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电子工业出版社(简称“电子社”)始终秉承“为用户提供一流的知识产品及服务”的宗旨和“出精品、育品牌”的理念,在谋求传统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开拓新业务。
专业出版之外积极开拓新业务
第一,积极拓展新的出版领域。除了在传统的电子信息、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等出版领域保持优势以外,电子社也积极拓展了社科人文、科普与少儿、艺术与生活等十余个出版门类,构建起了与科技、教育及大众出版相得益彰的综合出版格局,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疫情期间,我们率先出版了《阿干必胜》儿童绘本,在助力抗“疫”的同时,该书的版权也输出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去年我们出版的《打开故宫》立体书,创造了当年净发货量超过40万册的成绩,巩固了电子社在少儿出版领域的优势。
第二,不断丰富知识产品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信息化趋势,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电子社依托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契机,在业界率先成立了融合发展部,紧跟互联网知识付费趋势,形成了以有声书、知识课程、数据库产品、富媒体电子书为矩阵的数字产品,并将产品投放在喜马拉雅FM、小鹅通等第三方平台,通过用户运营,开拓了新的业务收入来源。
第三,在智能制造、“一带一路”、集成电路、工业物联网等领域,为国家机关、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等提供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指数分析以及其他增值服务。通过集约专家资源、复用作者资源、积累案例资源等方式,逐步形成了以咨询、研究、智库为主体的新兴业务。我们的“悦”系列产品和“国之重器”产品分别入选了2019年度和2020年度国家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目前已被多所高校图书馆采用。
第四,与学界和技术公司一起,联合申报融合出版重点实验室。2017年,我们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和中新金桥公司申报了“基于ISLI/KLS的在线知识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实验室”, 形成了行业标准6项、企业标准12项、研究报告11项。2021年,我们与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以及北京万物可知公司联合申报了“基于区块链的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创新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服务开放平台,推动产业化发展,满足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业态的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人才是出版新业态发展的基石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储备。“十三五”期间,电子社通过调整业务和组织架构,在学历、岗位等方面优化了人员结构,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达77%。人均净发货码洋和人均利润出现较大增长,增幅分别为66%、100%。在内部培养方面,扎实推进“员工导师制”和新时代名编辑出版家培养,打造了“四力提升营”和“出版业务大讲堂”品牌培训,促进干部员工教育培训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鼓励员工参加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考试和评审,对包括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各序列人员获取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给予支持,不断提高员工专业技术能力。
“十三五”期间的新业务发展布局,仅仅只是一个开端,电子社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强知识产品建设和营销体系建设,这两个“加强”战略势必需要我们培养和引进更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是产品端。电子社有40%的员工从事编辑岗位,但具备融合出版能力的人才较少,大部分编辑还是基于传统出版的固有流程在进行选题策划和内容编辑。随着近20年来出版业的快速变化,编辑岗位的任职技能也在随之变化:最开始判断一个编辑是否优秀,主要看他能否抓住市场需求,分析市场趋势并快速策划出高质量选题;到了数字出版时代,对于编辑的要求有了提高,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数字出版能力,如要熟悉媒体加工技术、了解XML技术,同时也需要对主流的数字产品有所了解;现在处于融合出版时代,对编辑的要求将会更高,需要编辑具备将一个选题或一组选题的内容策划为有声书、课程或其他知识服务产品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要具备用户思维,并熟悉互联网产品的运营技巧。
另一方面是营销端。随着电商进入2.0时代,内容电商以及新媒体渠道的兴起,造就了许多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用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已无法满足用户和渠道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新营销人员,既要熟悉产品,又要保持对市场和渠道的敏感性,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并向产品端和渠道端提出导向性的解决方案。私域用户对于出版机构的重要性越发明显,我们的新营销人员还要具备用户运营的能力,能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以及互联网玩法将用户引流至私域流量池,并持续通过活动增强用户黏性,从而保证出版机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综上,出版机构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知识获取路径、方式及服务需求的变化,在不断进行出版新业态的开拓。人才是基石,新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复合型出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