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资印刷大厂星光集团(00403)发布2020年财报,公司收入10.57亿港元(单位下同),同比下滑7%,录得亏损9852.5万元。这个数字比2007年的11.28亿港元还低。
再把时间回拨一年,星光集团2019年实现收入11.36亿港元,同比大幅减少20.62%,比2020年的降由要大得多,说明疫情并非主要因素。
星光集团于1970年在香港成立,1992年成立深圳星光,1993年在港交所上市,后又分别在1994年、2002年、2003年成立了广州、苏州和韶关工厂。1999年,星光3.91亿港元的营收处于行业的头部位置。
过去20年间,星光集团营收的高点出现在2016财年,为16.20亿港元。此后,星光集团的营收步入下滑通道。
星光的主要产品包括:儿童图书(立体书)、贺卡、玩具包装、化妆品包装、洋酒包装等。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高峰期的星光员工数曾超万人,后来逐年减少,到2017年9月底还有5500多人。近些年星光在国内更是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这或许是其营收下滑的根本原因吧。
为了应对劳动力快速上涨的挑战,早在三年前,星光集团便开始从深圳搬离,停止招聘新员工、逐步遣散中层管理人员,生产设备逐步迁往韶关工厂。与此同时,集团正积极推动内部作业流程优化、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升级改造,自动化及「阿米巴经营」项目全面推广等来提升人员效率。
早在2016年,星光集团便成立了前海拉斯曼智能系统(深圳)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工业机器人来替代人工。五年过去了,我们未能等到该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取得突破进展的消息,却目睹了企业营收的节节下滑。
那么,星光集团的智能印刷之路还会走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