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被喻为城市的DNA,是承载历史文化的集聚地,保存着大量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维系一个国家、民族或者一座城市文脉传承的精神纽带。北京拥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如何挖掘、开发、宣传、推广这些资源,是当下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北京日报出版社(原同心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纸上博物馆”系列丛书,旨在发挥媒体出版社优势,发掘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用文物见证历史,鉴往知来,借助行业博物馆珍藏的珍贵资料,用鲜为人知的图片和故事说话,融知识性、趣味性、史料性于一体,打造一套当代北京发展史的普及读物,让历史照进现实。
跃然纸上,历久弥新。该系列丛书意在对北京特色博物馆文化资源进行全景扫描与纵深解读,单册选取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专题博物馆,以生动的图片、展品、模型、建筑等建立讲述历史故事的脉络,立体解读行业历史与文化渊源。
北京市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自己“5·18”国际博物馆日标识的城市,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自1996年开始连续20余年开展博物馆宣传活动的城市。以书为媒介,让广大读者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走进曾经的岁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串串生动的数字、一件件珍贵实物,真实地了解北京的变迁、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无论对于图书出版的原创推新,还是对于博物馆的推广深化,甚或是对北京文化资源项目的发掘,都是一个极具意义的系统工程,推动了首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为有别于一般旅游文化图书对博物馆的平面推介,该系列首先选择了大众所不熟知的博物馆,如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龙徽葡萄酒博物馆、自来水博物馆等,从行业专题角度进行切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读者的好评。
为持久推动博物馆建设与推广,在“纸上博物馆”项目启动后,出版社在科技创新、数字出版的契机下,计划开发“掌上博物馆”项目,拟对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及北京的数十个行业博物馆开发、制作用户交互式电子出版物及APP,使读者能够通过掌上智能移动互联终端随时、随地、随意地走进博物馆,并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全方位了解和体验博物馆及藏品。
利用手机等新媒体快捷、覆盖面广的优势,更有效地发掘、宣传、推广北京丰厚的文化资源,将纸媒出版、数字出版以及交互式设计创新性融合,力求让传统的博物馆搭上数字化这趟时代快车,也让出版社在数字化领域有所突破。
在两项目深化运营过程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笔者对传统出版业态的数字化变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促使传统出版业态发生改变,新旧之间相互渗透,数字出版开始介入传统领域,纸质出版开始进行数字化变革。
我国正式使用数字出版这一概念始于2005年,从行业生命周期指数来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在我国已从幼稚期步入成长期,开启了行业升级换代之路。
据《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累计用户有16.73亿人(家/个),2016年产业整体收入5720.85亿元,比2015年增长29.9%,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17.5亿元,电子书收入52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收入9亿元,博客类应用收入45.3亿元,在线音乐收入61亿元,网络动漫收入155亿元,移动出版(手机彩铃、铃音、移动游戏等)收入1399.5亿元,网络游戏收入827.85亿元,在线教育收入251亿元,互联网广告收入2902.7亿元。
对于出版社来说,数字化也开始逐渐深入。随着出版业态的变换,出版的资源竞争也由原来的作者和渠道逐渐扩大至内容、人才、品牌、版权等更广泛的诸多领域。最初,出版社的数字化重心在于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内部信息化,内容数字化,解决版权问题,建立方便转换的数字仓库,选择各种可能的销售介质、方式和渠道。如今,随着数字出版内容生产、平台建设、渠道开发、技术研发、终端生产五大产业链各自向纵深发展,出版社将有针对性的数字出版内容开发、数字终端产品研发提上了日程。
在此过程中,对于出版方来说,传统出版中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依然应该着力坚守,即内容与产品。数字化只是载体的变化,是传播介质的变化,从最初的竹简布帛到后来的纸张,再到如今的电子终端,变化的是形式,而这种变化是科技进步的必然,但决定出版与阅读价值的依然是内容,是创新的产品。
面对网络阅读这一新兴阅读形态的冲击,出版社要有针对性地改变传统出版格局,进行出版业态创新。
首先,延伸产业链,提升策划能力,主动承担原本作者的一部分工作,组织撰写定位明确的图书,“纸上博物馆”丛书便是北京日报出版社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尝试。其次,在出版社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数字产品,拓展业务边界,整合行业内外的各种资源,从版权、渠道、品牌、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的资源管理。再次,对于纸质书与电子书之间的关系要多方考量权衡。网络信息量大,免费模式吸引受众进行先期选择,互动性强引发受众参与内容提供,而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出版社应该扬长避短,以内容取胜,避免利润被电子书阅读终端规模性侵蚀,确保优质图书的价值不流失。对此,出版社可与终端厂商进行业务交流,有选择性地进行图书品种的促销合作。此外,编辑、发行人员的策划能力培养以及各个岗位的交叉衔接应该进一步深化,引进影视管理中的“制片人”理念,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整合
当然,数字化与出版业态变革是一个大话题,需要广大专业人士的共同探讨,本文未尽之处,希望能引起业内人士更多更细的剖析。无论如何,图书出版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虽然载体、材料、制作、流程不断变化发展,但出版产业却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文化价值借助出版媒介跃然纸上,历久弥新。只要有阅读需求,便永远有书。
(作者单位:北京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