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2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简称“总局”)基地(园区)工作交流会暨优秀产业示范项目推广会在江苏镇江举行。会议总结交流研讨了新闻出版广电基地(园区)发展新成果、新思路、新模式、新经验;展示推广优秀产业示范项目,推动基地(园区)创新发展。在此次大会上,新闻出版广电基地(园区)产业联盟(简称“联盟”)宣告成立。
目前,全国经总局批准建设的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共有30家,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6年,全国30家新闻出版基地(园区)实现营业收入2306.2亿元。其中数字出版基地(园区)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1705.9 亿元,较2015年增长17.4%。可见,这些基地(园区)已经成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平台,成为聚集新动能、培育新经济的重要引擎。本文总结了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的基本情况,供业界,尤其是从事数字出版和创新产业的出版人参考。
规模:30家基地营收达2306.2亿元
十八大以来,总局高度重视基地(园区)建设工作,在推动基地(园区)建设上持续发力,基地(园区)建设形成了出版创意、数字出版、印刷包装、音乐产业、动漫游戏、出版装备、影视动画等多个类别,东中西部全面开花的态势。目前,全国经总局(包括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建设的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共有30家,分布在18个省市。各基地(园区)立足行业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取得了飞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6年,全国30家新闻出版基地(园区)实现营业收入2306.2亿元,较“十二五”开局之年,即2011年的489亿元,增长了371.9%,年均增速达到36.4%。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营业收入较2015年增长17.4%,资产总额增长36.6%。7家基地(园区)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均超过百亿元,组成“双百亿”基地(园区)阵营。
在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中,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的有1家,即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营业收入在200亿元-300亿元之间的有2家,即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较去年新增1家;营业收入在100亿元-200亿元之间的3家,即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较去年新增1家;营业收入在50亿元-100亿元之间的5家,即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青岛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重庆两江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江西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以资产总额衡量, 在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中,资产总额超过300亿元的1家,即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200亿元-300亿元之间的2家,即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100亿元-200亿元之间的5家,降序依次为青岛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50亿元-100亿元之间的2家,即重庆两江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其余4家均少于50亿元。
虽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发展迅猛,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睿泰数字产业园董事长艾顺刚在联盟发起仪式上总结了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之间资源共享不足,缺乏沟通,基地之间常态工作会议一年只有一两次,时间较短,大家很难共同努力,整合优势资源。第二,中小企业和初创项目易被忽视,支撑内容产业主体的并非龙头企业,而是中小企业的创意人才。第三,政策创新缺少依据,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产业创新形式,难以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大家都希望政策能够更清晰地落地”。正因为这样,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组成了新闻出版广电基地(园区)产业联盟,联合各基地(园区)协调多方资源,通过研讨交流等方式,加快创新;组建内容发行联盟和版权交易中心,刺激内容创新;打造公共技术和研发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艾顺刚表示:“要切实推进各基地(园区)之间深度合作,跨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整合效应。”
发展:试验田变为示范园区
在总局基地(园区)工作交流会暨优秀产业示范项目推广会上,总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朱伟峰总结了新闻出版广电基地(园区)发展新成果、新思路、新模式、新经验。他认为:“内容创新是基地(园区)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技术创新是基地(园区)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模式创新是基地(园区)科学发展的生命力。”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创新服务部经理季凤文表示,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已由最初的文化产业试验田,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度和集约程度最高的文化产业园区之一。这也是全国各大数字出版基地(园区)的发展趋势,为正在以数字出版领域为基础拓展业务的传统出版者,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那么,出版机构入驻基地(园区)有哪些便利条件?又可以获得哪些技术和政策支持?
首先,在数字出版技术方面,各基地(园区)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进行关键技术和标准研发,形成许多支撑行业发展的创新成果。如目前市场上约90%的电子书阅读器所采用的E-Ink电子纸,都是由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扬州园区生产制造的。这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让一批出版传媒企业在行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了领跑地位。在基地(园区)中,这些企业具有聚合优势,更容易研发出新的技术成果。很多出版机构都与出版基地的企业合作,利用先进技术优势,推出了一序列创新产品,例如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大辞海》在线数据库、一键出版产品ME BOOK等。
其次,在出版经营模式方面,基地(园区)的各级管理部门结合基地建设发展实际,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持续创新。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成都、青岛等地,不断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等多种手段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科技、金融、旅游和制造等行业资源聚合优势,深入推进新闻出版与相关产业融合,形成了“新闻出版+科技”“新闻出版+金融”“新闻出版+旅游”“新闻出版+制造”“新闻出版+贸易”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如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镇江园区通过联合南京银行,设立了“镇文贷”,帮助解决园区内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整合社会资本,打造“镇文创”品牌扶持园区内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发展。海峡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厦门园区,有近百项政府委托业务构成的一站式服务,包括税务、工商、人才、园区事项审批、园区公共服务申请等,涵盖了企业及员工发展所需的方方面面。这些管理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优势资源入驻,有很多出版机构将自己的数字出版部门落户在这些基地。
最后,在整合资源发展集群效应方面,基地(园区)具有集群优势,可以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创新,通过研讨交流、推广应用、标准研制、人才培养、业务合作等工作,对接产业项目与资本、金融资源、加速模式创新。很多基地(园区)拥有数字出版、网络游戏、新媒体、文化装备、动漫影视等各种类型的企业,有利于入驻的出版机构跨领域合作发展。也有基地(园区)如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镇江园区,清除了与数字出版关联度不大的企业和项目,真正体现数字出版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发展。
联盟成立之后,可以大力推进各基地(园区)之间深度合作,跨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整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