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全”和“出彩”为两大关键词的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8月12日~18日举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国人正在经历的一场大考。而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和全新挑战,如期举办2020上海书展,以“阅读的力量”“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既是对上海书展团队的考验,也是上海出版人的责任。
作为在疫情后举办的重要书展,从全国各地奔赴上海的参展商们又对上海书展如何看呢?他们一直以来对上海书展的印象是什么?此番参展有哪些期待?受疫情影响,今年参展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新意?尤其今年新参展的出版商,为何对上海书展情有独钟?今年的“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又有哪些亮点?我们就此采访了多位业界同仁,且听他们对上海书展的观察与期许。
中华书局:以上海书展为起点,期待迎来书业复苏
■徐 俊(中华书局执行董事)
中华书局历来重视上海书展,会一如既往地参展。我对上海书展最大、最好的印象,是读者的参与。上海书展不只是展示书和卖书,更能直接看到读者对我们产品的喜爱,这种来自读者的热情是出版人职业人生的“加油站”。
中华书局在上海书展有一系列重点活动,比如在书展中心活动区举办《治术:周秦汉唐的经世之道》新书发布会、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金史》《梁书》读者见面会;在友谊会堂一楼举办辛德勇《读书与藏书之间》读者见面会;还有探讨《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一书,有关“疾病如何影响我们的历史”的活动;《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读者见面会和《掌故》第六、第七集新书发布会。会展之外,将在长宁区图书馆举办辛德勇“为了读书来藏书”活动,在福州路上海书城举办《掌故》第六、第七集读者见面会,茅子良、严锋等嘉宾都将与会。
中华书局今年是第8年在上海书展举办二十四史读者见面会,每年书局就办一次,每次都放在上海书展,主办方也很重视,把中心活动区周末的黄金时间留给我们。
疫情发生半年多以来,能以展会形式走出北京,和读者、和业界同仁见面,我们非常期盼,也希望以上海书展为起点,迎来书业的复苏,尤其是地面店的复苏。
和在暑期举办的上海书展同步,书局正在举办暑期线上营销活动,通过知识型线上直播,通过这种走到线上的跨界和出圈,在主力读者之外,让更多喜爱传统文化但不了解我们的读者跨越时空,了解书局。读者有收获,我们也很有收获。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新书首发和线上直播有看头
■沈伟忠(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
上海书展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卖门票的大众书展,暑假天气炎热,读者排很长的队来观展,这热情让出版人很容易感动。虽然人多,但书展总体组织有序,也很贴心地为读者布置雨雾喷淋降温。
作为主宾省的一分子,我们携300多种新品、重点品参展,还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包括作品研讨、新书首发、读者见面会等活动。考虑到限流,活动结束后,还会进行线上直播。比如,在中心活动区有两场活动,分别是“京剧其实很好玩”系列图书推介暨新书首发活动,“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生命意蕴和生态意识活动”研讨会,王珮瑜、沈石溪等嘉宾都将参加。这两场现场活动后,会在悦悦直播间举办线上活动。此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吴颖也将在悦悦直播间带货直播,推荐《逆行天使》《合欢》《小野兽学堂》等好书。作家章鱼的《奇幻章鱼国》新书发布会也会在少儿馆活动区举办。
今年上半年我们一直在做“两朵云”的推广:“云荐书”和“云分享”。前者针对渠道客户,我们以各种主题榜单、书单的“云荐书”形式让产品在线上多露脸;后者针对终端读者,以线上直播、短视频等视觉营销形式做好产品内容的分享及销售转化。
我社参加上海书展,主要看重出版社的品牌宣传和阅读推广。我每年参加书展,主要观察童书板块的变化,观摩主会场的设计和文化活动。今年虽然限流,但我相信在书展期间,文化阅读活动会一如既往更精彩。
未 读:首次以独立品牌身份参展
■绳 珺(未读品牌总监)
上海书展今年已经第17个年头了,无论从规模、历史来看,都是图书出版行业非常有影响力的盛会。我对上海书展的印象是“人头攒动”,作为面向读者的展会,“人气”是极其重要的,在上海书展上看到这么多爱书人,对行业是一种信心。
今年是未读第一次以独立品牌身份参展,刚好也在独立品牌区展出。因为今年特殊的原因,上海书展虽然限流,但我们还是积极参与。因为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上海书展还能在线下落地,肯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方面我们想要身体力行地参与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借此机会和读者在线下见面。今年对于整个出版行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可能我们每年都这么说,但今年尤其艰难,可以说是生死存亡的一年。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不能说在家办公就倒地躺下,相反可能还得小步快跑。这次参展,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未读这一出版品牌,加深对我们的了解。
