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自2014年起连续9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最初的“倡导”到2017年“大力推进”再到2022年“深入推进”,相关表述的变化足见国家对全民阅读事业重视程度的提升。
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19次。4月23日,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现场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同比提高。比对各项阅读指数可以看出,我国国民阅读情况有了巨大飞跃和变化。回顾过去9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趋势变化值得关注。
国民阅读量阅读率实现双增长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和全面推进下,9年来,我国国民阅读需求日益增长,国民阅读率全面上升,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从2013年的76.7%升至81.6%。尽管每年的增幅不大,但对于一个拥有十数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每个数据的微小提升都意味着巨大的整体增量。此外,发达国家的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大多在60%左右,仅有个别国家超过70%,2021年我国已达到59.7%,可见,9年来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国民阅读率已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除此之外,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汇总的整体图书阅读量也首次迈入8册大关。其中,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2013年达到4.77册,2014年回落降至4.56册,其后小幅变化,直至2021年达到4.76册;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从2013年的2.48册,上升到2021年的3.3册。需要指出的是,9年间,我国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始终未达到5册,而同时,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都在10册及以上。可见,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数字化时代阅读方式趋于多样化
新媒体及时有效性、信息海量性、可移动性等特点愈发凸显,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接触率从2013年的50.1%升至2021年的79.6%。进入数字化阅读时代,读纸还是读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在移动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下,手机阅读越来越成为大众化选择。9年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由41.9%升至77.4%,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也从21.7分钟大幅提升至101.12分钟。手机阅读极大拓展了国民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有效提高了碎片时间的利用率。
除此之外,随着传播方式的更新,阅读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2016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首次将我国成年国民听书率纳入调查范围,至2021年,已经有超过3成的成年国民养成了听书习惯。另外,在今年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可见,通过“视频讲书”方式读书成为新的阅读选择。
未成年人阅读情况持续向好
9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由76.1%升至83.9%,图书阅读量涨幅明显,由2013年的6.97册升至2021年的10.93册。
此外,从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调查中可见,我国家庭阅读陪伴的重视程度和质量均有所提高。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平均每天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长,由2013年的23.87分钟增至2021年的26.14分钟。
阅读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过去9年的国民阅读情况调查可见,每年均有4成及以上的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选择倾向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小差距。从今年发布的调查报告可见,传统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长仅有21.05分钟,远远低于使用手机阅读的101.12分钟时长。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浅薄、内容短小的问题。由于目前的媒介资源十分丰富,加之时间碎片化的影响,能够沉下心进行长篇深度阅读和创作的人越来越少,但纸质媒介,尤其是图书内容中的深度和温度是不可替代的。
此外,“阅读满意度”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历年来,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少的个人均超过4成,国民对于举办阅读活动的呼声很高。2021年只有28.2%的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情况表示“满意”,16.6%及41.1%的人选择了“不满意”和“一般”。另外,有51.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5.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可见,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需要开展更多丰富多样、人民喜闻乐见的品牌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