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IFR)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工业自动化的步伐正在稳步加快,2016年全球每万名人类员工中平均配有工业机器人77个,而2015年为66个。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额为131亿美元。2011年-2016年间,工业机器人的全球单位销售年均增长率为12%,2016年比2015年增长16%。
区域市场
亚洲仍然是这些机器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2016年的单位销售额增长了19%,而欧洲为12%,美洲为8%。
中国作为多年来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持并扩大了领导地位,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每年平均增长31%。
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1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瑞典、丹麦、美国、意大利、比利时以及中国台湾。
虽然工业机器人的两位最大买家是中国和韩国,但2016年中国和美国的单位销售收入增幅分别为27%和14%,占据了这一增幅的前两位。日本的销售额增长了10%,韩国增长了8%,第五大市场德国的销售则持平。这五个国家占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74%。
全球前15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行业分类
汽车制造业(35%)和电气/电子制造业(31%)仍然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两大用户。与汽车2016年仅增长6%相比,电子/电器用量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快速增长:自2015年以来,单位销售额增长了41%。在大多数亚洲市场,这一行业现在是最大的机器人用户。
汽车行业本身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在韩国这一行业的机器人密度是2,145。在美国和日本,分别是1,261和1,240。
工业机器人密度
IFR报告指出,如果不考虑不同国家不同规模的制造业,只考虑特定市场上销售的单位总数可能会产生误导。为了提供更准确的观点,分析师计算了2016年制造业中每10,000名员工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平均密度为每10,000名员工安装74台工业机器人。
欧洲的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中部署99个,美洲为84个,亚洲为63个。
就国家而言,新加坡的整体机器人密度为488台,其次是德国309台,日本303台,美国189台,中国68台。
而在中国大陆,机器人密度的增长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尤其考虑到工业4.0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将大幅增加,到那时,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将达到每万名人类员工中平均配有150个机器人的水平。此外,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销售10万个国产工业机器人。
但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当属韩国(631台)。该国在LCD、存储芯片和汽车制造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这是由于电气/电子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装置大量增加所致。
更智能、功能更丰富
市场研究机构IDC指出,有数种技术会在接下来几年为工业机器人带来新的能力,甚至是催生其他种类的机器人。估计到2020年,有45%的新安装机器人会具备至少一种智能功能,例如预测性分析、系统健康状况意识、自我诊断、同侪学习(peer-learning),或是自主感知(autonomous cognition)等等。
IDC的另一个预测是,到2021年,会有智能机器人实体(intelligent Robotics agents)负责监督工业机器人,并将它们的整体效率提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