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家庭采购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出版社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墙书”“地板书”为代表的超大开本绘本强势进入中国童书市场。在强手如云的中国童书市场中,有的出版社选择大力发展,而有的出版社则持保留态度。那么,超大开本童书到底会不会成为市场未来的主流趋势之一呢?
2019年6月底的南京,江苏书展如火如荼。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联手耕林童书馆推出的《坐着火车去拉萨》一书分享会刚刚开始,主办方即宣布了其入选“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消息。
根据《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主题出版工作的通知》,2019年各出版社共组织上报主题出版选题1857种,经过集中评审,最终确定的只有90种。
让《坐着火车去拉萨》脱颖而出的原因有两方面。在内容方面,是我国首部以京藏铁路为主题的大型原创人文科普读物;而在出版理念、出版形式方面,该书以“墙书”的形式全景式地呈现了京藏铁路及沿线风貌和知识,内容涵盖了中国的4大地形区域、6座大型山脉、6条河流水系、100多座火车站、9个主要少数民族、60多个自然物种等300多个知识点。
“墙书”近年来在全球童书市场的风靡得益于英国历史学家、教育家、作家克里斯托弗•劳埃德。起因是,劳埃德的女儿厌学,于是他让女儿退学在家自修,他自己承担起父亲和教师的双重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劳埃德将教学内容放进2.4米长的拉页,并贴到墙上,让女儿不仅可以随时阅读,还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阅读,同时进行横向纵向的时间和空间的对比学习。
在“墙书”之外,另一种将阅读场景融入生活场景的童书——地板书,也在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地板书”,顾名思义,全书采用全彩大开本印刷、裸脊装订,可以完全平展开来,作为地板铺满地面的图书,同样可起到类似于“墙书”的教育功能。
“像墙书、地板书这类大开本童书在国际上早就有了。其中,墙书是一种整体性、连贯性、可读性强,知识点丰富,对儿童阅读富有极大吸引力的新型童书。咱们这几年因为出版社经济实力提升,家庭采购能力增强,所以这些品种慢慢地进来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海飞告诉百道网,我觉得这是好事,让我们的童书多了一种产品线,多了一种产品思维,这些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闯入中国童书市场的“墙书”“地板书”
《坐着火车去拉萨》是苏少社重点打造的原创“墙书”的开篇之作。在此之前,苏少社早在2015年第一次收到合作伙伴耕林童书馆发来的“墙书”系列相关信息时,就决定大力开发“墙书”产品。
自2016年起,苏少社陆续推出了《地球通史》《科技通史》《自然通史》《竞技通史》《莎士比亚通史》五册引进版“墙书”。在其刚刚推出的2016年,“墙书系列”即实现一个月内加印4次、销量突破10万册的成绩;半年之内,荣获国内10个重要奖项。自2017年起,苏少社和耕林童书馆再次合作,推出了包括《中国通史》和《坐着火车去拉萨》在内的“原创墙书”系列。
除苏少社外,还有很多在中国童书市场颇具实力的出版社涉足“墙书”“地板书”这一品类。
自2017年起,后浪陆续推出了国际知名画家若埃尔·若利韦的三部作品 《几乎所有的》《人类的礼服》,以及《我的动物园》。欧洲著名的童书评论家苏菲•范德林登评论这位作者的大开本童书:“对于幼儿来说,开本越大越能带来一种历险一般的阅读体验。所以翻开若埃尔的那些大开本的图画书,就似乎开始了一场传奇历险。”
而谈到布局大开本“地板书”,浪花朵朵童书编辑郭春艳告诉百道网:“我们认为超大开本的图书符合这本书的读者群的阅读习惯,这本书的适读年龄是3~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喜欢趴在地上阅读,而这种超大开本的图书,俗称‘地板书’,是非常适合孩子趴在地板上阅读的。我们希望大开本的图书能给刚刚接触图书不久的孩子一个非凡的阅读体验,希望这种新奇、冒险式的阅读体验能让孩子爱上书本,爱上阅读。”
2018年,漓江出版社推出了长达2米的全景式风琴折卷轴设计式童书《一卷一视界·手绘自然长卷书》。该书采用的大开本一面犹如图鉴,一面有着丰富的百科知识。小读者们既可以趴在地上跟着父母一起游历花园、海洋和宇宙,也可以把画卷当作墙纸、做挂画培养美的感知。
同年8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儿童全景式立体互动地板书》。“墙书、地板书比较突出的特色是游戏互动功能,针对的读者的年龄段在学龄前后,所以我们当时选择的标准首先是主题鲜明,有场景感,如城市、工地这类有一个集中场景的题材,内容丰富,如《繁忙的工地》展示了工地的角角落落,甚至还可以通过翻页看到房间里和地底下的情况。”浙少社婴童分社编辑刘蕊告诉百道网,此类图书对画面要求很高,需要牢牢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色彩明快,形象活泼,细节丰富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中文字力求简洁,游戏互动设计巧妙、有趣。
一个月之后的2018年9月,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推出了《迪士尼大画幅专注力培养地板书》。该书的定位是培养孩子专注力,采用大开本裸脊装订,让图书可以完全平展开来作为地板书使用。书中包含三种游戏形式:漫画+找找看、找不同和找目标。丰富的游戏形式贴合孩子喜欢新鲜有趣的关注点。其中,“漫画+找找看”的形式增加了阅读功能,让孩子同时得到阅读能力的提高。
“墙书”“地板书”的通识教育价值
除了营造更加人性化、生活化的阅读体验感,在谈及发展“墙书”“地板书”系列产品的初衷时,几乎所有正在进行该两类图书业务的出版社都提到了它们的通识教育价值。
