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上网,吃饭叫外卖,足不出户,照样能够满足各种生存需求。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不容忽视而且愈加严峻的包装垃圾污染问题,尤其是塑料袋,几乎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人们享受着塑料袋带来的便利,并形成短期内难以割舍的消费依赖。
一方面是不断发展壮大的电商经济刺激,另一方面是由此带来的各种包装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率不足10%的事实,与此同时又缺乏法律法规上的明文规定,于是,塑料袋有了继续泛滥的机会和新的生存空间,在快递、外卖等灰色地带大行其道。这显然与国家生态环保的要求相背离,因此,快递业、外卖业“限塑”已经刻不容缓。
应将快递“限塑”上升为法律法规
快递业使用的包装物料分为运单、封套、纸箱、塑料袋、编织袋、胶带和缓冲物七大类。作为网络购物最发达的国家,我国在物流的整个环节还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快递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01亿件,同比增长28%,连续四年稳居世界第一,2018年4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37.5亿件,同比增长25.8%。 同年1-4 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6.7亿件,同比增长29.3%,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在快递垃圾尚未建立起全面回收系统的情况下,过度包装、包装的循环利用率低下、快递垃圾泛滥、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将愈发凸显。
2017-2018年4月快递业务量(万件)及增速(右轴)情况
我国的快递业必须要走环保、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减用、限用塑料袋是快递行业绿色发展迫不得已的选择。这就需要从立法、监管和市场等方面建立循环利用链条,明确包装技术标准,鼓励、约束卖家及快递企业使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包装物,也需要国家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快递包装处理以政策支持。
要想让快递业包装从根本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不能完全依靠商家自律来实现。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方式,从源头上遏制。“限塑令”也应当延长监管链条,不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产,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
完善标准让绿色包装推广有法可依
2017年“双11”期间,共产生超过15亿件包裹。如果按业内每个包装箱0.2公斤的通常标准保守计算,15亿件快递至少产生超过30万吨垃圾。尽管一些电商物流企业“双11”前推出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等,但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快递业绿色包装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绿色循环产品的使用,到包装回收体系的建立以及快递包装耗材的减量化,都需要明确的标准。要从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政策支持到落地法规,形成更为完善的机制,奖惩措施到位,可操作性强,减少直至杜绝不环保包装,让绿色包装推广有法可依。呼吁尽快完善快递业绿色包装的相关标准和配套法规,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快递业绿色包装发展趋势
首先,应尽快制定快递业绿色包装和过度包装国家标准,明确快递业绿色包装使用率和回收率标准;制定快递运输环节服务标准,明确流通环节快递包装的损毁率,提高二次使用率;构建快递业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明确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可追溯性等要求及技术标准;建立非环保包装的退出机制,逐步实现快递包装全面绿色化。
其次,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自主探索各类创新型绿色化解决方案。建议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激励机制,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探索丰富多样的可实践的绿色包装解决方案。可有针对性地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行政协调、荣誉助推、信用奖惩等多方面手段,多措并举、综合施治。
再次,鼓励商家以及快递企业采用绿色包装,对使用绿色包装并能推动绿色包装普及的企业给予政策及财政支持;鼓励包装制品循环使用,对循环使用包装制品的商家及快递企业给予激励;建立快递包装分类及回收激励机制,鼓励商家、消费者及快递企业对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此外,还应设立政府和企业联动小组,由政府主导,龙头企业牵头,建立绿色产业联盟。联合从包装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各个环节的企业,设立绿色产业联盟,专项推进绿色包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