

  “二怕”:插页

  插页的用纸跟内文会有不同,大都较厚重,一般是105~157g/m2的涂料纸。由于插页用纸较厚重,单页也能在高速胶装联动生产线上顺利地连贯下帖,不再需黏粘,但也是因用纸不同,增加了无线胶装的用胶费用:为保障生产成本不超耗,一般的内文普遍采用低档次低价的热熔胶,目前市价是13~15元/kg左右;80g/m2以上用纸,为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黏粘强度,都会用上价高的中档热熔胶,市价是16~18元/kg左右;而105g/m2以上的涂料纸必须要用价更高的高档热熔胶才行,市价要25~40元/kg左右。用普通的热熔胶来胶装,插页处很容易开胶掉页,影响产品质量;用好一点的热熔胶来胶装,生产成本又太高。本来加工教材的毛利就很低,只靠量大来维持赢利,而材料消耗额被动增加过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应有赢利空间。

  有些印企印后设备齐全,采用插页与内文扩宽黏粘面的工艺,用高粘的黏粘胶水将粘口黏粘宽度由平常的3mm提高到5~6mm,包本的侧胶用好一点的中高档侧胶来保证包本质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就是额外增加了黏粘工序。对于要一折以上的插页在折页时,在每处折缝处点宽浆,使插页经铣背后也能成为粘合的书帖,但是折页机额外带点浆功能的印企不是很普及装备有,如采用人工黏粘方式,生产效率注定是很低的。

  同时也是因插页用纸较厚,大都用平版单张印刷机来印刷。一折以上的插页,印刷出来的印张还需再脱机上折页机折页成帖,增加的工序不少,对提高书刊印制的生产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对教材中的插页施工,在效率、赢利、质量之间,书刊印企只能面临艰难的抉择。

  “三怕”:活跃图文版式设计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教材的版式装帧设计也一改以前中规中矩一成不变的版式。版式设计很活跃,挺讨中小学生的喜欢。但是一些过于活跃、花梢、可有可无的设计,往往是事与愿违。书刊印企送到出版社编辑手中的样书可能印制很精美,都能达到编辑预想的设计要求,殊不知书刊印企呈送的样书都是经专人精心挑选,甚至是专门用特定的设备、材料不计成本和代价特别印制的,唯一目的就是想给出版社留下好印象,渴求来年还能承揽到更多的印制定单。

  大批量印制的教材,特别是用书刊轮转胶印机方式印制的,恐怕就不可能有这么满意的效果了:不该出血的图文、色块被批量裁中;该出血的地方未能都出血;特定的书眉、页码、题图等跑位过大等等。这些问题都集中出现在版式设计中一些有特定、特殊要求的地方,原因在于版面设计过于理想化,只看到频幕或打样样稿的效果,而没有认真考虑到整个印制生产过程中一些客观因素。各个生产印制工序的合理误差堆积到最后,过大的偏差就会凸显出来,有些技高一筹的书刊印企,根据本单位生产工艺的具体情况,采用改动文件、挖改软片等技术手段进行相应工艺要求的自行处理。这些暗地进行的再加工处理也是要注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没有一定实力的书刊印企是做不了的。只能在批量印制中强化管理,多监控,对一些难以控制到位的书刊基本是能出厂的都放行,只要不影响阅读、外观过得去就可以了。

  例:某书成品规格是大16开,8印张,成品尺寸297×210mm,采用无线胶订。版面设计中,每页的天头书眉有色块出血,书眉文字为四号黑体反白,距天头成品距离只有2mm,印数有50万册,正文正反各四色印刷。由于印刷较大,采用八色书刊轮转分两批次印刷。由于是出版社自来的软片并附样书一本,质检部门见有样本印制还可以,自来的软片折页要求也与本单位的工艺相符,简单检查软片质量后认定合格便放行,可以送到印刷车间付印。印刷部门印出的墨色质量与样本相差不大,折页次序也正常,便定样放印,印完第一批20万册送印后便装订成册。结果装订配帖成册、包本成书后发现约有5%的书帖即10000册天头处的书眉文字被意外切中少量(少裁天头出血尺寸,也出现天头连页现象),虽不影响辨认,几乎每印张都有3~4处,但字被切中肯定是不合格品,与出版社沟通,剔废出800多册严重被裁切到字形成瞎字无法辨认的不合格品后,让步出厂。

