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这场疫情的打击,出版产业链中的实体书店遭受重创,而出版社作为与之相连的一个整体,有哪些影响和反思?会不会考虑加大知识付费等线上领域的布局,加快出版融合发展的探索?百道网采访了山东科技出版社社长赵猛,共议危机下出版的生存之道。
在山东科技出版社社长赵猛看来,特殊时期,除了为全国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外,出版社还应该和书店共同携手,互相支持。经过这次惨痛的教训,出版业同仁更应该深入反思,积极进行出版融合发展的探索,加大线上布局,尤其是在知识付费等线上领域投入更多精力。
免费提供线上教材
疫情爆发以来,出版社作为提供出版与阅读的社会服务功能与公共价值的重要载体,争先恐后地为抗疫做各种努力。
据赵猛介绍,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山东科技出版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山东科技出版社的官网上提供网络教材免费下载,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主要提供高中物理、化学教材,初中物理、生物教材,四类网络教材。
除了免费网络教材外,他还提到社里员工也通过个人力量为抗疫做贡献,“我们北京编辑中心的李大林主任是湖北武汉大学医学院的校友,假期期间,他积极参与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为武汉的医院、医护人员筹集抗疫医用物资,十余天时间筹措千万余元的防护服、口罩等医用物资,送达武汉相关医院”。
探索知识服务模式之路
近年来电子书和数字出版以及音频与知识服务产品应时而起,吸引了一大批喜欢尝试新体验的用户。尤其是此次疫情,让更多人参与到线上阅读、听书和线上学习中,且长期来看,未来线上知识付费将可能持续分流图书出版市场份额。
出版社拥有优质的作者资源以及内容,若是以知识付费的形式扩大线上销售能力,或许能带动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断拓宽其获利空间。
对于今后出版社会不会更多地考虑丰富电子书或音频产品内容,赵猛认为肯定要考虑这一方面,“通过前期的调研,我们也感觉到了现在电子书的阅读正在呈越来越上升的趋势。我们在市场调研里发现,现在不光是喜马拉雅、知乎等这些知识服务平台,天猫的许多销售商等现在也都开始布局电子书和知识服务了。”
随着年轻读者占比逐步增加,电子书、音频以及其他类型的知识服务产品,今后的市场空间肯定是越来越大,下一步传统出版肯定要向这一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而对科技出版来讲,知识服务模式将是传统专业出版实现转型的首选之道,山东科技社正在积极探索。
加快出版融合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社积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出版+”。在赵猛看来,当前虽然有一定的收获,但是大家还没有找到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有些地方还是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到实际,“说的多做的少”。
受疫情影响,民众久居家中,可能发现线上信息、线上阅读、线上教育更便捷,这段特殊时期可能会强化用户线上交易的习惯,进而引起图书市场消费方式和消费选择的变化。这可能会逼迫“我们认识到线上阅读、线上交易的重要性,在思维、管理、运营上进行创新”。同时,也能激发整个行业开始具备重大危机下的迅速反应能力,加快融合发展,找到更多的生存之道。
“我们前期也进行了许多融合发展方面的探索,新闻出版研究院发起的知识服务综合试点,我们也是试点单位之一;此外,还进行了一些数字化的应用探索,比如高等数学的融合发展项目等。”赵猛介绍道。
对于目前融合发展的情况,他觉得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长久以来,受传统模式某些方面的制约,一直以来,出版社这方面的步子并不是很快。但是我想通过这一次疫情,我们会深入反思——数字化的模式,可能对于传统出版是一个更大的冲击”,进而采取必要的调整。
“肯定,我们要在这一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对于出版的未来,他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