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印刷起家的上海柯创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柯创)经过5年多的发展,在少儿图书编、印、发一条龙的创新之路上走得稳稳当当。在2007年试水之初,其低幼儿童图书销售码洋为2000万元,到了2011年,其销售码洋已经达到1.5亿元。
“从印刷的角度改变了印刷赢利模式,我们公司通过创新转型,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生存问题,通过拓展产业空间,拓展低幼儿童图书特色印刷,觅到了一条宽广的发展新路。”在中华印刷百年纪念大会上,上海柯创总经理徐伟亮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从创新的角度看上海柯创,它已经成为民营印刷企业成功转型的一个范例。
编印发一手掌控
上海柯创原本是一家单纯做印刷的企业,2007年,该公司经过几番论证,正式上马自行编辑、自行发行动漫儿童图书的项目。徐伟亮告诉记者:“我们专门做0岁~6岁的低幼儿童图书。从创意设计、编辑出版到印刷发行,都是我们一手掌控。”
在当今经济大环境下,如果是一家纯粹的印刷企业,它的生存空间一定非常狭小,必须跳出印刷做印刷。这是业内的共识。企业要想生存,就要创新。
上海印刷专家潘晓东向记者表示,创新不分规模大小,有思路,有亮点,能够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行。如果印刷企业依然把自己定位于加工生产,还只是在质量、价格、周期、服务上做文章,可能路就会越走越窄。
对上海柯创而言,规模不大,又是一家民营企业,在印刷利润低微的时候,企业转型向上游拓展,是一个不错的经营思路。此举还颠覆了印刷厂与出版社的原有关系,把出版社从客户变成合作伙伴,话语权无疑大大增强。
徐伟亮说:“印刷处在产业链的下端,几乎没有话语权。我向上游拓展,做出版、发行,对印刷厂来说,等于这个业务量自己可以掌控了,而且量大了,有话语权了。当然,社会订单我们还会接一部分,相对来说,就是个补充。”
这种经营模式所带来的利润比单纯做印刷厂要高多少呢?徐伟亮说,从印刷厂的角度说,做印刷这块,跟社会加工企业差不多。但就出版和发行这块来说,就等于多了一块利润,而且出版、发行的利润肯定比印刷厂要高多了。徐伟亮特别强调:“只要你的产品好、销得好,利润肯定就高,就跟单纯做印刷企业不一样了。”
选择适合发展之路
从最低端的加工企业变身为产业链上的主导者,这个转型对上海柯创来说是一个大的跨越。为了涉足图书出版和发行领域,他们专门投资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文化公司通过与正规出版社战略合作的方式介入图书的出版和发行。
徐伟亮告诉记者,在5年时间里,他们共推出了1700多种图书,在新华书店、超市、网上都能买到他们的产品,其中小企鹅系列已成为低幼儿童图书的知名品牌。“我们真正拥有了自主产品,在知识产权方面把握了主动权。这是一笔无形资产,只要时机允许,我们未来还可以在内容延伸、增值服务方面做无限文章。”
目前,做儿童读物的出版社很多,同质化竞争激烈,怎样在低幼儿童读物里打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呢?徐伟亮说,现在他们提出要把产品做得更玩具化、趣味化、形态化、有声化。他介绍,他们出版的有声电子读物,价格不是很贵,像一张有声字母挂图,最便宜的也就20多元,普通家庭都能接受。如果是立体有声读物、有人物对话的图书,价格在60元左右。
为什么当初选择低幼儿童读物做文章呢?徐伟亮说:“我们选择儿童图书,是因为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牢靠的,最不会被淘汰的。幼儿读物,时代再怎么变,人民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内容总不会大变。即使会受到电子读物的影响,但在低幼儿童读物这块,相对来说还是安全的领地。”
如果当初不干印刷,对企业家个人来说会怎样?徐伟亮告诉记者:“回过头看,我当初如果不干印刷,可能不会涉及出版、发行领域;就是因为我干了印刷,才会涉及这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