今年我们有很多重点书面市,并在书展集中亮相。比如去年上市即火的畅销书《1分钟物理》,今年第2辑也已经问世,像《1分钟物理》这样的“未读·探索家”系列科普书很适合暑期阅读。还有作家门罗的新书《How to: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她在书中延续脑洞大开的风格。之前在众筹期间引起热议的“里程碑文库”也会亮相书展。未读的童书子品牌未小读也会有很多精选品种,丰富孩子们的暑期阅读。
困难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好在未读一直以“爱折腾”著称,当遇到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候,我们不仅在心理上承受,更能尽快做出响应。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企业都处于半停工状态,节奏放缓是肯定的,我们利用这个时机修炼内功:人员培训、团队管理、梳理工作流程SOP……这是对内。对外,大环境整体向线上转移,我们在短视频和直播卖书方面也在加快探索,比如里程碑项目我们尝试了众筹玩法。后疫情时代的影响还在持续,出版人必须快速调整好心态和状态,准备持久应对变化。
浦睿文化:销售逐年递增,加大童书备货
■孙 晔(上海浦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浦睿文化自成立以来,每年都积极参加上海书展,每年都有很多收获,不仅仅是逐年递增的销售额,更大的收获来自让编辑及销售团队直接面对终端读者,切实了解终端读者的实际需求。同时能和众多兄弟出版单位交流学习。上海书展是每年各省市书展中筹备比较细致完善的书展,名家活动众多。且上海市民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每年都能看到无数喜爱阅读的读者冒着高温酷暑排队买书,这对出版业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在疫情期间,我们加大了对电商渠道的关注力度。比如在春节之前,为了电商渠道的年货节备货充足;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又把电商渠道的页面做了细致优化,提高了搜索排名。由于备货充分、积极优化页面,同时辅助一些促销活动,今年上半年,公司电商渠道得到飞速发展,销售同比翻番。
疫情对上海书展的人流量必然会产生影响,但我们的选品没有太多变化。浦睿文化主要备货的商品包括最近持续热销的“紫金陈推理小说”系列、“深夜食堂”系列、《耶路撒冷三千年》、“松浦弥太郎”系列等长销书。同时针对很多家长带孩子一起逛展的特点,我们加大了童书的备货。受疫情影响,我们只安排了一场《古色之美》作者青简的读者见面会,但同时积极拓展线上直播形式,与上海悦悦在书展直播间,安排了浦睿童书推介会、张一南新书《年轻人的国文课》新书首发直播活动,天猫平台同步会给两场直播流量资源支持。
在此,我也期待上海书展越办越好,搭建好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中国画报出版社:我们为什么参加上海书展
■于九涛(中国画报出版社社长)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又要开始了,2020年也是中国画报出版社在外文局的统一组织下,第三次参加书展。前两年来上海书展,读者对书展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去年40度的高温下,读者进馆的队伍排了十几米;有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有带着孩子的母亲,还有很多年轻人。很多读者从上海的远郊区,拖着箱子来买书。上海读者对于读书的热爱,对出版人来说,深受鼓舞。
就全国大多数书展来说,很多都是面对渠道的,2B 的居多;上海书展作为直接面向读者大众,直接2C,有利于出版社面对面地与读者零距离地交流。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读者对图书的喜好和需求。来自市场第一线的反馈,反过来对于我们选题的策划、出版节奏的控制以及市场销售策略的制定,又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020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地方以“云书展”的形式进行阅读推广。上海书展仍然坚持以地面实体的形式举办,无论对于出版社还是读者来说,都是巨大的勇气和担当。上海书展一直以来都很接地气,是多年来海派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上海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它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价值。
今次我们参展的重点新书有关于战疫的《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和《援鄂医疗队》,遍布神州大地的各条战“疫”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以一帧帧瞬间的定格、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展现一个个生命的故事,镌刻着一段历史、记录着一场命运、弘扬着一种精神,《援鄂医疗队》征集了全国近百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抗疫一线拍摄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记录防护服里、口罩下医护人员的点滴事迹。
