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科睿唯安公布2021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从中国内地高校入选数统计来看,湖南工业大学入榜全国前50,达4人次,排名全省第三。这标志着,该校在用包装特色擦亮工业底色的同时,形成了与湖南先进制造业精准衔接的“新工科”学科链和与包装全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大包装”学科群,成为湖南工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我国包装教育的龙头高校。
“产教科创”四维融合育人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株洲土生土长的湖南工业大学作为我省唯一以工业命名的大学,一直致力于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初,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谭益民提交了两份建议,其中一份是《关于支持打造中国包谷千亿产业链集群的建议》。
2月5日,谭益民在做客《了不起的大湖南》专题访谈节目中表示,建设“中国包谷”预计可以提供逾3万个就业岗位,引进逾50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包装专业人才,创造百亿级税收……
近日,首届长株潭三市大学生传统工艺创新创意大赛上,该校学子刘旭创作的《长沙传统年货/沙利文糕点包装设计》获得大赛实物创新组银奖。
聚焦湖南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株洲工业版图上,该校深耕“产教科创”四维融合育人新模式。
数据显示,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包装专业人才由该校培养,九成规模以上包装企业均有该校毕业生就业,每年产生1000件以上包装类知识产权。
“钻进企业办大学”。仅今年10月份以来,该校就先后与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桃江鑫辰实业、无锡锡山大院大所等多个企业达成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随着“中国包谷战略合作”项目的逐步推进,已建成的新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中心每天可不间断自动采集互联网上的包装数据,目前已采集超过10万篇包装学术论文、500万个全球包装专利、20万种包装产品及数十万名包装企业专家等数据。
服务区域经济渐入佳境
对内,服务株洲培育“制造名城”目标;对外,助力全省“三高四新”战略。
该校全力推进产教融合,把自身打造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和行业发展的动力引擎。抓住株洲轨道交通企业和陶瓷企业掀起技术创新的历史机遇,专门为这两个产业设置交通工程学院、醴陵陶瓷学院,以“研学结合、产教融合”对接轨道交通企业和大型陶瓷产业,不断为区域经济发展蓄能。
此外,该校还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全国第三、湖南省第一所人工智能学院;携手湖南航天打造了“株洲航天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投资逾亿元的湖南工业大学——中国动力谷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签约落地。
好钢用在刀刃上。近年来,该校投入总额逾11.7亿元的科研经费,科技研发硕果盈枝,获得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8项省部级科技奖,“先进包装材料研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落户该校。
“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协同攻关,让包装学科优势厚积薄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渐入佳境。”11月18日,履新一个多月的蒋昌波校长介绍,目前,该校与地方企业签订科技服务合同500多项,200多项科研成果在包装材料、硬质合金、轨道交通、创意设计等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服务企业300多家,创造经济效益3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