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印刷技术 > 印刷 > 正文

平版印刷水墨的传递与油墨的乳化

时间:2010-02-05 来源:必胜网

摘  要:
  平版印刷是利用油水不相溶这一规律进行油墨转移的。输水装置的任务是,供给印版空白部分一层均匀的水膜。输墨装置的任务是,给印版的图文部分涂上一层厚度均匀的墨膜,这个任务完成的愈出色,印刷品的质量愈 ...

  平版印刷是利用油水不相溶这一规律进行油墨转移的。输水装置的任务是,供给印版空白部分一层均匀的水膜。输墨装置的任务是,给印版的图文部分涂上一层厚度均匀的墨膜,这个任务完成的愈出色,印刷品的质量愈好,因为在压印区域内,油墨的转移取决于给墨量,理想的情况是,印版上所有的印刷图文部分都涂有一层厚薄均匀的墨膜,并将墨膜转移到承印物上。但是,由于润湿液和油墨同时存在于印版之上,虽然油墨和水互不相溶,但在着墨辊、着水辊以及橡皮滚筒的高速剪切下,油相和水相间产生了相互作用,油墨被乳化。

  一、油墨和水的传递过程

  平版印刷机的输墨装置由墨斗、墨半辊、串墨辊和着墨辊组成;输水装置由水斗和着水辊组成。当胶印机合压印刷时,着水辊、着墨辊与印版的空白部分、图文部分存在着A、B、C、D四种辊隙状态,如图5-2所示,油墨、水(润湿液)在各个辊隙之间被强制混合,然后分开。 

胶印机油墨和水的传递

图5-2 胶印机的油墨和水的传递

  第一种辊隙是着水辊与印版空白部分的间隙,如图5-3(a)所示,辊隙间有润湿液。着水辊与印版分离后,空白部分的表面被润湿液所润湿,留下薄薄的一层水膜。如果使用涂料纸印刷,采用普通的酸性润湿液,实验表明,当印版上需要3μm的墨膜时,水膜有1μm厚才足以阻止油墨在印版空白部分上的扩展。

  第二种辊隙是着水辊与印版图文部分的间隙,如图5-3(b)所示,辊隙间既有润湿液,也有油墨,两相并存。在着水辊与印版的强力挤压下,少量的润湿液被挤入油墨,造成油墨的第一次乳化。供水量愈大,挤入油墨的润湿液愈多,油墨的乳化愈严重。

  第三种辊隙是着墨辊与润湿过的印版空白部分的间隙,如图5-3(c)所示,辊隙间也是润湿液与油墨相两并存。在着墨辊和印版的强力挤压下,又有少量的润湿液被挤入油墨。造成油墨的第二次乳化。

  第四种辊隙是着墨辊与印版图文部分的间隙,如图5-3(d)所示,辊隙间存在着乳化了的油墨,以及附着在印版图文部分墨膜上的润湿液微珠。着墨辊滚过印版图文部分时,澜显液的微珠被挤入油墨,造成油墨的第三次乳化,着墨辊与印版分离后,印版的图文部分便得到了含有相当数量润湿液的乳化油墨。 

着水辊、着墨辊与印版的辊隙

图5-3 着水辊、着墨辊与印版的辊隙

  上述分析表明,在平版印刷的一次供水、供墨过程中,润湿液和油墨要发生三次水墨混合,要保持水相和油相的严格界线显然是不可能的,即油墨的乳化在平印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next]

  图5-4是三种不同油墨的混水量曲线,纵坐标是将润湿液和油墨混合后,测得100g的油墨中的混水量,横坐标是水、墨混合的时间。曲线A表示最混入水的油墨,由于油墨中含水过量,造成油墨的丝头过短,油墨从印刷机的墨斗中很难输出,故不适合于平版印刷;曲线C表示最不易混入水的油墨,油墨对水几乎是排斥的,印刷中被挤入油墨中的润湿液微珠会很快地又从油墨中离析出来,附在油墨表面而形成一层水膜,这就妨碍了油墨向橡皮布转移。经验表明,这种油墨传递性能极差,而且可能使印刷品发花,也不能用于平版印刷。曲线B表示和水混合难易程度适中的油墨,最宜用于平版印刷。这种油墨能使润湿液的微珠分散在油墨之中,使油墨乳化,这就为排除附着在油墨上的润湿液提供了一条途径,油墨传递性能良好。由此可见,平印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乳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是油墨转移所需要的,绝对不乳化的油墨并不适用于平版印刷。 

