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超出预期达到6.9%,不仅如此,多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均出现明显好转。整体上,2017年中国经济取得重大成果,出现根本性转变。
环球时报发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文章称,相比经济指标,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走势的变化。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行引发焦虑,外界不断猜测中国经济运行L型走势的这一“竖”什么时候横过来。我们也看到,稳增长一直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背景之下, 我们更容易理解去年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的增长意味着什么。可以说,2017年,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得到根本性扭转,L型走势中一“竖”已经到底,开始横过来了。
有很多宏观经济重要指标可以支撑这一观点。在2017年之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五年负增长,这一指标在2017年由负转正。作为可预判宏观经济运行走势的现行指标,PPI的这一变化意味着过去几年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成果,比如在“三去一降一补”中,通过去产能,煤炭、钢铁行业的供需格局已得到改善。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在过去几年都呈现持续下行态势,2016年还出现负增长,而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出现历史上最好的增长情况,达到21.9%,比前一年增加12个百分点。由此进一步剖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7%,它反映的是供需基本状况的经济指标,这一数据也是五年来的最高点。
文章表示,总结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可以说是稳中有进,稳的基础得到根本性巩固,进的成效进一步显着。2018年,中国经济要紧紧把握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这一基本特征,转变发展理念。过去二三十年,很多政府部门与企业在高增速状态下积累了铺摊子、上项目、搞投资的经验。但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时期,我们都面临崭新课题,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把新卷子答好。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都必须有转变。在宏观调控上,既要包括结构性调整,也包括增长方式转变和发展模式转变。我们也应注意到,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比过去更多地强调了民生,对民生的方方面面,公报都给予了表述。因此,2018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中重要的考核指标,是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以及民生改善。
文章指出,展望2018,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外部环境上,全球经济虽然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但总体形势要比去年好,一定要抓稳抓好这个时机;国内形势上,2017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根本性转变,要达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6%的经济速度即可实现。因此,中国经济没有必要片面追求高增速,速度、数量问题已不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们不再担心经济下行,不再担心经济增速,而应把更主要精力放在增长质量提高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