在引进版墙书的出版过程中,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婴幼读物出版中心主任陈艳梅深刻意识到,墙书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图书呈现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建构了一种新的思维和学习范式。墙书利用时间线讲故事,将很多割裂的、看似不相连的知识点,整合成了一张巨大的思维导图。顺着这张图,每个人都能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从中获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在《坐着火车去西藏》一书的分享会上,耕林童书馆总编辑敖德也强调了“墙书”和“地板书”随时随地可学习的特点:“它们打破了学科壁垒,利用时间线讲故事,将很多割裂的、看似不相连的知识点,整合成了一张巨大的思维导图。阅读方式上,“墙书”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方式,读者可以在墙书成百上千的知识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起点,并以其作为探索的圆心,搭建自己的学习路径和网络,从中收获获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从“墙书”创作的初衷看,教育意义亦是重中之重。克里斯托弗•劳埃德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在家教女儿的过程中仔细研究了现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系,发现在这种体系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轻松应对未来的更多挑战。
在教育女儿的10年时间里,劳埃德见证了当女儿被允许用她们源自本能、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探索世界时,所产生的强大力量:
第一,人生来就具有对知识的渴望。脑科学证明,由好奇心驱动的学习方式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愉悦感和动力的来源即是学习主体的主动性。
第二,真正的学习不是填充毫无联系的碎片化知识,而是需要通过整合信息看到事物的本质、因果或内在联系。
第三,人的记忆和想象力是图像化的。大脑最喜欢的存储形式是图片和声音,而非文字和数字。
10年家庭教育,不仅让劳埃德的女儿考取了剑桥大学,也让劳埃德总结出了一套更尊重个人天赋的“墙书”基本逻辑。
而这套道理放诸现今的教育领域,也是四海皆准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在不断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相对于独立的分学科教育,通识教育一方面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前通晓人类的各种“基本常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发展远大理想和抱负。学生只有在进入专业知识学习前就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和思维,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领域,在真正进入学科学习前对自己的学业有方向性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在我们当下的教育模式和体系下,孩子们要学习的知识被切割成语文、历史、生物、地理等的一块一块,不同科目的知识看起来毫无关系。”陈艳梅说,这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扼杀了最重要的学习内驱力——好奇心;二是不能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举一反三,并且除了自己熟悉的领域外,缺少其他领域的常识。
在苏少社的产品线布局里,“墙书”“地板书”被定义为“掀起学习的革命”,即打破学科的壁垒,让所有的知识、事件、人物等,在精心设计的时间线的框架下,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且都与其他事件和人物相互关联。小读者除了收获每本书上面具体的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能收获学习能力和方法,使学习成为孩子终身的兴趣和习惯,并培养开放性思维、全局观、自主学习和选择,以及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和推测力。
不同的声音
关于“墙书”和“地板书”,业界还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徐凤梅认为,“墙书”“地板书”等大开本童书在地面店展示时因为占地比较大,不太会被当作重点展示品种。此外,安少社目前确定绘本选题的依据依然是以“内容驱动”为主,开本大小完全是为内容服务,暂时不会以“墙书”“地板书”等应用场景作为定位图书的依据。
而对于已经出版发行“墙书”“地板书”的一些出版社而言,这两类大开本童书的未来依然存在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敖然即与徐凤梅持相同观点。他认为,童书的价值重心在内容,开本大小,是否是“墙书”“地板书”等形式,不是最重要的。
此外,因“墙书”“地板书”大开本、高定价等特点,导致受众一般集中在有足够展示空间、经济实力较强的小众人群。数据显示,从购买“墙书”“地板书”的用户受教育程度来看,高学历成为了童书购买的主要群体;从地区划分上来看,这部分人群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从购买力来看,主要是中产阶层以上家庭、幼儿园等购买力强,且有足够居住空间放置“墙书”“地板书”的购买者。
“墙书、地板书会一直稳定地占有童书市场的一定份额,但由于它本身尺寸、内容的限制等因素,不太可能成为儿童图书的主流。我们社现在这类图书涉及的比较少,想要占领市场,必须做大规模,做成品牌,要不然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一下子打造许多内容精良的此类图书比较困难,还需一点点积累。”刘蕊说。
“墙书”“地板书”等超大开本童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路径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事实上,大陆童书市场第一本超常规大开本绘本《大公鸡的故事》是1996年左右由海飞策划出版的。“这本书是从香港引进来的。当时大家都问我怎么搞了这么大一本书,卖得出去吗?后来主要是托儿所买的,保住了成本但是销量不好。引进的太超前了。”海飞回忆道。
从第一本超常规大开本童书进入中国市场,到如今“墙书”“地板书”逐步发展成一个种类,用了20年。而海飞在国外童书市场看到的其他形态的童书,有一些还没有登陆中国主流童书市场。
“随着家庭采购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出版社经济实力提升,我相信大开本童书的市场会越来越宽广。”海飞说,“超大开本童书”进入中国市场的道路是循序渐进式的。
据悉,苏少社计划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聚焦主题出版,进一步做大原创“墙书”系列,将其打造成通识教育的图书品牌。2020年,将推出原创“墙书”的第三本——《中国服饰通史》。丝绸之路、长江等其他线性文化遗产的墙书选题也在紧密策划当中。
此外,苏少社还将在“墙书”衍生产品、跨界策展,以及线上课程等方面进行拓展,打造“墙书”IP。“我们认为,墙书可能会像若干年前兴起的中国的图画书一样,开创一种阅读门类,给人们带来理念上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