油墨和水相混的曲线

图5-4 油墨和水相混的曲线

  二、马丁·西维尔平印模式

  分析油墨、润湿液在平版印刷机上的传输和乳化情况,不难看出,尽管平版印刷的油墨转移有水介入,但关键仍然是印版图文部分的着墨过程。为了保证油墨转移的顺利进行,马丁·西维尔(Mattin Silver)提出了以下的平印模式:

  (1)用于辊子和印版的各种固体材料,必须有一定的表现自由能,它们必须能被润湿液或油墨优先润湿。印版的空白,必须由在有油墨的情况下,被润湿液优先润湿的材料构成;印版的图文部分,必须由在有润湿液存在的情况,被油墨优先润湿的材料构成。

  (2)油墨和润湿液必须是互不相溶而又可混合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种有限混合物或可控乳剂。这就是说,润湿液以微细的水珠分散在油墨中,使油墨乳化,为排除图文部分的润湿液提供了一条途径。

  (3)为了在纸张上构成必要的印刷密度,印刷到纸面上的油墨厚度大约是1μm。

  (4)油墨和润湿液都是通过一系列辊子传递到印版上的。辊子表面对润湿液和油墨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润湿性。表5-1列出了辊隙间膜层的状态。其中有16种不同的膜层结合状态。因为都是对称排列,所以实际上只有5种结合状态。

  当辊隙间只有一种流体(润湿液或油墨)时,在辊隙出口处流体膜层分裂,每个辊子上膜层的厚度是辊隙进口处膜层总厚度的一半。

表5-1 两个辊隙是出口处的膜层状况

辊子特征 辊隙入口处膜层 辊隙出口处膜层 辊隙入口处膜层 辊子特征
二号辊优先被油墨润湿 a.油墨 a-a
一号墨层
二号墨层
a-b同b-a a-c同c-a a-d与d-a相反 a.油墨 一号辊优先被油墨润湿
b润湿液 b-a
一号含有乳化的润湿液膜层
二号含有乳化的润湿液膜层
b-b同a-a b-c与c-b相反 b-d同b-b b.润湿液
二号辊优先被油墨润湿 c.油墨 c-a同a-a c-b c-c同a-a c-d同d-c c.油墨 一号辊优先被油墨润湿
d.润湿液 d-a
一号含有乳化润湿液的墨层上有润湿液
二号润湿液墨层
d-b同b-b d-c d-d同b-b d润湿液

  当辊隙间有油墨和润湿液两种流体时,膜层所发生的状况如表5-1所列。

  若将表5-1中的一号辊作为着水辊,将优先被润湿液润湿,附着的润湿液为d,辊子上带有的油墨c;若将一号辊作为着墨辊,将优先被油墨润湿,附着的油墨为a,辊子上带有的水分为b。如果把表5-1中的二号辊作为印版的空白部分,将优先被润湿液润湿,附着的润淡液为d,带有的油墨为c;如果把二号辊作为印版的图文部分,将优先被油墨润湿,附着的油墨a,带有的润湿液为b。图5-3所示的四种辊隙出口处的膜层则分别为d-d,d-b,d-a,膜层状况和表5-1中所列的膜导层状况相符合。

  平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分两次进行。先从印版转移到橡皮布上,其转移率约50%,再从橡皮布转移到纸张表面,其转移率约为76%,总的油墨转移是38%,此凸版印刷和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率低。因此,平版的墨色比其它印刷的墨色浅淡。根据马丁·西维尔的下印模式,油墨要在墨辊、印版间进行良好的传递,必须混入适量的润湿液,这样,必须会导致墨色的下降。因此,严格的控制印版的供水量,保持水墨平衡,是提高平版印刷质量的关键。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