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450亿元,同比下降15.8%,降幅比1~2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3841亿元,下降15.6%。
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9.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2254亿元,下降17.7%。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市场销售减少。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前五名分别为:金银珠宝类下降37.7%、服饰鞋帽类下降32.2%、汽车类下降30.3%、家电下降29.9%、家具下降29.3%。
而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销售呈现增长态势,粮油、食品类增长12.6%,饮料类增长4.1%,中西药品类增长2.9%,比1~2月分别加快2.9%、1.0%和2.7%。
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
纵观一季度,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2.7%和10.0%,穿类商品下降15.1%。
◆乳制品:量价齐升推动销售额同比增长100%。2020年3月,乳制品销售额同比提升100.02%至10.85亿元,其中销售量同比提升89.09%至1840.02万件,销售均价同比提升5.78%至58.98元/件。整体来看,2020年3月乳制品呈量价齐升态势。
◆啤酒:3月淘系平台啤酒销售额同比提升51.8%至1.24亿元,其中销量同比提升53.0%至137.48万件,销售均价同比下降0.7%至90.4元/件。整体看来,2020年3月啤酒呈量升价跌态势。
◆休闲食品:销售额同比提升35.2%。2020年3月,淘系平台零食/坚果/特产销售额同比提升35.2%至58.3亿元,其中销售量同比上升39.1%至2.24亿件,销售均价同比下降2.8%至26.0元/件。整体来看,2020年3月休闲食品呈量升价跌态势。
“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
尽管国内疫情一路转好,但随着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外贸进出口下跌,各行各业期待的“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终端需求持续低迷。
从3月社会零售具体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人们的消费欲望并不如预想中强烈,相反的,似乎更愿意把钱攥在手里。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3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974亿元,同比下降15.9%,降幅比1~2月收窄4.8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76亿元,下降15.1%,降幅比1~2月收窄3.9个百分点。
按消费类型分,3月商品零售24618亿元,同比下降12.0%,降幅比1~2月收窄5.6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832亿元,下降46.8%,降幅比1~2月扩大3.7个百分点。
按零售业态分,1~3月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超市零售额同比增长1.9%,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分别下降34.9%、24.7%和28.7%。
对包装行业影响深远
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社会零售总额增速肯定会有所回暖,但考虑到疫情期间大量工厂停工、店铺关门导致人员失业或收入减少,想从背负着房贷、教育、养老和医疗沉重负担的国民身上压榨出需求确实很难。
可以推断,接下来的若干年,国内奢侈品类的消费将锐减,受到波及的行业主要包括美妆、鞋服、手机、家电、汽车、家具、玩具、香烟、饮料、白酒等,这些行业的包装印刷订单将持续萎缩。
出口方面,1~3月与包装印刷业密切相关的下游行业均出现下滑,其中箱包及类似容器、鞋服、家具、灯具、玩具等普遍下滑18%左右,家电、手机、机电产品下滑10%左右。
按此情况推测,第二季度的出口很可能延续第一季度的颓势,第三、四季度出口有望复苏,但疫情的控制情况,仍是主要的考量因素。
作为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的包装印刷行业,一向重视自由竞争,在愈发逼仄的生存空间里,抓住新的机遇,如新零售、微商、外卖等触发的新需求新客户,或许是一条谋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