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像出版,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也曾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出版,呈现出新兴势力一贯的勃勃活力。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浪潮的汹涌来袭,电子音像出版逐渐演变为介于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之间的出版业态,或者也可以说,已成为了传统出版。前有图书等纸质出版岿然不动,后有新兴出版咄咄逼近,电子音像出版腹背受敌,陷入重重困境,路在何方?
音像出版不会消失
我国电子音像出版业经过40年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思想传播和文化传承作用,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兴出版的冲击,“电子音像出版很快消亡”的悲观预测四起。曾几何时,相似的论调也发生在传统图书、报纸和杂志身上,而时至今日,情况又如何呢?传统纸质出版依然生生不息。
出版产业要满足、服务于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版的内容提供、介质形式和供给渠道等,都要考量甚至取决于读者的实际需求。在新媒体时代,技术的进步和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催生了读者对于便捷获得海量信息服务的需求。但读者也同样需要静享片刻惬意,慢下来翻看品读一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或是从收藏的众多CD中抽出最符合当时心境的一张,让音符萦绕耳畔;或是将精心挑选的DVD作为赠送给心仪者的礼物,期待拆开时那一瞬间的惊喜和感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各有不可替代的特色,共同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需求在,供给就在。
新兴出版如火如荼的当下,电子音像出版社尤其要珍视作为“出版社”的特殊身份。关于新兴出版的行政管理制度、行业规范还不是十分健全,电子音像出版社在拓展业务领域时,应根植于出版社既有的制度优势,坚守出版原则和规范。电子音像出版本身具有数字性的特征,先天具有从事数字出版的优势,易于将相关的流程制度、规则规范移植、转化到新兴出版业务工作中,实现平稳的对接和过渡。
可以预见,虽然电子音像出版目前面临很多困难,但电子音像出版必然与新兴出版长期共存,彼此之间不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为我国出版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内在推动力。
深入挖掘资源优势
内容资源是出版社的立足之本和核心竞争力,无论传统出版还是新兴出版都离不开内容资源。随着出版融合的纵向深入,内容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积累,大部分电子音像出版社都拥有丰富的音视频及多媒体资源。进一步夯实和扩大内容资源优势,对于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电子音像出版社而言意义重大,是出版社掌握话语权、处于有利地位的重要保证。
要实现内容优势向融合优势的转化,电子音像出版社要根据自己的行业定位和业务特色,聚焦优势资源,在专业性和特色化方面深耕细作,形成品牌效益,产生辐射效应;基于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确定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对已有内容资源进行梳理,碎片化、深加工、重整合、再利用,提升出版物功能、技术和文化附加值,将内容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搭建的“人教易视听”数字出版与销售平台,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大型数据库,将本单位多年积累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研发应用于网络销售的数字产品形态,形成以移动客户端应用(APP)和PC端应用为主要渠道的网络销售平台,创造新的经济效益,探寻新媒体出版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
寻求外围技术合作
电子音像出版社的融合发展具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完备的制度规范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提升、知识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难。
电子音像出版社与技术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弥补自身的技术短板,是一条促进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出版社拥有的内容资源为基础,合理利用技术公司的技术优势,实现技术互补与信息共享,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出版项目策划研发、运营推广。笔者所在单位已经与方正、喜马拉雅FM、优必选等各自领域的领先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进行“借力助融合”的实践探索。在合作的过程中,出版社要注意避免仅仅扮演内容提供者的角色,将自身积累的宝贵资源全权交给技术公司进行加工、整理和产品上线,从而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丢失控制力、主导权和话语权,而应该通过合作,着力提升出版社的技术实力并打造一支适应融合出版的专业人才队伍。
努力争取政策支持
电子音像出版要实现融合发展,需要在平台建设、技术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运维。这对于目前处境下的出版社来说几乎是难以承受的,虽然可以通过技术合作、资本引入等市场机制得以缓解,但来自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必不可少。国家应高度重视音像电子等传统出版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性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在产品研发、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对出版社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资源支持和资金扶持。并且,国家进行的资金扶持及投入要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结合进行,才能有效推进,让出版社的融合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
出版社要充分学习领会、全面把握政策导向,结合自身情况,找准融合发展时机和切入点,创造性地用活、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各项支持,为融合发展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