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叫仓颉。传说中说,中国的文字是仓颉创造的。不少古籍,例如《韩非子》、《淮南子》、《说文解字》中,也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对仓颉这个人,有人说他是上古的帝王;有人说他是黄帝的史官;还有人说他长了四只眼,刚生下来就会写字:并且每当仓颉造字的时候:便“天雨粟,鬼夜哭”,原因是他泄露了天地的机密。其实:中国的文字是在远古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与生产的实践中,出于记载和传播资讯、交流思想的需要,从图画中逐渐演变、创造出来的,它不会是由哪一个人所独立发明的。可能是因为仓颉曾经对整理文字作出过重要贡献,所以古人便把他说成是中国汉字的创造者,并神话般地流传下来许多有关仓颉造字的传说。
貔貅蹄印激发造字念头
有一种传说,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当时采用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记载一些事情、交流与传播思想的需要,就把他的史官仓颉找来,让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便在当时洧水河南岸一个高台上,搭起一间小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仓颉在这间小屋内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造出字来。正在为难的时候,猛然发现在不远的空中,有一只凤凰向他飞来,还影影绰绰看到这只凤凰的嘴里叼着一件东西。飞到近前,凤凰把嘴里街的东西丢下来,正好落在仓颉脚下。仓颉拣起来一看:上面有一个“蹄印”。仓颉左看右看,怎么也辨认不出是甚么野兽的蹄印。说来也巧,就在这时:有一个猎人正好走到仓颉跟前。仓颉把蹄印拿给猎人辨认。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野兽的蹄印不一样。我是猎人,甚么野兽的蹄印我都能辨认得出来。”听了猎人的话,仓颉恍然大悟。他想,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特征,如果根据事物的特征,画成大家都能认识的图画,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它们各自的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许多多的字来。
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愈来愈多了。仓颉把这些似图非图、似字非字,被后人叫作“图画文字”的字献给黄帝。黄帝看了非常高兴,立刻召集九州岛酋长前来,让仓颉把他创造的这些图画文字传授给他们。从此,仓颉创造的这些文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为了纪念仓颉造字的功劳,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当年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街书台”。宋朝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起名“凤台寺”。
象形文字的出现
还有一种说法,与上面的传说大同小异。说在黄帝统一华夏之前,人们记载事情和作思想交流时,除“结绳、契刻”之外,已经采用了“画图”的方法,产生了“图画文字”。只是那时的图画文字数量很少,远远满足不了日益繁多的政务、生产、生活记事和思想交流的需要。于是,黄帝便让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在此基础上多造出一些字来。仓颉是个很聪明的人,接受了黄帝交给他的任务后,便马不停蹄地到全国各地走访。一方面广泛听取民间有关造字的意见,一方面收集民间正在使用着的图画文字。
有一次,仓颉在南方走访,他登上了一座高山,发现在一个山泉的水边,有一只红色的大龟,龟背上有许多黑色的花纹。由于他现在满脑子装的都是用甚么办法赶快造出字来,所以他马上就联想到“这不正是我要造的字吗?”于是,他就萌生了创造一种用线条组合、与图画不同的文字的想法。从此,仓颉在每天照常走访乡民和认真研究收集得来的图画文字同时,便仔细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形状和特征。例如,他注意到太阳每天从升起到落下,都是圆圆的;可月亮却有时圆,有时缺,而且当它弯弯的时候,又特别的美观、悦目。于是,他便照着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特征,画了两个图形。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月牙形。他把这两个图形拿给乡亲们看,大家一看便说圆的是太阳,月牙形的是月亮。仓颉听了高兴极了。回去以后,他又用这种方法造出山、水、木、马、鱼、鸟等很多的字来。此时此刻,仓颉造的文字与他收集上来的图画文字有了不小的区别,主要是仓颉造的字已经是从图画中脱颖而出的“象形文字”了。
指事字 表达抽象事物
造出一些象形文字之后,仓颉觉得这些象形文字,只能表示平时能够见到的简单、具体的实物,还不能满足表达那些比较复杂、抽象事物的需要。于是他又联想到,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上面是天,下边是地:这上和下又该如何表示呢?他苦思冥想了很长时间,突然联想到前人使用的“契刻”上的符号,随手写出“上”和“下”两个字来。这就叫“人在其上谓之上:人在其下谓之下”。后来人们把这种带有“象征意义”的文字叫作“指事字”。
会意字 会合人的意思
造出“指事字”以后,仓颉高兴的同时,思路也宽广了许多。有一天,他清晨醒来,天已大亮。他联想到:每逢太阳、月亮出来,天就明亮;没有了太阳和月亮,眼前一片漆黑。这明亮的“明”靠的是“日”和“月”的光亮,我把日月两个象形字并在一起,不就是个“明”字吗?随后,仓颉用这种方法,把已有的象形字重新组合,又造出了很多新字。譬如把两个“木”字平放在一起变成森林的“林”字;把两个“火”字叠放起来变成炎热“炎”字。后来人们把这种“会合人的意思”的字叫做“会意字”。
形声字 形象与声音的结合
造出“会意字”以后,仓颉又在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的象形字组合成“会意字”这种方法的启发下联想到:有许多字是与“水”有关的:例如江、河、湖、海等。如果把“水”的象形字与另一个声音相似的象形字拼合在一起,组合成另一个与水有关的新字,那么,把与“土”、 “木”、 “山”、 “石”, “人”、 “鱼”、 “虫”、 “鸟”等许许多多的类似的象形字,分别与声音相近的象形字组合起来,不就造出更多的新字来了吗?就这样,大量的汉字被仓颉造了出来。后人把这种用形与声两部分组成的字叫“形声字”。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绝大多数都是“形声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又在仓颉所造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文字的基础上,逐渐创造出“假借字”和“转注字”,总体上满足了人们在生产、生活记事与思想交流的需要。后来,人们把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这六种创造文字的方法称作“六书”。有了“六书”,中国的文字便逐渐成熟起来了。
上述这些虽然都是传说,不足为据,但他的内涵却不无道理。这就是文字由图画演变而来,最早出现的文字是图画文字。至于文字的产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或者说,对中国文字的产生作现实、客观的分析,不难看出,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是原始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演变而来的,它不可能是由哪一个人所单独创造的。或许仓颉在距今四、五千年之前曾经对朦胧中的图画文字做过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整理,或许他在这次整理中又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字,也未可知。在这里,我们把仓颉作为中国创造文字的代表人物来看待,似乎更为合适。至于“仓颉作书”,也就是中国文字诞生的年代,历史上众说纷纭,难以定论。比较统一的说法是“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的时间当在公元前二十六世纪——也就是距今近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说明,最迟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
本文摘自《印艺》3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