  经分析,书刊轮转印刷机印刷后的印张折页有0.5~1.5mm的折页偏差;印后装订配书帖成册有时有0.5mm左右的偏差;到成品裁切时裁切位置偏差也会有0.5~1mm。这些都是很合理、正常的偏差,与作业指导书上要求的质量要求并不违背,也符合国家书刊教材的质量要求,但最后各细微的偏差堆积在一起,偏差过大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而且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调节、更换设备、人员所能解决的。问题就出在质检部门未能认真按要求审核:客户自来的样本内文是八开数码印刷的,只需一折,偏差很小,以为别的单位已印过是没有问题的;自来的软片未能划线套查,不该出血的天头文字距成品2mm太近,轮转批量印刷折页时会有偏差,易被切中;印后装订的各工序的合理偏差未能考虑进去。最后按本单位的生产工艺要求决定改动软片,拉开留空各页天头1mm,折幅由高297mm变为298mm,印后加工要求基本上未变,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节裁切位置和尺寸,最后印第二批30万册时,天头书眉字被裁切中字的仅有二十来册,基本上达到质量要求,顺利完成了印制任务。

  “四怕”:系列书印制

  教材印制中,系列书是很多的,出版社为了方便管理,往往都会把同品种书发往同一书刊印企承印。对承印厂而言,能多承揽到更多的定单当然是好事,但承揽到系列书就未必是好事,内容几乎相同的系列书同时印制,有可能是苦差事,毕竟出错的机会很大。

  例如,某品种教材,分别在本省和外地发行,委托在本厂印制,共印20万册,其开本、印张、封面、正文内容、印装次序、印刷颜色、用纸都一样,唯独内文版权页的某一行数字内容稍有不同,以01、02、03、04分别代表:本省普通版、本省免费版、外省普通版、外省免费版,不像以前专门在内封或封面标明,此要求在整个印制生产环节中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只是生产传票上有简单的注明,未能引起质检、印刷、印后部门的高度重视,印完、装完后出厂前才发现全部都搞混了,只能发动全厂员工开包逐本翻页检查,费工费时,搞得很被动。当然,责任全在书刊印企,强化管理,落实到位是搞好生产的保障机制,但要能在印刷忙季里都能保持清醒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五怕”:封面整饰工艺不当

  教材印制中,有时候封面整饰工艺不当会给书籍在印制和使用中带来很多麻烦。

  以16开本为例,出版社要求4印张以下的无线胶订的封面用120~128g/m2的涂料纸,4印张以上的封面用157~200g/m2的涂料纸。为提高教材的耐用性,出于所谓环保考虑,出版社要求把封面改覆膜为全面上光。此项改动从承印厂角度来看大大增加了其生产难度,特别是4印张以下的无线胶订封面用纸都往下限120g/m2考虑,该涂料纸较轻薄,经上光紫外线照射后易卷曲、带静电黏连,包本机上封面包本时浪费较大。据笔者这几年统计:上光封面比覆膜或不覆膜的同类封面在包本方面多耗费100%~200%,不论是骑马订或是无线胶装都有此现象。生产成本的额外增加量是不容忽视的,应引起高度重视。另外120g/m2的纸张特别是国产涂料纸,因制造工艺不过关,质量不稳定,挺括度较差、发软,在上光加工生产环节的耗费也是挺大的。

  从实用角度看,上光的封面仅能起保护封面印迹的作用,并无覆膜封面的耐磨、耐撕扯、抗拉伸,保护教材长期耐用的作用,新书到学生手中一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封面可能因学生不小心而被撕裂、撕烂,而且有的上光封面因上光油成份不稳定,遗留有难闻的异味,家长就会转向承印书刊印企投诉,让书刊印企很为难,毕竟书刊印企只是按单来料加工,决定权还是委印的出版社。

  从工艺角度来看,新兴的覆膜技术已抛弃了原有传统有害的热压即涂膜工艺,改为具备环保特性的常温、无味、无危害的水性覆膜工艺,覆膜后的封面不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平整挺括、无静电黏连,适合包本生产的要求。笔者作为印刷从业者和学生家长双重身份,在教材封面整饰方面,覆膜远比全面上光优胜得多。


关键词:教材印刷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