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疫情突如其来,冲乱了整个社会应有的节奏,影响广泛,相信影响也将是长期而深刻的,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主要考量。作为经济部门的一员,出版行业难独善其身,受到疫情冲击在所难免;但同时,出版产业因其精神文化属性,或许也会孕育出一次大的发展机遇。短期对出版机构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
(1)供给和需求都大幅萎缩,今年码洋堪忧。首先是因疫情及政策性人员流动限制,全社会的复工还需要一段时间,出版机构虽然能通过在线方式实现复工,但上下游企业,包括印刷和储运企业等,是无法通过在线恢复运营的,出版机构的生产和发货都受到极大限制,而这次疫情又来得突然,出版机构和渠道都备货不足,整个行业短期内将明显供应不足。而同时,疫情也势必导致需求大幅萎缩,无论同比还是环比,一季度都将是较大程度的下降,对很多出版机构来讲,这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2)成本上升,今年利润堪忧。本次疫情及全国性的防控措施,致使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劳动力资源减少和短期内失衡,劳动力成本必随之上升,加之交通运输、仓储、物质供应的成本上升,对出版机构来讲,生产成本、用工成本的上升是可以预见的,加上因防疫增加的办公成本、为恢复市场增加的营销成本等,利润将明显下滑,日子不好过。
(3)政策变数增大,今年出版计划堪忧。一是目前疫情形势和政策下,出版机构即使主观上积极努力,客观上也受到各方面限制,一季度出版计划势必延后或进行修整,影响全年进度;二是防疫政策至少半年内将深度影响出版机构的日常运作,一些原定的选题、项目可能无法按计划进行,可能还会引发一些合同纠纷等;三是一些保障出版业良性运行的出版政策、对出版业具有全局意义的全国性出版项目等,都可能会面临具体执行上的一些调整,给行业带来不确定性。
疫情对出版机构的冲击已经发生,在短期内影响比较明显,但如果疫情能短时间内结束,从中长期看对出版行业的风险可控。另外,疫情期间的全民“禁足”和疫情结束后全面的恢复都会带来思想的大放飞,也会深层次放大对阅读的需求,会给出版行业创造一次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出版机构能否切中新产生的需求以及实现与需求的对接,将十分关键。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的社会治理体系在高效运转,各种社会力量倾力相助令人振奋,逆行者和英雄们的身影让我们感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简称“社科社”)一直铭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履行社会责任,扛起文化担当,第一时间向广大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中国社会科学文库”(http://www.sklib.cn),余年的15000多种电子书,这一数据库集合了社科社建社40余年来的大部分优质学术资源,包含近15000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电子书。同时,全体员工也都开启网上办公模式,确保线上的交流顺畅,将尽最大的努力提供服务,满足作者、读者和客户的需求。
社科社作为一家专业出版社,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但同样将面临成本上升和销售下降两面挤压,今年的经营压力不容小觑。面对疫情,出版社最重要的举措是坚决做好防疫工作,尽最大努力保证职工安全,力保平安顺利度过疫情期是最大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应对措施。首先是迅速成立社科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社长赵剑英任组长,牢记使命、自觉担当,统一组织部署社科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出版社全体职工防疫期间的各项安全,以及进行复工的各项准备。其次是要求利用各自条件,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好社远程办公系统,通过在线方式积极组织复工复产,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量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鉴于当前疫情形势,由社长赵剑英撰写问候信,向长期以来支持我社事业发展的广大专家学者、读者和客户,送去我们的慰问,增进情谊,互通有无,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