还有历史类多部重磅作品,如汉学大师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的《华北考古记》,他是第一位运用现代考古技术对中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与测量的学者;如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灯塔建造、发展真实全貌的《灯塔之书》,400余幅高清设计手稿、珍贵照片与画作展示了100多座世界最有名灯塔;又如“冯友兰哲学三史”系列、百科全书式的《时尚通史》《电影通史》《人类飞翔史》《现代科学史》,以及《苏联设计时代》《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英国画报看庚子事变》,品味红楼文化的《几回清梦到花前:红楼女子的草木情缘》等作品,希望读者们喜欢。
国开童媒:让书激发和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巩少华(国开童媒(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国开童媒成立以来,我们每年都参加上海书展,今年已是第6年。
上海书展以上海为核心立足地,辐射长三角地区,以阅读引领文化风尚。我每年在这里都能感受到上海读者对阅读的热爱以及各参展商的积极参与。每家出版商也都尽力丰富图书品种,展现优势产品,为书香上海添砖加瓦。
上海书展也为各图书品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它是建立出版品牌、与读者开展互动、了解市场前沿信息的良好机会。例如,2019年我们在此举办了乐高出版物读者见面会,因为图书内容设计的游戏趣味性和现场乐高人仔扮演的独特性,读者纷纷要求合影、久久不肯离去,反响极其热烈。感谢上海书展让好的出版物与读者可以亲密接触和交流。
虽然疫情影响了线下图书市场,我们全面加大在线上渠道对图书的宣传和读者互动工作,但并不影响公司整体出版业务的发展大方向。今年参展的图书仍然以品种齐全、突出当年新品为选品原则,乐高、DK、迪士尼、奥特曼、柯南等IP品牌图书与低幼、儿童文学、绘本等各类图书均作为参展图书,与去年比没有太大变化。
在全国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的情况下,基于往届上海书展的高水平管理能力,我对此次书展抱有极高的期待。正如今年上海书展的两个“关键词”:安全、出彩,希望书展顺利、成功,读者和参展者安全参展,安心阅读,希望活动和参展设计更出彩别样,重燃读者的阅读热情。以书为媒,期待在不平静的2020年,让书激发和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上海古籍出版社:围绕大家名作和艺术人文参展
■张家珍(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办主任)
从2008年上海书展首次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至今,我社每届都参展。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书展,我社《清代诗文集汇编》(800种)、《罗振玉学术论著集》(16种)、《清末时新小说集》(14种)、《越南汉文小说集成》(22种)、《徐光启全集》(10种)、《经义考新校》(10种)、《朱子全书》(27种)等新鲜出炉,并第一时间与读者相约书展。中央大厅高七八米的《清代诗文集汇编》和《续修四库全书》立柱造型,成为读者眼中和记者相机中的标志性场景。
一直以来,上海书展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务实,没有领导致辞,没有开幕仪式,更多的时间交给了热情的读者,体现了组委会的亲民作风。为缓解书展的拥堵状况,组委会还推出了新的便民举措,周末两天各延长一小时闭馆,为学生们的暑假和读者的消夏提供了好去处。
今年的疫情给书业生态带来极大影响。疫情期间,印刷、物流俱受影响,我社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0%以上。
应对突发情况,我社主要是利用电子书、直播平台和微信小视频及“一条”众筹等多种形式,补偿地面销售的损失。比如,利用公众号向社会提供《二十五史简明读本》《蓬莱阁丛书》等经典著作的免费电子书,数字部积极筹划有声书和电子书的后续跟进。2月至3月,我社响应“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开展了多项图书推介专题活动。包括“一带一路艺术云展”专题,“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清代西部皮影艺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古籍善本卷》等书的推介。此外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方笑一,在澎湃、B站、喜马拉雅等多个直播平台讲授网课“在唐诗中约会春天”。我社于2月27日注册了B站账号,3月6日正式运营,在4月23日世界阅读日之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将已积累的一些小视频或讲座通过B站播放。4月23日举办了题为“春日展卷——古典文学看上古”的直播活动,京东平台同时直播。同日,我社联合“一条”举行了《长恨歌图》一书的众筹活动,并在当晚邀请上海博物馆日本艺术史研究者金靖之直播讲解,讲座在澎湃等11家平台同时播出,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我社参展的图书和活动围绕大家名作和艺术人文两个板块展开。《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汇集了梁启超相关的书信、文章,策划者刘海滨博士和多位专家学者将在书展现场进行对谈,同时结合《中国古代家训译注》第一辑十种,向读者讲述如何汲取传统儒学中的家教精华。今年最有看点的大家作品还有BBC纪录片的同名来源书——洪业著《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全新普及版,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在上海图书馆引领大家了解杜甫及其诗作的巨大力量及其海外影响。另外,青年学者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增订本将在书展首发。在艺术人文方面,陈尚君教授进行高端的论坛讲座,深入解读《长恨歌图》。
