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正在加速重构新闻出版业的格局、模式和生态,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进入,并已经在出版发行、数字阅读、数据加工等领域开展应用,愈发倒逼新闻出版业自身进行供给侧改革。
与经济领域亟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样,出版业同样面临着“供需不匹配”“内容严重同质化”“库存过剩”等多方面问题,这些痼疾所折射的是新形势下部分出版社策划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发行渠道单一和服务手段落后。因此,从图书策划、出版端入手,优化要素配置,调整出版物内容、载体、传播渠道,激发出版创新活力已成当务之急。改革出版结构,实现高效出版、精准出版是出版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用户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日益成为出版界的高频词,由此催生了一批新领域、新形态。比如,继电子书之后有声书市场站上新的风口,网络直播、在线教育、电商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可以从一组数据中得到佐证,《2016年数字阅读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增长48.3%,达到29.1亿元。另有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的听书率达到17%,人均听书消费6.81元。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有声读物平台知名龙头已然兴起,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
深化出版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促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的融合发展迫在眉睫。为此,出版业的供给侧改革可以考虑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强化用户思维,深入调研真正了解读者和市场需求,确保提供有效供给。出版社应把内容产业作为核心竞争力,将内容资源由单一的图书出版向全版权生产运营模式转变。
其次,应立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习惯,加快向移动化、可视化、交互化方向发展,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可以预见,随着5G、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网络支付等技术的不断演进,数字出版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数字出版是优质IP的源头,产业下游可以覆盖电影、电视剧、网剧、游戏等文化娱乐全产业链,例如市场热捧的《琅琊榜》等IP,均发源于网络文学。出版单位应充分利用和挖掘用户行为数据,针对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化内容与服务的精准推送。
再次,转变服务观念,围绕终端渠道进行业态升级。目前已经有部分出版单位开始加入餐饮、娱乐等元素,出现了“咖啡屋”“书吧”“O2O线下体验店”等新业态。当下,正是内容创业的风口,读者对知识获取的需求从“大而全”正逐渐转向“细而精”。这也是付费社区、音频问答、在线课程等知识付费产品表现亮眼的原因所在,专业化细分领域的知识付费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融合态势的逐渐加强,出版单位在自身供给侧改革方面大有作为,供给侧改革做得好,出版单位将在“树品牌、创模式、产效益”等方面收获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