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以及文件远程传输等新技术已在出版社的生产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许多出版社大胆创新、大胆尝试,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5月20日,由北京印刷协会出版印制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承办,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协办的“2019年出版业务交流会”在京举行。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张亦、秘书长张廷海,出版印制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术功、常务副主任徐力生,副主任马宝玲、张宇东、裴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李丽以及来自近60家出版社的一线出版印制管理工作者等200余人出席会议,汇聚一堂,分享出版业创新成果与经验。会议由出版印制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副组长于立宣主持。
通知公告
北京印刷协会出版印制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术功在会上传达了2018年“3·15”质检结果及2019年“3·15”质检实施重点,并针对落实《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助力出版社把书做好,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1.选好印刷厂,硬件要有保障,协会将积极发挥桥梁作用,连接印企与出版社。2.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会将月评结果提供给出版社。3.充分利用3·15质检平台,切实把协作厂引领起来。4.突出重点出版物。
出版印制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副组长于立宣主持会议
创新成果
移动智联印务系统
印刷管理工作目前存在计划性差、生产周期短、可用资源越来越少、信息孤岛普遍存在等痛点。想要消除痛点,传统企业就不能固步自封,印刷行业需要互联网+,将传统业务与手机相关联。移动智联印务系统旨在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和APP)承载“互联网+出版+印刷”的智能化生产平台,以“排、制版—出版社电子文件规范、收集与管理—电子胶片的生成与加密—远程传输—对版核版—印制生产过程监控(色彩管理、质量监控、效率评估等)—印厂存版管理”为主线,提供较完整的易于实施的书刊印务整体解决方案,为传统书刊印刷与IT相结合,提供一种可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高级主任郭绪
文件编辑解析系统
出版社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精益求精,勇于创新。2016年进行制度流程再造,2017年科技设厂互联,2018年应用慧生绘色APP,2019年数据融合驱动。未来发展希望通过前几项工作的业务串联,工厂互联以及网络物联达到数据的关联,最终通过数据驱动融合发展,实现云联。基于人卫社图书出版的具体情况,针对各环节对PDF文件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利用底层技术,研发PDF文件的功能结构,用技术手段实现对PDF 文件碎片化解析,通过模块化操作,实现具体功能需求,生成数据信息,结合现有的ERP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上传,为后期生产工作服务。PDF文件管理工具模块根据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在满足现有功能需求的情况下,能够留有接口,为今后分析、设计、测试、运行等提供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导,便于后续进行升级并与其它工具进行对接。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产调度中心主任陈永刚
方正云舒书刊制作云平台
如何利用新技术确保出版社基于“电子文件”+“纸样”的图书生产与管理流程能够准确、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并做好文件管控,是每个出版社必须面临的话题。以方正电子30年来在新闻出版和印刷行业积累的核心技术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帮助出版社搭建了一套定位大出版(含发排及排版任务管理、印前及全自动化检查、印制及印刷文件管理、生产进度等)的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出版社从源头提升图书文件质量的同时实现图书安全生产的目的,与此同时帮助出版社实现全自动化的、精准版本的图书生产文件的自动收集和归档,以确保生产即取即用。多种版本组合能够满足出版单位不同层面工作的实际需求。此外,方正云舒还可以帮助出版社大幅提高图书出版的工作效率及帮助工作人员极大地降低图书出版中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进而帮助出版社实现图书生产成本的节约。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平台软件总监靳淑婷
经验分享
科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与技术研发部、数字内容管理与制作部主任安骏
科学社对按需印刷的业务诉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库存指标的考核要求、小批量的生产需求、馆配市场销售占比大的市场需求及品种多、印量小、销售期长的出版特点。为此,科学社从2014年成立数字内容管理制作部并启动简版生产,2015年收缴平台及印刷文件库上线,2016年自建生产线投入生产且上线POD智能生产平台,直到2018年底,实现年生产规模超过400万册。从2014年到2018年,数码印刷业务增速迅猛,年度生产码洋由1800万迅速激增至3亿,增长16倍。对出版企业而言,按需印刷不单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是企业创新的系统工程。但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学习,并不可完全复制,还需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开展。
北京出版集团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宝玲
在出版产业与关联产业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北京出版集团在坚守图书出版发行主页的同时,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不段适应出版业新时代发展趋势,将跨界融合发展作为推动转型升级、体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在与多媒体、互联网、金融、教育、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的融合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其“十月”品牌的市场化开发为例,结合文学创作、社会活动、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并通过加强“十月”品牌机构建设、创办“北京十月文学月”、“创建十月作家居住地”、开发“十月”品牌文创产品等举措来有效推进。以及组建京版奕如星辰公司这一融合发展案例,以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繁荣为己任,秉持“文学艺术化、艺术教育化、教育娱乐化,娱乐体系化”的经营理念,拓展少年儿童艺术培训市场,更好地满足少年儿童不断成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素质教育服务。出版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融合产业的发展需要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作用。
数字化时代大背景下,出版企业的转型升级,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