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出版 > 正文

出版未来在哪里?听听他们怎么说

时间:2018-03-19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摘  要:
回忆互联网诞生的20多年,出版业几乎丢掉了所有机会。这不单单是人才问题。虽然,过去很多机会没抓住,但未来机会还有很多,这取决于很多方面,包括顶层设计。

关键词: 出版 未来 

  陈婉青(新东方在线儿童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酷学多纳品牌负责人)

  我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加入清华大学出版社,做英文教材的图书编辑。但我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在2005年看到互联网教育兴起,就开始做教小朋友学英文的移动端学习内容品牌酷学多纳。

  王恒聪(华硕电脑智能机器人产品策略行销暨软件研发中心总经理)

  华硕电脑是科技产品的先驱,我的团队致力于智能机器人的规划、研发和营销,目前着力于家庭服务型机器人。有调研指出2020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将巨幅成长。华硕因云的发展让端的计算简单,成本价格具竞争力,有幸进入智能机器人市场,从个人平台走入家庭平台。

  孙屹(北京易视互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从2013年开始创业,当时看到AR、VR技术成本降低,觉得可能机会来了,一个新技术会迅速进入一个大规模市场。近两年VR、AR技术非常热,我们也想用实践验证,这两项技术在新领域到底是水土不服,还是意味着更多机会。

  任晖(咿啦看书创始人兼CEO)

  现在我们正处于第三次阅读技术革命时代。第一次是造纸术的发明,第二次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第三次其实是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发明。如果再过一两百年,我们能清晰看到这个脉络。实际上,技术的推动使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纸质书非常昂贵。到今天,阅读成本已经越来越低。实际上,数字阅读时代才刚刚开始,我们对数字阅读的认知还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虽然掌阅这样的公司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整个数字阅读才刚刚启动。

  咿啦看书是一家做动画书制作引擎的公司,我们完全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从2013年到2016年,开发了目前世界先进的交互式电子书制作引擎,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代电子书。实际上,大的做内容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找不到童书包括图画书、漫画这样的产品。原因在于这些产品需要大量的动画、游戏、交互、配音,而这些如果没有引擎支撑,制作成本非常高。苹果商店刚启动的时候,很多出版社做过尝试,但都失败了,因为开发成本太高。很多欧美出版社也做过类似图书,一本书制作成本在二三十万欧元左右。对于电子书来说,显然是无法承受的。我们这个引擎于2016年诞生,目前跟国内外上百家出版机构已经达成合作,使整个制作成本降低了90%。几年前一个出版机构一年可能做几本这样的书。对我们公司来说,一天都能做300本,而且这个效果跟国外大型娱乐公司的产品品质一样,甚至比他们更好。

  Q:技术怎样驱动内容?产品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陈婉青(新东方在线儿童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酷学多纳品牌负责人):新东方在线儿童产品事业部正好跟华硕是内容与硬件两个维度的合作伙伴。我本身是做内容出身,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技术是放在第二位的,第一位思考的是付费模式。家长愿意为什么样的内容付费?把模型定下来后,匹配相应技术,这是我们当下的一个商业模型。我把我们的商业模式做了三块划分,第一是碎片的知识付费。过去我们说小朋友阅读、学知识,指的是看纸质书。但是现在,如果想让孩子获取知识,维度变得非常广,音频、交互游戏、交互电子书等等都可以使用。碎片化的知识付费,实际上就是把我们传统的承载在一本书上的知识进行碎片化技术匹配,以不同的载体重新分给使用者。使用者利用更零碎、灵活的时间,依靠更丰富的载体去接受知识。第二是知识服务收费。最近有很多文章都在讲知识碎片式付费已经走上末路,但我认为才刚刚开始。在中国,我们的消费者更愿意付费的是什么?其实是服务。我们很愿意为服务买单,往往不太愿意为内容本身买单。所以作为一家教育公司的内容产出者,我们有一块很大的商业模块,叫作知识服务收费。我们开设课程,由老师进行授课,我们将老师的服务打包收费。第三是互动版权输出。互动版权是什么?我们的平台有一个功能,能够把重点的片段记录下来,在后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如果内容能够数字化、交互化之后,背后有更大的价值。所以“多纳”的出版,我们更强调互动版权的出版,我们愿意把版权分发给能够做更大数据拆解的平台公司或技术公司,这会有更长远的经济效应。所以,我们整个的内容产出,其实是分了多个层级。内容本身就是流量。所以,现在多纳品牌很大一块流量是通过我们的免费内容、免费的渠道分发获取的。

  王恒聪(华硕电脑智能机器人产品策略行销暨软件研发中心总经理):华硕的智能机器人打破了过去20年做硬件的设计思路:过去关注钻研技术,但现在完全以设计思维考量应用层面所带给使用者的价值和解决哪些痛点,我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调研使用者场景,一切从场景和产品出发,考虑智能机器人在家中所扮演的角色。支持我们做智能产品的三大因素:机器人、云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技术大步推动智能产品的发展,因为它能了解用户的思维逻辑、生活习惯,加速智能产品的销售,并真正帮助我们了解用户需求。

