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及我国机器人的自身市场现状,中国电子学会将机器人分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类。
其中,工业机器人是指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来代替人类执行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主要包括焊接、搬运、码垛、包装、喷涂、切割等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是指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先进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则是代替人类从事高危环境和特殊工况的机器人。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情况
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购买量已超过3万台,位居全球首位。根据IFR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9万台,同比增长31%,远高于14%的世界平均增速。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预测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速超过20%,出货量达10.6万台。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工业机器人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72426套,与2015年相比增长34.3%。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与及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化,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可期。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9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03.2%,达到13085套。1-9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95351.0套,同比增长69.4%。到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125355套,同比增长73.1%。预计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151286套,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234646套。
2015-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及预测情况
工业机器人主要有三大核心零部件: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以及伺服电机,其中减速器和高端伺服电机被一直国外几家大公司垄断,很多国内企业尚不具备核心零部件自产能力,而核心零部件占整个机器人总成本的80%以上,是产业链中利润最高的一环。
所以整体来看,国产机器人在零部件使用成本上相对国外机器人没有优势。公司通过在控制器以及伺服系统上的技术积累,在这两大部分已经可以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减速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技术上的突破,自产的减速器目前已经应用到了自主生产的六轴机器人内。
利好政策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
工业机器人行业是中国制造行业持续发展的支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但国内机器人渗透比例极低,2013年,中国每万个劳动力中的机器人数量仅为23个,大幅低于美国(146)、日本(332)、韩国(396),国内机器人存在大幅提升空间。为此,国家制订了一系列行业政策,以加快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规范和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
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体系结构标准
研究开放式,模块化的工业机器人系统结构,工业机器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形成切实可行的系统设计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以便于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系统的集成,应用与改造。
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作业技术
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实现以传感器融合,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上的可靠应用,提升工业机器人操作能力。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来进行实现协调和决策控制,基于视觉的喷涂机器人姿态反馈控制;研究虚拟现实技术与人机交互环境建模系统。
成线成套装备技术
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针对汽车制造业,焊接行业等具体行业工艺需求,结合新型控制器技术和智能化作业技术的研究,研究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生产线上的相关成套装备设计技术,开发弧焊机器人用激光视觉焊缝跟踪装置,喷涂线的喷涂设备的研制以及相关功能部件并加以集成,形成我国以智能化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成线成套自动化制造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