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对生产各环节对打样的需求作了分析,发现用户对打样的要求已经逐渐从单一的模拟印刷结果到今天要求打样实现多样性功能,同时也正在寻找一种更合理、更高效的校样工具。这里我们回顾一下印刷打样的发展史:
- 70年代以前:完全使用印刷机打样
- 70年代:主流印刷打样机打样
- 90年代:数字设备打样的出现
- 2000年:基于ICC的数码打样兴起,远程数码打样同期诞生,校样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2003年:数码打样进入成熟期。形成多种打样方式并存的综合打样/校样体系。作为更便捷的校样工具的无纸化打样方式(屏幕软打样)开始受到重视。
- 2005年:综合打样体系已经非常成熟;无纸远程打样概念兴起,并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始被广泛接受而进入生产流程。
- 2006年:无纸远程打样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成为综合打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印刷行业开始接受无纸化远程打样,行业组织开始推广这一新型技术。
纵观打样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高品质、低成本和高效便捷的打样/校样系统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综合型打样/校样体系已逐步成为行业主流。我们还可以看到,除了追求打样的质量和效率外,校样过程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无纸化打样和远程打样的出现分别提供了两套解决方案,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高品质、低成本、高效便捷的需求。
无纸化打样
打样的无纸化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纸介质打样概念的。一般来讲,无纸打样就是指利用高质量的计算机显示器来再现样张,实现打样的过程,也称为屏幕打样、软打样或者虚拟打样。这里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显示器要符合印刷生产的色彩标准,目前艺卓、索尼和苹果等显示器厂商已经能够提供高精度符合印刷标准的显示器;二是显示器显示的样张要符合生产质量控制的标准,利用ICC特征文件,我们已经能够很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了。对比传统纸介质打样,无纸打样的特点可以归纳为:
1. 高效性。由于利用了计算机控制高精度显示器输出样张,我们可以在瞬间实现打样作业。其便捷性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很低。相对于纸介质打样的操作者,无纸打样的操作者只需具备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即可。
3. 生产“零”成本。无纸打样是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在的,它不需要纸张油墨等耗材,输出的样张不需要人力和物力运输,也不需要储藏室。除了电耗和设备折旧,无纸打样的生产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由于对传统纸介质打样的习惯性依赖,用户对使用显示器来完成打样过程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归纳一下,主要有这几方面的问题:显示器是发光体,而传统样张是反射体;显示器经过校正后是否能真实地再现印刷色彩;显示器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目前,无纸化打样多用于简单的版式校样和文字校样。可喜的是,少数具有前瞻意识的企业已经开始了对这一技术的探索并已进入了试用阶段。
远程数码打样
远程数码打样同样不是新概念,它是相对于传统单机本地打样而言的,目前一般是基于纸介质的。简单地说,远程打样解决的是对同一作业的异地打样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可施行解决方案。比如:利用嵌套ICC特征文件的PDF和高速网络传输以及高精度彩色喷墨输出设备,我们已经可以高效地实现同一作业的异地打样输出。严格的色彩管理体系和精确的设备校正流程可以保证很高的样张质量。远程打样是一种理想的异地打样输出方式,它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1. 高效性。利用高速网络传输打样文稿,和统一校正的输出设备,远程打样可以实现异地高效打样输出,节省了异地运输时间。
2. 高品质。利用现代色彩管理技术和高精度彩色输出设备,保证了异地输出的样张的品质和一致性。
3. 低成本。相对于本地打样异地运输方式,远程打样节省了运输成本。
目前,中、高档客户和中、大型印刷厂对这一打样方式的认可度已经很高。然而,基于纸介质的远程数码打样却没有能实现同样高效率的远程校样功能,成本也会因为校样次数的增加而成倍的增加;同时,异地多样张的出现也使得质量管理出现困难,甚至产生合同纠纷。
无纸远程打样
简单的说,无纸远程打样是指使用无纸化打样技术的、完成包括远程打样、校样和签样等功能的新型打样方案。无纸远程打样系统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 满足印刷打样的质量标准。作为打样系统,首先是要能模拟再现印刷结果。
2. 无纸化打样。通过计算机色彩管理,使用高精度显示器输出样张,实现打样过程的无纸化。
3. 远程打样。通过高速网络传输打样文件,在异地实现对同一作业的同步无纸化打样输出。
4. 远程校样/签样。通过高速网络传输和对打样文件共享,在异地实现对同一作业的批注、再打样和签样的过程。
除此之外,由于所有的样张都以电子化形式存在,无纸远程数码打样还应该具备跨平台(Windows和Mac OS)电子样张存储管理功能、客户端的批注和签样授权功能和样张的授权上传、下载等功能。
无纸远程打样不仅综合了无纸化打样和远程数码打样的优势,而且从技术上有效的克服了这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首先是保证了显示器符合印刷色彩标准:艺卓、索尼和苹果等品牌的多款显示器已经获得了SWOP,认证能够正确的显示印刷色彩空间;屏幕校正工具厂商业提供了先进的校色仪器如格林达的i1等,使屏幕与印刷标准之间的色差控制在人眼所能分辨的deltaE2以内。其次,用发光体输出样张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进步,样张受环境光源的影响便得非常小,而且不再受其它环境条件如温、湿度的影响。显示器的个体差异是必然的存在,就如同其他打样设备的个体间存在差异一样,测试数据表明:高精度显示器的个体误差是可以小于纸质打样输出设备的。由于使用同一个打样作业进行输出、校样和签样,无纸远程打样能有效地克服由多样张的差异造成的麻烦。但是,和传统数码打样一样,无纸远程打样在模拟特殊专色(如金属色)时表现不佳,缺乏模拟包装印刷特殊工艺的功能。
记得数年前数码打样进入中国一样,用户对用非印刷方式模拟印刷结果抱着怀疑的态度。今天我们却很难找到不接受数码打样的印刷厂。扬长避短,综合型的打样体制已经成为主流,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效益。无纸远程打样在西方同样走过了一个从认识到接受到使用的过程,但时间却短了很多。由于在校样/批注-再打样-签样方式上的卓越创新,以及高质、便捷和低能耗的生产特点,无纸远程打样在美国已经成为综合打样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作为《时代周刊》的承印商,美国著名的印刷企业Brown Printing Company的感触颇深:无纸化远程打样带来的最大的实惠,是不必再像过去一样在全美各地的分支印刷工厂里放着同一个作业好几张不同的样张,车间却必须按杂志社手里的那张他们从未见过的样张来印刷。同时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主要是指校样过程)大大提高。
有先进的屏幕显示科技和色彩管理工具作保障,无纸远程打样必将为高速发展的中国印刷行业的发展添姿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