  过去,电脑是键盘输入,到后来的触控输入,现在智能产品都是基于语音输入。其实,语音输入发展多年,在这两年才有起色。智能产品全靠语音输入,且让用户更自然地体验智能互动机器人的好处。我们之所以将智能机器人设计成现在的大小、身型以及丰富的表情,是希望让他和使用者互动得更亲密。我们的梦想是让家庭服务型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其实就是让使用者愿意掏钱购买,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日本、美国,十年前就有机器人,没有云、人工智能也因价格成本太高进不了家庭。我们设定华硕机器人为一个家庭成员的小跟班本身具备很多技术能力,包含听觉、视觉、行动力、灯光,以及支持它的技术教程。通过互动,让小朋友觉得它是一个陪伴成长的伙伴。也就是说,我们利用现有技术让内容方可以透过与我们的深度合作,把人机互动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孙屹(北京易视互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实际上整个VR和AR技术跟图书结合,这个看起来天作之合的新技术+传统产品的组合,应该已经进入到2.0阶段。1.0阶段是技术刚开始跟出版社合作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出版社需要新奇技术来提高自己产品的质感、卖相。因此盈利方式可以是VR的内容可以不要钱,但是可以通过卖书赚钱。首先解决了新技术的盈利方式后,第二是图书行业本身有大量内容蕴藏,比如《西游记》《天工开物》这些传统文化内容足以支撑VR和AR技术的技术表现。但对一个新技术的推广来讲,至关重要的是渠道。图书行业有一个深植于各级城市土壤的发行渠道,这个渠道对于任何新技术来讲都很宝贵。但我觉得整个AR和VR技术目前并没有在出版领域带来一个全面的激发。最根本的原因双方都期待这项技术能够一夜之间改变战场规则。特别是前两年,VR和AR技术确实在出版业引起了风潮,大量出版社都在谈引进相关图书。但是真正去实践的人非常少。因为很多实践和想象完全不一样,这个产品听起来非常诱人,但在实战中特别不稳定,效果也值得怀疑。所以,新技术与内容领域的结合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价值(但时代机会又转瞬即逝)。大家觉得VR和AR技术好炫、好新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下一个时代,要回归本质,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玩?能不能给孩子带来乐趣?能不能形成一个家庭客厅为中心的使用环境,调动家长和孩子更好地互动。这可能是我们下一个阶段衡量AR和VR产品的标准。

  任晖(咿啦看书创始人兼CEO):可以说,所有的数字媒体都已经离不开动画游戏,而我们是做底层引擎的公司。首先要强调什么是动画书?实际上我们知道图书最大的竞争对手并不是电子书,电子书反而可能会对图书有所促进。图书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电影、电视、动画、游戏,这些东西抢走了人们的时间。技术有两个驱动,第一是成本越来越低,第二是效果越来越棒,这是技术的价值所在。如果图书本身不革命,它其实不是被电子书干掉了,而是被这些更强大的体验和趣味性产品逐渐取代的。2016年、2017年,整个美国书店纸质书的销售额才35亿美金,和整个游戏产业的差距非常大。所以,我们如何让书本身变得趣味性更强,实际上是可以探讨的。

  我们提出“像动画片一样有趣,像游戏一样交互的图书”,参与度才会越来越高。过去,这种高昂的制作成本令出版机构望而却步。怎么能解决成本问题?只有通过做引擎的网站才能解决,不再依靠写代码,必须像PPT一样简单,扔进去就能自动生成,大家基本上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第一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成本降低90%。现在做一本动画书只需要两三千元人民币。真正的电子书会让人和内容发生强烈关系,这才是前所未有的。

  未来,出版行业或将有较大变化,大家一定要关注交互。交互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深远的革命。我们早些年认为交互是在网上跟作者做交流,并不是。我们今天强调的是人和书在内容上的交流,这种交互一旦出现就是书从单向传播变为了双向反馈机制。这种机制的产生会导致人和内容之间发生变化。我们大概现在能想到的交互形式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导入,语音识别,还有常见的点读拖拽甚至推动、重力感应,也包括增强现实等等,这些都属于交互形式。也就是说,如何与内容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是关键。

  因为交互的出现,很多内容需要用户参与才可以获取,这点借鉴了游戏的操作模式,也会导致作者在创作时,可能并不把所有东西都展现出来,而是靠孩子的参与慢慢获得。当然,获取用户更重要的还需要一系列的行为数据。原来的书销售出去后,运营和用户之间是割裂的,我们不知道这个孩子有没有看过,看一本书花了多久,而所有在新技术条件下,全部会变成现实。比如通过交互我们能知道用户大概看一本书的阅读时长、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的偏好等等,最终会带来一些创作的改变。咿啦看书作为一个开放式技术平台,在广泛和出版机构进行合作时,不单纯是版权合作,也包括技术合作、市场推广合作。我们提出一种共享用户的概念,因为作为一个技术平台,我们主要解决出版机构原来获取用户难,拿到用户之后不知道干什么的问题。只有这种合作共享,才可能产生更多的商业机会。

  Q:出版机构作为内容服务商和提供商怎么对前端的研发、后端的技术配置有全局的掌控,是否需要深入介入过程,还是仅仅作为作者版权的交付者存在?

