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环保展,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近日在北京开幕。展会一改过去的双年展,变为一年一展,以应对新时代对新兴产业的新要求。
“我不同意网上最近流行的一种观点,即环保产业不是支柱型产业,国家应该调整其定位。”展会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秘书长易斌在展会期间接受中国环境报国际环保展览会新闻直播间采访时表示,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把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支持,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没有任何问题,到2020年前后有望实现其发展目标。
环保产业迎来大考
这是环保产业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重要窗口期
巧合的是,展会开幕当天恰值高考第一天。当前形势下,对于环保产业来说,何尝不是一次大考。
在易斌看来,眼前的大考就有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战役和四大专项行动,3年内要取得明显成效,这离不开环保产业的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不久前刚闭幕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都将“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环保产业如何承担使命和责任?
“环保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总的来讲,还不像其他新兴产业发展那么快,特别是环保产业的中小企业比较多,要担当这样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樊元生在中国环境报国际环保展览会新闻直播间表示,环保产业在新时代、新兴产业中的地位已被多次明确强调。按照中央的要求,产业要做好准备,尽快弥补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从这个角度来看,环保产业的机遇来了,挑战也来了。我们要抓住好机遇,迎接大挑战,做好充足的准备,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他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坦言,身处环保产业,企业的责任非常重大。当前,政府给企业以较大的支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发展窗口期,条件比较有利。企业能不能创造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产品和服务是重要问题。
“任何一个产业,最终都要用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市场。当前生态环保领域,标准在提升,环境在改善,产品也需要不断提升。这是我们环保产业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一个很重要的窗口期。”刘怀平接受中国环境报新闻直播间采访时表示。
困难是暂时的,要有健康心态
环保产业面临利润受挤压、资本流失的阶段,产业界应保持理智,稳住脚步,突破瓶颈
“近年来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到了螺旋上升的关键时期,或者说是困难时期。”刘怀平认为,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不搞好、分析好一些问题,会对整个环保产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大量国外产品和技术进入国内,对国内产业形成冲击,也会导致人才和资本的流失。
易斌也表示,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体上是动态变化的,一些老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同时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一些新问题显现出来,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环保产业有效投入或需求总体上仍不足。我国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自2010年达到一个高峰之后(1.8%),近几年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016年只有1.2%,污染治理投资只有9200多亿元。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需求受债务水平、财政支付能力等限制,没法形成切实有效的需求,而是采取各种形式向环保企业转嫁债务,也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二是鼓励创新的体制和市场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现有的科研体制导致研究与应用脱节,真正市场需要的创新没人做,或者做了以后成果没实现产业化;另一方面,市场招投标、监督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新技术推广难、低价中标大行其道、抄袭等现象得不到遏制,大大地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此外,营商环境不理想、融资难、PPP乱象等也是目前产业界比较突出的问题。
“我认为问题都是暂时的,其实很多产业如光伏、风能,都走过一个利润受挤压、资本流失的阶段。”刘怀平建议,在这一困难时期,产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推动。第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国家从财税、金融、宏观、科技等领域加强引导,对创新技术和产品在税收、价格、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第二,产业界应该保持健康的心态,对恶性竞争、低价竞标等乱象保持理智,稳住脚步。三是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育,突破现在环保产业的瓶颈。
樊元生表示,当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比如优惠电价、脱硫脱硝补贴、费用减免等。但面对繁重的治理任务,还需要出台更多优惠的经济政策来支持。
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期
环保产业要一直保持创新力,过去没有接触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2017年,环保产品(设备和材料)、环境服务业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三大核心业务的营收达到1.76万亿元左右。其中,环保产品约5950亿元,环境服务业约7550亿元,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4100亿元以上,全行业的增长在17%左右,利润率约12.5%。
“根据协会长期以来的调查统计和产业发展分析,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期,产业结构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题。”易斌表示。
近些年来,创新给环保产业带来了一些可喜变化。一方面,主要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以及可靠性水平与国际上基本处于同等水平。此外,2012年以后我国环保相关SCI论文数量与美国持平,后发优势比较明显,2008年以来处于法律有效状态的发明专利超过日本、美国等国家,目前已排名第一。
另一方面,2015年以后,环境服务收入首次超过设备、装备、产品收入,2017年已经达到65%以上。 以小流域、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为对象,以投资建设运营管理、PPP等为服务模式的综合环境服务得到快速发展;环境调查、环境风险评价、污染源解析、环境规划、环境管家等咨询服务以及环境监测社会化等快速发展。
“2000年以前,我们在分析环保产业市场的时候,污染防治市场的收入一般只占到污染治理投资的50%~60%,现在达到1.25倍以上。”易斌表示,技术+商业模式“双创新”使环保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市场领域扩大,同时减轻了对政策和投资的过度依赖。
“环保产业要一直保持创新力,因为经过前一阶段的治理,有一些污染问题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和装备来解决,还有一些过去没有接触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樊元生表示,我们要加大创新研究的力度,增加创新研究的经费,通过研发出新的环保技术和装备,为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龙净环保董事长林冰看来,中国所有产业的创新发展,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互联网+或者数字化,另一个是生态化。作为互联网行业的过来人,林冰表示,正是基于以前的从业经历使她更早考虑产业互联网。
“过去,我们认为环保产业就是污染防治,要么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要么对水污染进行治理。从互联网角度看,这都是孤岛化思维,没有形成一个大的平台式可管控的模式,这是产业原来的特点。但如果站在产业的宏观状况去看待,跳出以前的格局,眼界和思维模式就不一样了。”林冰认为,企业应该思考,如何顺应国家形势需要进行产业的变革,产业已经到了需要变革的时期。首先应瞄准政策的发展趋势,宏观形势和市场的痛点难点,设计出能解决市场难点问题的技术和方案。其次,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要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才是产业核心竞争力所在。第三是要跳出项目思维,按产业格局进行设计。
“就像IT行业一样,它的产业周期是不断提高性能,创新更便捷、更便宜的产品和服务,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和福利的过程。这应该是我们所有的环保产业从业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林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