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研讨最深的行业盛会,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21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8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大会将举行持续3天的主论坛及25场专题论坛,416位国内外嘉宾将畅谈机器人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大会同期还将举办机器人博览会,169家企业将展出600余件创新产品,其中首发新品50余款。此外,据机构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约合11037.3亿元人民币。
20余款人形机器人创历届之最
自2015年首届举办以来,世界机器人大会已迈入第十年。这十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加强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有力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本届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邀请到了包括ABB、KUKA、SMC、TESLA在内的169家国内外机器人头部厂商、知名公司、行业新锐参展,其中,60余家企业首次亮相,50余款新品将首发登场。
历届机器人大会中,机器人博览会是最受观众欢迎的部分,在这里,观众可以看机器人大展身手,也可以和机器人来一场亲密互动。据了解,本届博览会首次设立前沿创新展区,将邀请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展示一批实验研发阶段的前沿创新成果,如六足导盲机器人、飞行机器人等,对机器人未来应用创新方向提供思路。
此外,人形机器人是近年来机器人领域热门的话题焦点,本届博览会将迎来20余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亮相,创历届之最。它们有的能跑跳越障,有的能执行精巧操作,还有的能表演才艺,更有许多“隐藏技能”将在博览会现场揭晓,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充满未来感的人机互动体验。
国际参会人数同比增长9.7%
除了来科技感十足的博览会体验未来生活,观众还能在论坛活动中聆听大咖对于行业趋势的最新思考。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邀请到26家国际机构支持,创历年新高,国际参会人数较去年增长9.7%。全球416位机器人领域专家、国际组织代表、知名科学家、企业家代表将齐聚一堂,碰撞前沿思潮。
据主办方介绍,大会主论坛共设“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和“技术革新”三大篇章,深入洞悉机器人产业和技术的未来趋势。专题论坛则围绕国际合作、技术革新、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四个部分,与主论坛密切联动,包括“中国机器人创投巅峰论坛”“具身智能产业趋势与未来发展论坛”在内的20余场论坛活动将为大会拓展更为丰富的话题外延,探索更广阔的产业空间。配套活动将围绕项目落地、人才引进、技术攻关、供需对接等主题展开。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也将在大会同期举办“可持续发展论坛”“中韩论坛”等多场国际活动。
据了解,本届大会同期将开启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锦标赛。作为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世界机器人大赛集专业性、互动性、观赏性于一体,旨在不断激发机器人行业的科技研发潜力,成为推动全球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本次北京锦标赛将有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的7000余支赛队的13000余名精英赛手现场竞技。此外,大会同期还将发布“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十大竞赛创新成果”,充分激励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所在地,近年来经开区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磊表示,经开区承办大会十年以来,已经拥有机器人生态企业百余家,其中半数是专精特新企业,已落地优必选等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及机器人关键部件企业,产值规模近百亿元,占到全市机器人产业的一半,基本形成了覆盖芯片、操作系统、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条体系。
人形机器人打开万亿市场新赛道
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受到市场关注。行业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或是最容易适应世界的机器人,20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约合11037.3亿元人民币。
打造一个人形机器人并非易事。如何让机器人不仅“长得像人”,还能像人一样看得见、听得懂、走得稳、摸得准,实现与物理世界的感知交互?从伺服电机到减速器、从材料到软件、从芯片到算法……可以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科技实力较量的竞技场。
在我国,相关产业布局正在提速。工信部去年10月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快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提供支撑。《意见》还给出了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时间表”: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去年11月,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并于今年4月27日发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可实现6km/h的稳定奔跑,并对磕绊、踏空等情况也能做到步态的敏捷调整。今年5月,我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浦东揭牌,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青龙”,身高185厘米、体重80千克,全身多达43个主动自由度,能使用工具在小米里挑芝麻……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江苏、广东、山东、安徽等多地今年已推出人形机器人发展“路线图”,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高水平人才培养、做强终端产品等明确了相关举措。
下一步,要推动更多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营造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逐步完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推动我国在人形机器人新赛道上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