  陈婉青(新东方在线儿童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酷学多纳品牌负责人):出版机构首先要想清楚的是商业模型。出版社为什么一定要做不擅长的?出版机构对出版的生产渠道非常了解。其实,互联网行业特别强调一个词叫“跨界合作”。新东方不可能自己去做机器人,也不太可能去做AR和VR技术。我们在这一块其实也是技术合作。我们的数字化生产实际上是跨界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然后大家把资源放在一起去做更大的事情。这是1+1=2的过程。

  传统的出版行业离用户非常远,书卖出去之后,用户怎么看?我们并不知道,只能看用户评论,但是评论又没有具体的数据分析。用户实际的使用轨迹,我们拿不到。在用户层和内容层之间,我们会有多种的商业模型来支持用户和内容的匹配。比如,我们可能会重新定义知识的生产者,定义作者。一些作者会直接在得到、喜马拉雅等平台上做内容分发。以后作者和出版社的关系可能只是纸质书的出版。作者本身就是一个销售渠道,因为每个作者都会有很多“粉丝”。另外,出版机构和用户之间缺少工具。十点读书、得到等等,都是用了一种工具方式,把我们传统出版的内容和用户做了匹配。所以我们传统出版需要考虑,什么样的合作伙伴能帮我们,使我们与用户更近。比如多纳和清华大学社的合作,清华社有非常强大的发行资源,我们的纸质书出版则由清华大学社来做。我们负责的是数字化内容生产——两者间的关系就是各自发挥优势,弥补了各自不能做的事情。有时候所谓的创新就是打破自己固有的资源,把现有资源发挥到极致,同时能把合作伙伴匹配进来,做一个加法。另外,我并不觉得出版行业的人不能转到互联网行业,因为我自己就是从出版业转岗过来的。重点是把商业模型想好后再做岗位设计。也许某些岗位不需要专设技术人员,我们有这么多优秀的伙伴,他们甚至都是开源的,不用纠结说招不来技术人员。

  王恒聪(华硕电脑智能机器人产品策略行销暨软件研发中心总经理):我们产品发展的终旨是将技术和所有的场景做结合,与合作伙伴合作时,提出各自领域的专长,找出交互性。从智能手机产生开始,交互性就变得很重要,对于孩子而言,纸质书做得再精彩,都比不上妈妈智能手机里的APP。内容提供者清楚用户的喜好,制作吸引人的内容。华硕是硬件厂商,需要找匹配的内容厂商合作来发挥更高价值。做软体、做内容和做硬件的合作现在都非常紧密。一个好的载体和好的内容需要好的方式做搭配——这也是大家合作的契机。我们做技术也面临很多挑战,但目的只有一个,从设计思维看,用户体验一定是最高标淮。只要能够满足用户体验的设计都是好设计。

  孙屹(北京易视互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与出版社有很多合作,出版社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时代(迭代快)、成本(成本高)、体制(包袱重)。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比如AR和VR,我们还没有开始,大家就在讨论这个是否已经到瓶颈期了。我们一直以为创业公司船小好调头,但现在小公司都来不及掉头。我开始创业的时候,有人对我说,你过去所有的成功都是你今天的包袱,你必须把这些包袱放掉才能做得好。但我觉得这个在出版业不一定能做到。出版业的年轻人,可能最大的问题是,坐拥一座金山,但挖不出矿。出版社的未来需要不断有新力量加入,而不是消化过去的资源。另外,就是客户转化。互联网技术公司要做的是利用技术转化用户。单纯放二维码不管用,只有从根本上交互起来才能真正把客户转化为用户。出版社有很多优质的畅销书资源,这些都能够吸引技术创业者,出版社只要抓住这些平台,并且考虑用户能不能触达到,产品能不能赚钱就行。另外,就是多做有积累的事情。

  任晖(咿啦看书创始人兼CEO):回忆互联网诞生的20多年,出版业几乎丢掉了所有机会。这不单单是人才问题。虽然,过去很多机会没抓住,但未来机会还有很多,这取决于很多方面,包括顶层设计。比如最近的知识付费浪潮,用户的付费意愿确实在增长。出版商不必一味盯着纸质书,纸质书只是一种载体,我们应该回归到内容运营本身。大家可以想一下,竹简和纸还交替存在了200~300年时间。今天的纸质书和未来的载体可能也会共存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都会消亡,这是技术迭代的必然。就好比几百年前,肯定会有人看不惯纸书,觉得竹简有质感。我们这一代人偏爱纸书,但下一代人会不会对纸质书有留恋,不一定。所以,我觉得出版社应该去做内容运营。像我们公司不做内容,因为知道自己不擅长,我们知道自己的基因在哪里。而出版社的基因是做内容,而出版机构有大量编辑,优质的编辑团队。所以出版要做优质内容培育,然后了解新技术。你不一定要成为阿里巴巴,但有产品在天猫上一年卖10个亿,也很牛。你不一定要自己做技术,可以和技术公司合作。出版业不一定要懂技术开发,但一定要懂运营。

关键词:出版 未来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