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即将开启新征程。这一年中,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之后,如何更加扎实地走好每一步?围绕这一话题,听听委员们的想法和建议。
强链、补链、畅链、护链,要处理好3对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作为2021年的一个重点任务。
在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看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是制造业“坚持系统观念”的着力点。从内涵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包含“强链、补链、畅链、护链”四个方面要求,不同时期应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出发点是“稳”,落脚点是“强”,难点在“补”,关键点在“畅”,支撑点在“护”。从优先次序看,当前的重点是“增强自主可控能力”,中长期目标是“提升现代化水平”。
就此,苗圩提出需要重点从3个方向发力。
第一,把保持产业链完备性作为根本要求。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短板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业。但去年的医疗物资保供,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医用防护服、口罩等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使我们在一个月内实现了医疗防护物资从严重短缺变成基本保证,不仅满足了我国防疫需要,还为全世界防疫作出了中国贡献。我们抓好高端制造业“补链”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要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并解决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快、对内转移慢的问题。
第二,把培育竞争新优势作为关键抓手。全球产业链布局有其自身经济规律,企业家会更倾向于在靠近大市场、成本最优、营商环境最好的地方布局。总体看,中国制造业的综合优势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应该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发展优势,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善营商环境,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第三,把攻克“卡脖子”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当前最大的“卡脖子”风险是美国对我限制出口的产品,我们要将这些产品作为攻克“卡脖子”问题的重中之重,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组织作用,实施挂图作战,加大投入,尽快实现国产化,降低“卡脖子”风险。
苗圩同时认为,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过程中,需要着重处理好3对关系。
第一,处理好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的关系,统筹安全和发展。一方面,要增强自主可控能力,特别要转变“国外产品只要能买来就不去攻关”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通过补齐关键环节短板,增强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好两种资源,推动企业在产品、技术、标准、品牌和服务方面与国外企业合作,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第二,处理好单点突破和完整产业链构建之间的关系,把一颗颗珍珠串成项链。近年来我们在一些领域已经实现了单点突破,部分短板开始逐步补强。今后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应用牵引、整机带动,推动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的深度合作,做好技术创新的突破与产业化之间的衔接,强化共性技术供给,促进更多实验室产品跨越“死亡峡谷”,转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三,处理好短期突破与长期发展的关系,既打好攻坚战,又打好持久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按照“问题导向、急用先行”的原则,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以短期重点突破带动长期整体发展。同时,需要认识到补短板是一项长期任务,充分发挥自身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的先发优势,筑牢人才根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根治“大而不强”的痛点。
保持定力,
办好我们自己的事
“我国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经济恢复仍不平衡,供给恢复快于需求,投资恢复快于消费,工业恢复快于服务业,大企业恢复快于中小企业,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冷热不均,就业和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仍面临压力。由于2020年的基数较低,今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左右,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并可能呈现宏观指标明显转好,而微观主体依然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看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关键是要保持定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在供给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需求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注重需求侧管理,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增强消费的基础作用,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王一鸣这样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提质增效和增强可持续性基础上,保持适度支出强度,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调节收入分配上增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既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又要稳定宏观杠杆率,在促进经济恢复和防范风险之间做好跨周期平衡。对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可进行接续,延期还本付息等特殊政策应有过渡性安排,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再贷款支持。”王一鸣称。
玉汝于成,
稳住企业发展底气
在看待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底气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认为,这既从历史中来、从改革创新政策中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来,更从实践中来。在这样特殊的一个历史时期,企业得跟得上国家的步伐,把改革创新的每一步走扎实:对政策理解得深,发展步子就走得快;理解得慢,发展机会一闪而过;理解了还要知行合一,抓住时代的脉搏、市场的脉搏,与时俱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在严彬看来,绿色发展要以全民健康为基础,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把产业链和产品链联动起来;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创新出和高质量、高水平相配的产品,引导消费。
“比如,中国西部生态资源丰富,但在过去,这些好山好水一直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配角’。2020年,中央再次布局西部大开发,这既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也是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突破口。从国内大循环看,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方面仍有较大投资潜力;从国内国际双循环来看,这也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经济循环,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核心配置力,对于新发展格局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严彬这样说。
据了解,2020年,严彬的团队与贵州省贵安新区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在贵州设立了结算中心和功能饮料生产基地两大项目,并谋划设立“绿色文体健康发展基金”、打造“一带一路”健康食品园区,助力贵州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壮大和振兴实体经济,要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相结合,过去我们生产饮料用的都是外国生产的技术设备、对标国际标准,随着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增强,相信我们会以更快的速度用上‘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严彬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