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过去的2018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商务君经常会被业内人士问到,“作为媒体,有什么感受?”“活动挺多的”“挺热闹的”“知识付费成为热点”……其实,这些感受的背后,商务君内心还有一股淡淡的担忧。今天,商务君就想谈谈这些担忧。
据报道称,本届订货会参观人次达9.2万,展场内外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近千场。开卷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约803.2亿元,同比增长14.55%。许多出版发行机构也都发布了自己2017年的经营数据,出版规模不断增加,业务板块多元跨界。从这些来看,不可谓不热闹,不可谓不繁荣。但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出版业面临的问题和隐忧。
规模增长一片大好,利润率到底涨没涨?
从开卷近几年发布的《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来看,三年来,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高于GDP平均增速。有经济头脑的商务君不禁有个疑问,这些规模、收入、利润增长的背后,出版机构的利润率又增长多少呢???因为利润率才是出版效率最直观表现,代表一个出版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上得以生存的根本。
虽然各家出版企业的规模、收入、利润都在大幅上涨,但不可忽视的是纸张成本和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而渠道供货折扣越来越低,价格战不断,这使得出版企业的利润上涨的比例赶不上收入上涨的比例,导致利润率越来越低。
近几年,有一些出版机构为了快速在图书零售市场上打响品牌,采取了“铺规模”的发展策略。对于急于在某个领域迅速打开局面的出版机构来说,这种发展模式似乎无可厚非。但从整个出版产业的角度来看,片面追求规模增长的发展方式弊大于利。这样“大跃进”式的规模增长明显不能长久维系一个出版机构的持续发展。
出版社一方面肩负文化传承使命,要追求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转企改制之成为企业后,要参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版企业要有竞争力必须先有规模,但这种规模不应是盲目的出版规模,而是在和专业化的基础上拓展规模。
近年来,提质增效,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成为出版业的普遍发展共识。社会主义强国不是敲锣打鼓能够建成的,出版强国也不是规模堆起来的。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情况下,出版业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这种改革需要深挖市场潜在需求,牢记出版初心,提升出版质量,遵循出版规律,减少无效供给,提倡出版机构之间高质量的差异化竞争。
出版机构身不由己,被裹挟着前行
电商渠道崛起,其对读者购买习惯的深刻影响和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销售形式让图书零售产生了巨大的增量。电商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谁敢忽视电商的力量,无异于是自寻死路。从出版业的角度来看,电商长久以来对供货折扣的压缩使得出版机构苦不堪言,不参加是“等死”,参加是“找死”。
从数字阅读诞生之日起,出版业就一直被新技术和新思潮影响并裹挟着前行。转型升级、互联网+、知识付费……出版机构还没有搞清楚这个新鲜概念的来龙去脉,另一个崭新提法扑面而来。对于这些新玩法,出版机构趋之若鹜,许多出版机构不断放低身段寻求合作,丧失主动权。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没有好的、独创性的内容支撑,产品的可替代性太强。
还有一些出版机构大力投入资金自主研发,虽然自主研发是出版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但出版业无论从人才和技术都跟不上互联网企业的步伐。
当前,进行业态创新和多元化经营成为当前出版业快速发展的一种扩张模式,多元经营是一种扩展主业、补充主业、延伸主业的发展思路,而不是背离主业甚至损伤主业的做法。
但由于出版业利润的日趋变薄,内容为主导的理念往往会在利益面前失去坚守,从而使一些出版企业的主业渐失市场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一味地去迎合多元经营,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主业发展与多元经营失重。
许多出版人不禁发问,为什么不能谨守专业分工?的确,专业的人应该做专业的事情啊!再好的技术商也需要优质的内容;再好的渠道商也需要优质的产品。出版人在概念和玩法的应接不暇中越发需要坚守出版初心和出版本质。
畅销新书缺失,内容创新能力不足
出版机构的核心是内容,只有不间断的好的内容输出,才是出版机构的价值所在。但目前的图书市场上,现象级新书缺失,新书贡献率下降,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2018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产业数据监测机构、电商渠道、行业媒体等均发布了各类畅销书榜及图书评选活动结果。开卷的年度畅销榜分为三类——虚构类、非虚构类和少儿类,共计30种图书产品,其中只有5种是新书,这是20年来新书上榜品种最低的一年,且这5种新书中,《笑猫日记·樱花巷的秘密》《我不》《未来简史》3种是畅销系列或畅销书作者的新作或续作,并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创新图书。
2017年,新书品种共20.4万种。10年来,新书出版效率持续下降,已从2008年的1.86下降至2017年的1.52。新书两级分化严重,1%的新书品种创造了49.54%的码洋,可见大多数新书并没有得到读者和市场的足够重视。显然,出版业此前通过品种投入就能获得效益增长的时代已然结束,规模型增长不可持续。
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前景看好。但在出版繁荣的背后,创新能力不足,“无效出版”严重;出版品种效益不高,同质化现象、跟风炒作现象突出:一方面为哄抢市场盲目上品种,致使选题重复率高,对培育长期市场缺乏耐心,众多品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量图书积压库房,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内容始终是出版产业的根本和灵魂,以好的、创新性强的内容为分水岭,出版机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创新能力不足的出版机构和编辑将会越来越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