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出版 > 正文

出版新时代,如何守好图书质量的堡垒

时间:2018-06-28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摘  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而出版业承载着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完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使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署高度重视出版物质量,持续开展各种检查活动,并于今年3月启动了出版物“质量管理2018”专项工作。

关键词: 出版 图书质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而出版业承载着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完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使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署高度重视出版物质量,持续开展各种检查活动,并于今年3月启动了出版物“质量管理2018”专项工作。

  其实,出版高质量的图书不仅是出版行业管理部门和广大读者对出版机构的要求,也是出版机构践行新使命、履行新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自觉塑造形象、提升品牌的自我要求。 
 
  关注时代发展,强化质量意识
 
  新时代为出版工作赋予了新使命。加强质量建设,首先要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出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出版更多、更高质量的出版物,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要主动担负社会和历史责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文化立场和舆论导向,用高质量的出版精品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第一,要体现时代特色,策划新意图书。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文化立场和舆论导向,挺拔主业,做强、做大、做实内容,创新发展专业优势,走内涵发展道路。也就意味着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要求,精准定位,紧贴国家重大政策,针对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强选题策划和专题理论研究,出版更多精品图书。
 
  例如,在加强专业出版方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采取扬长避短,错位竞争的策略,依托行业优势,做深做透专业选题,以重点出版物为支撑,塑造出版品牌;拓展战略合作,与行业内企业、院校合作,建立27个科技著作出版基地,努力做到出版服务全覆盖;强化包括水利水电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职工培训教材等在内的专业优势,做好教育和标准出版服务,创新教材建设机制,延伸链条;以古籍整理为载体,弘扬水利传统文化,见古鉴今,出版多形态的相关图书产品。
 
  第二,要树立精品意识,做强载体抓手。加强微观图书质量是强化图书质量建设的具体抓手。《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微观图书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严格执行责任编辑和稿件三审制度、坚持责任校对和“三校一核”制度等。因此,要强化长效机制建设,从坚决贯彻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和强化质量检查两方面入手,保障图书质量。
 
  一是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加强编校机构建设。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复审和三审过程中都增加了复核环节,即复审和三审之后再检查责任编辑是否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修改。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对于精品出版工程项目,建立了“3+1+1审读制”,即三审后增加社内专家审读一次,印前增加社外专家审读一次。有的出版机构则成立了专门的编校中心以加强编辑加工工作。再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注资成立了济南智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济南编辑中心),专注于图文稿及数字资源的编辑处理。中华书局设有专门的编校部,对于重点项目的校对均超过三个校次;一本书需要几个校次由编辑决定;对稿件进行明确分类,编辑要给校对提出明确要求,是校对底本、原稿还是通读稿件。
 
  二是强化图书质量检查,质量检查专项化、常态化。一方面,质量检查全覆盖,质检合格的图书才可以交付印刷。例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实施全品种质检,一般图书质检10%-20%,重点书质检30%-50%。华文出版社对所有的图书进行印前质检,必须有质检部门出具的质检报告才能进行印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由质检终审室负责质检和终审工作,所有图书都要进行印前质检和成书质检(抽检图书内容的20%-40%)。另一方面,建立质量跟踪和质检通报制度。质量检查部门定期在内部公布质量检查情况,进行表彰和批评,并通报质检出的错误,以便于大家吸取教训。对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的部门、人员予以重点关注,对其编校的图书加大审读力度,检查图书质量是否有较大改进。质量检查部门要加强与问题比较突出的编辑部门的沟通,就如何切实解决图书质量问题,集中时间进行座谈,研讨对策、落实措施。在这方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规定是如果印前质检查出质量问题,则检查三审、二审记录,责任编辑没有对二审三审环节已经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责任编辑承担全部责任;对于二审、三审环节检查出的问题,二审三审承担相关责任。成书质检如果检查出问题,则检查这个问题在不在当时印前质检抽查的内容里,如果不在则印前质检免责;如果在则印前质检承担未检出的责任。对不合格图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会要求从策划到校对均承担责任。
 
  第三,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编辑综合素质。人的因素最终决定着图书质量。要出好书,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好的编辑人员。要将有关编校质量的业务培训作为解决质量问题的“治本”措施,纳入全体编辑人员的培训计划,并将这项培训固定为编辑常规业务培训,形成稳定的制度。实行“先培训、再上岗”制度,确定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作为导师,通过“传帮带”方式,保证新编辑尽快熟悉出版工作。开展同业交流,在本部室内部相互学习,更鼓励跨部室的经验交流,使编辑人员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要尽可能为编辑人员走出去学习提供机会、条件,并为编辑人才再成长创造条件,用事业吸引人,用感情留人,避免优秀编辑人员流失。在这方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实行的以精品出版工程带动人才建设策略颇有借鉴意义。
 
  严格自我要求,加强能力建设
 
  当前出版行业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已进入深度调整期。信息革命对出版产业造成强大冲击,建设出版强国对出版机构和出版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出版人,要应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必须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自身能力建设:
 
  其一,准确把握时代定位的能力。编辑必须具有准确把握时代定位的能力。要将爱党、爱国、爱社、爱岗作为编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进一步加强学习,找准新定位,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
 
  其二,有效研判市场的能力。要从市场导向入手,研究市场、细分市场,加强市场调研和研判能力,总结市场规律,利用大数据支撑,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找准重点、热点和卖点,坚持问题导向,谋划社会有用、有价值的选题。
 
  其三,做好选题策划的能力。要加强学习,“学新专业、新技术、新发展”,争当新编辑,提高专业业务能力。不但要深入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还要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出版优势领域方面的新政策和新发展,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实现精品图书持续发展。
 
  其四,高效编辑加工的能力。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提高质量意识;在编辑职业素养上,要弘扬工匠精神,将执着专注、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推陈出新打造成为个人品质;在实际工作中,要继续做好内容资源,不懈提高出版质量。
 
  其五,提高出版物立体开发的能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编辑人员须通过移动互联网,使手机、平板电脑与传统书刊等不同媒体形态有效结合,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出版物在选题策划和开发初始阶段,就要有立体开发意识,树立“一个内容、多个创意”的理念,立足图书内容,开发立体出版资源,打造和延长出版产业链。
关键词:出版 图书质量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