希望今年的书展除注意疫情安全防范措施外,还应多考虑年龄较大的读者群。今年是网上预约购票,势必给一些老年读者带来诸多不便,古籍社的读者群有不少喜欢古典诗词的老年读者,希望书展的新规则不会将他们阻隔在外。
五举措向数据集成、内容牵引与技术推动转型
■时 军(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每一年的上海书展就像一场文化饕餮盛宴,是行业内的一场重要交流活动,也为出版人、发行人搭建了集交流、探讨、聚会于一体的平台。作为后疫情期第一个召开的全国性书展,上海书展展现出了行业龙头的魄力,尤其今年经过了疫情的严峻考验,实体书店处在低迷的状态,如何重振实体书店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上海书展犹如是黑夜中的一盏指明灯。上海书展的专业度、创新性和丰富性更是众多发行人学习的焦点。这场盛宴中,每年的“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作为上海书展重要活动,吸引了社店的广泛关注。在后疫情时代,今年的年会聚焦“实体书店疫后重生”的主题,这是全国实体书店关注的重点,也是湖北新华当前的重点工作。
疫情爆发后,由于湖北处于疫情中心地带,最早封城,最晚解封,影响的宽度与深度是最大的。期间由于门店停业、物流停运,线上线下销售一度出现了断崖式下降。全省新华人没有“坐以待毙”,坚守初心、下定决心、上下同心,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按照店内损失店外补、线下损失线上补、春季损失秋季补的工作思路,着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教材教辅发行保卫战、实体书店全员营销升级战 “三大战役”,目前总体上稳住了主营业务的“基本盘”。
疫情是危机,也是转机。后疫情时代,我认为实体书店的发展将从关注硬件建设阶段向数据集成、内容牵引与技术推动的应用阶段转型。如何在实体书店领域切实有效地落实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思维贯穿于实体书店的运营全过程,在线上线下进行符合实体书店实际的融合,将藉由此次疫情,成为广大实体书店最为关切并且实践的方向。
具体来讲有五个方面的改变:一是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是应急之策更是发展之需。消费者在哪里,怎么找到他们,怎么联络他们,怎么让他们实现购买,怎么让他们复购,我认为:只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能解决这一问题。二是会员运营(社群营销)是书店赖以存活的必备条件。唯有通过会员运营体系建设,才能搭建一条让用户知道我们、让我们知道用户的链接桥梁。三是空间运营是书店变现的重要手段。书店应当不简单只是围绕图书销售做文章,而是以自身服务主题和客群主体为基础,重新制订角色定位,打造“主题+服务”“场景+活动”为组合的服务模式,在大文化范畴内做更多事情,更多的为周边单位和社群提供“服务+产品”的营销模式。四是内容运营是书店深度发展的良策。内容运营的核心是内容带动交易,通过内容赋予商品更多的意义,通过内容传导情怀或讲述故事,给用户更多消费的理由。五是延伸产业链是书店转型必由之路。对于书店来说,我们是节点经济的代表,没有产业链就不会有未来,这是疫情中最大的感受和体会。一定要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实施图书+、书店+的产业链深度融合才能打开一条路,才能走出困境,产业链是可持续发展的,我们不仅仅要在线上线下卖多少书,要从根本源头上解决书与非书、产品与内容的融合,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
以全方位优质阅读体验与读者相会
■韩卫东(上海译文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第十七届上海书展又将与读者见面了。十七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始终与书展相伴相携。上海书展是促进全民阅读的标志性平台,是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展现品牌、为读者提供优质阅读服务的重要窗口。今年的书展或许因疫情而特殊,但上海译文出版社仍将一如既往为读者朋友们奉上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双语工具书、外语学习类图书和儿童文学作品,并启用多种线上线下的形式与读者分享这些作品。
上海译文出版社始终将服务读者作为我们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读者阅读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延展到哪里,出版社阅读服务的能力就应该延伸到哪里。这次疫情,不仅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阅读的意义和力量,更促使我们加速转型,研究如何通过新的营销模式,让出版品牌、阅读价值通过我们的服务辐射到更多人群。本届书展上,我们将凭借自身品牌作家、品牌译者、品牌书系、品牌活动、品牌文创等维度的优质内容,做好私域流量运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联动,以全新的零售模式和活动体验为读者们奉上品质阅读的盛宴。
