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出版机构要想在纷繁的市场竞争中成功转型升级,必须率先了解行业形势,把握发展方向,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保持清醒,明确目标,在自身优势领域发挥绝对势能,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实效。1月11日-12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二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简称“互联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本届大会以“融合出版、跨界创新”为主题,通过互联网年度报告发布、荣誉推介等活动,梳理年度行业发展成果、推广创新经验。
行业数据揭示出版业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发展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发布了《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报告从知识服务、图书电商、阅读推广、数字教育和出版品牌五个方面,介绍了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平台2018年的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控制图书品种增长,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出版主线之一。
在数字出版领域,新闻出版单位运营的新媒体和平台开始进入运营期和盈利收获期,数字阅读已成为图书电商转型的重要方向,数字教育区域性或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陆续涌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中国在线教育网民使用率达21.40%,手机在线教育网民使用率达18.10%,在线教育市场规模1890亿元,在线教育用户规模1.72亿人。
知识服务平台更加趋向轻量级和场景化,契合用户碎片化消费习惯的知识付费产品,更容易获得用户青睐,且知识服务领域逐步细分,特别是凭借有声市场的助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出版机构自营电商规模扩大,话语权增强,二手书电商平台崛起,截至2018年11月底,孔夫子旧书网开通书店14000多家,开通书摊64000多个;阅读推广平台现已成为新闻出版业留住用户、发展用户、提升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窗口,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我国未成年人听书率22.7%,成年人听书率22.8%。
同时,报告还重点分析了阅读行业“两微一端”三大平台,通过微博传播指数BCI、微信传播指数WCI、移动客户端下载指数ADI三个指数,分析新媒体产品的传播表现。据统计,2018年1月1日-11月30日期间,阅读行业活跃微博账号数量得到大幅增长,达889个,且账号活跃度及影响力呈现两级分化趋势;在阅读行业微信账号中,1459个活跃账号发文总次数为244113次,共发文702457篇,平均每个账号全年发布481篇文章,平均每个账号每日有1.44篇文章推送给用户,整体活跃度较高;阅读行业297个客户端在五大应用商店的整体下载人次已达到136亿次,平均单个客户端下载量近4588万人次,是2017年的9倍,在所有垂直类客户端中,用户规模呈现裂变式激增。
魏玉山根据数据分析指出,当下出版业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富媒体运用充分,多元化的创作表现形式,实现了音频、视频、和表情包等多种呈现方式的融合,强化内容影响;二是开拓精细化、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形成网红IP,壮大社群经济;三是以优质原创聚拢粉丝潜在变现为主,微商城及轻量App直销风口正盛;四是平台独立运营欠缺联动,客户端矩阵打造未来可期。同时,魏玉山建议:出版机构应以“内容为王”,并适应平台功能新变化,强化社群发展;寻求并填补分众和小众信息缺口,实现市场突破;精准定位,反刻板求创新,保持人格化调性;立足大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用户为本”深度挖掘内在需求,“市场为纲”着力提升账号价值。
出版机构应在大趋势下寻找小趋势
会上,中宣部出版局出版研究处处长蒋建民指出,2019年,中宣部出版局将着力抓好主题出版、精品生产、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书号版号总量调控、全民阅读、出版融合、网络出版、阵地挖掘、队伍建设等工作,推动出版战线走创新、高质量发展之路。
然而,传统出版机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北京行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占峰在实践中发现,目前传统出版机构主要面临四大问题:第一是投入产出比太低,特别是传统出版单位的产业化规模不大;第二是数字化转型升级未触及根本;第三是在具体的内容产品渠道营销以及管理等业务流程方面,没有完成重构;第四是相应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对此,姜占峰认为,出版机构可以在进行数字出版战略规划时,认清大趋势,再根据自身优势和问题,探寻属于自己的小趋势,从而进行精准创新升级。
具体来看,传统出版机构或许有如下3个机会:一是主题出版,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主题出版的市场占比将逐步提升,且当下主题出版的数字阅读内容产品仍是空白;二是专家优势,垂直化专业领域的出版机构可凭借常年积累的作者优势,开展细分行业的在线教育;三是与新兴互联网内容生产商进行运营分工合作。
目前,已有不少传统出版机构利用现有数字资源和人才优势,深挖自身专业优势,在融合出版和知识服务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长足发展。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简称“人卫社”)智库数字中心主任陆彩云介绍,近几年,人卫社通过对融合教材、题库、考试平台和人卫助手系列等产品的探索,逐步由图书出版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型,借助纸书带动专业领域数字教材发展,成功将读者转化成用户。
蒋建民表示,今年中宣部出版局还将支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音像和数字出版协会等举办深圳文博会数字出版展、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等行业展会,发布数字出版、数字阅读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为行业搭建交流、展示数字化成果经验的平台,为出版机构转型升级提供方向指引。
转型方法论助力出版机构创新升级
在融合出版、跨界创新的大背景下,传统出版机构均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如在内容编排和加工、推广发行、读者反馈等方面进行尝试探索。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成功付诸实践,成为各大出版机构的方法论。在本届大会上,知识产权出版社(简称“知识产权社”)、人卫社、新华书店总店、新华先锋等多家出版机构根据自身做法,向业界分享了成功经验。
在探寻转型路径时,知识产权社认为,洞察“需求”是助推出版社转型升级的第一驱动力。据悉,专利文献出版是出版社从传统出版走向数字出版,走向复合出版、融合出版的起点,也是探索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知识产权社副社长张宇谈到,对于专业文献来说,其第一来源于专利申请,第二来源于专利局审查专利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所以文献信息本身的产生就是多来源的。而多来源的信息最终要形成一个文献,势必要经过合成的环节。由此出版社引入了各种数字处理技术,可高效率完成合成工作,这项技术服务于出版社需求,同时也是需求驱动衍生的。同样,根据出版社版式处理需求,知识产权社又启动了重点实验室项目,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项目分别是智能编校排项目和方正小样,对于简单版式处理可使用智能编校排项目,实现了编校操作时,版式也能随着设置同步改变;对于版式特别复杂的情况,则可使用方正小样。
在转型过程中,新华书店的做法是,先明确定位,根据自身势能确定转型方式。“在新时代,新华书店将自身定位为四个中心,即全民阅读中心、文化产品展示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学习交流中心。”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茅院生讲到,“目前,新华书店总店正围绕这样的定位,通过互联网融合,把全国1.2万家新华书店的实体门店联合起来,形成自身资源,用资本为纽带,用技术为支撑,一方面盘活存量资产,把曾经的库房变成新华文创科技园,为出版社的读者见面会、新书发布会等活动提供场地;另一方面推进产业转型,打造5个平台,包括联合全国各省市新华书店的新华书店网上商城、新华书店融媒体平台、国际文化传播平台、新华+文化产品研发与推广平台、新华资本运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