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广东、四川陆续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至此,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陆续发布规划,确定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政策出台更是加速了人工智能产业和物业、汽车、医疗、物流、制造业等关键产业融合。未来5-10年,人工智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产业机遇。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一、各地相继推出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一份份省级政府的产业规划背后是产业大势和地方的雄心。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8月23日审议通过的《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3000亿元以上,促进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川还将围绕智能制造、军民融合、民生及社会治理等重点方向,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大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
根据8月14日发布的《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20年,广东人工智能注重产业示范,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示范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助推广东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形成广东经济新的增长点。
《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提出,安徽省将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发,每年编制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导向计划,指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实施人工智能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同时拓展人工智能在农业、制造业、教育、医疗健康业、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已经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省份还有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贵州、江苏、福建、河南、广西等。
还有一些城市也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
沈阳市政府5月发布的《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30年)》提出,到2030年,要成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重要一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城市发展高度智能化,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涌现一批特色创新型企业,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建立,初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本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上海市政府在《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上海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在智能制造、现代金融、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领域深度应用,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能级优势提升。
二、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将来临
近十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成功跨越科学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突破了从“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
目前,人工智能在语音、语义、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实现技术性突破,随着国内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到来,人工智能将在教育、医疗、出行、销售以及物业等领域加速应用落地。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关键窗口期,未来5-10年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产业机遇。
三、京沪杭深合:中国人工智能新“五强”
在经历两次高潮两次低谷之后,已有60年历史的人工智能正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期。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70亿美元,其中,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6亿美元左右。目前,合肥已经跻身国内人工智能的“五强”城市。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合肥。
2012年,工信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安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次年,“中国声谷”项目在合肥落地。如果将2012年视为合肥人工智能发展的起点,那么多年沉潜之后,在中国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合肥已经领先跻身第一集团,抢先一个身位。不论是从体量还是质量上看,合肥在国内都难称一线。但是在AI领域,合肥却在国内拥有巨大声誉和影响力。合肥拥有中国声谷核心技术园区,以“技术驱动+应用引领”推动产业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观点: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新焦点,将催生新的技术、产品、产业、业态、模式,从而引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提升。预计到 2025 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规模总值将达到 1270 亿美元,人工智能将是众多智能产业发展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