除了一如既往奉上一流作家的重磅新作之外,我们将首次在展位设立“纸电声创课”体验展台,并打通线上线下,组织重磅新书的“译文云首发”和“译文云书房”共读活动。《证言》《我这样的机器》《正常人》等重磅新书的纸电声版本将在书展期间举办“译文云首发”,首发式将通过当当、京东、b站、凤凰读书等平台直播,欢迎大家届时关注。基于译文粉丝社群发起“译文云书房”8月共读计划,将线上直播讲座作为专辑上线,预订专辑的读者将可连续多日参与线上读书分享会,聆听著名译者、学者、书评人的系列讲座。期待在上海书展上以全方位的优质阅读体验与读者相会。
出版和发行需要更深度的融合
■唐代伟(陕西嘉汇汉唐图书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今年上海书展的“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加入了更多民营书店的元素,我觉得这是上海书展今年一个很好的亮点,也体现了对民营书店的关心关注。每年举办的年会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经验分享,也有着不少创新之处,可以让业内更好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后疫情时代,对于本届年会我也很期许,希望能够通过年会,能在某些方面形成一些共识和共鸣,对实体书店发展带来更多的思考,更好地引领书店的发展与创新,引领民营书业的未来发展。
在后疫情时代,书店进入了一个相对关键的迭代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难题和现实困难,行业从业者都必须充分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在门店业态、经营方式、运营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整,搭建一个全新的经营发展体系,建立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读者需求的产业发展生态,实现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关于实体书店的话题一直没有停止。近年来,实体书店一直在求变,但实质上改变的内容很少,很多从业者的转变都停留在外在,比如书店业态、经营思路,甚至在人货场的创新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我认为,书业是受互联网影响最大的行业。当人们从阅读习惯、购物渠道都逐渐向线上转移时,整个行业都进入了迭代期,需要进行彻底的革命,需要在经营思维、营销玩法上进行颠覆,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实体书店不应该只是业态,而要打造一种生态,充分反映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如果没有很好的融合能力,行业的转型升级是无法实施的。应该如何去落实?我认为,出版、发行各方面必须有强大的融合能力,比如说线上线下的融合能力,比如前店后厂,比如出版社和发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才能打造完整的行业生态。
我对未来书店的发展有两点想法:一是如果现在实体书店依然按照传统的思路去经营升级,能够形成一定的发展,但可能只能维持生计;二是未来书店的发展,如果不从整体的经营生态出发,那么整个行业的生存就会面临严重的挑战。目前,书业正在推进的线上线下融合,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社店有了一些新的玩法和新的思维,行业才有生存的可能。市场是由无数企业组成的,过去可能大家各自为政,分割的,不相连的,或相互矛盾掣肘的。在后疫情时代,不管是出版还是发行,需要进行更深度的融合,共同发力市场,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发展。双方协力,一切的事情都能够得到解决。
湖南少儿社:原创儿童文学和科普读物两手抓
■邓 超(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营销部主任)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每年都会参加上海书展,也经常举办现场活动,每次出行都有收获。今年的上海书展,我社参展的图书品种与去年持平,还是300余种。
今年我们参展的重点书系包括:《秦文君童年宝藏书系》(8册),探寻当代少年人敏感又丰富的精神世界;画家杨永青的《中国名家经典绘本》(10册),所绘都是经典的民间故事和动物童话,作品风格多元;儿童文学作家周静的“静小说”系列,展现中国普通孩子的喜怒哀乐和所感受到的人性的善良温暖;《王一梅的写作启蒙课》(5册)由作家历时十多年编写,为一、二年级孩子量身打造写作启蒙书;以及用漫画形式为孩子深入浅出地讲述科学知识的《大英儿童漫画百科》(50册)、汤素兰的《笨狼的故事》(注音版)、冯健男的《中国故事绘》等,这也是我社的常销书。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一直致力于培育原创儿童文学,此外在科普读物的出版上,每年品种和规模也都稳步大幅增长。这与国家对科普教育的重视,读者对科普读物的兴趣日益浓厚有很大关系。上海也是一个重视科普读物阅读的城市,除了今年整体集结的《大英儿童漫画百科》(50册),我们的少儿科普、文学、低幼读物一直受上海读者欢迎,绘本、涂鸦卡、认知卡也表现突出。
上海书展是今年疫情之后最大的以线下零售和现场销售为主的书展,我们对此次展览非常期待。同时另一方面由于今年书展对观众数量有限流措施,可能会影响现场的具体销售,但我们还是保持乐观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