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出版 > 正文

刘东风:全方位立体化培养出版人才

时间:2017-11-2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

摘  要: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是由原陕师大出版社、杂志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转企改制合并组建的。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互联网和影视制作出版发行资质,是集多媒出版和教育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传媒机构,年出书1200余种,出刊200余期。

关键词: 出版人才 培养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是由原陕师大出版社、杂志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转企改制合并组建的。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互联网和影视制作出版发行资质,是集多媒出版和教育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传媒机构,年出书1200余种,出刊200余期。总社现有320名员工,其中劳动合同制聘用员工超过70%,不满35岁员工超过50%,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员工超过60%,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超过40%。

  年轻员工多、专业类型多是我社员工队伍的特点,这对员工培训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总社一直重视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按照党和国家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48字”方针,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坚守核心价值,保持文化定力,体现出版担当,形成了总社“刊书载道、立社弘文”的办社宗旨,“高品位出版、大市场经营、全方位服务”的经营理念,“为中华书业事、做现代出版人”的企业精神和“坚守事业、挺拔主业、延伸产业、壮大基业”的发展目标。社里以此塑造员工的职业精神,促进员工职业理想、专业兴趣、出版情怀的培育,不断增强自觉性和内驱力。多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尝试、探索和创新,我们的编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连续在第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中获得佳绩,获得编辑个人一、二、三等奖,所在队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其中第三届一举囊括了仅有的两个编辑一等奖;在首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在陕西省“出版杯”职业技能大赛中获“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称号;在陕西省报刊编校技能大赛中包揽了一、二、三等奖……这些成绩背后是我社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不懈努力和持续付出。

  一、学中练,常规培训打基础

  1.在社外培训中提升专项能力

  为了全面系统地做好员工培训工作,我们实行社外培训、总社培训和部门培训相结合的“三级培训”制度。

  我社每年都会选派部分员工外出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等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今年已经派出近60人次。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回社必须做社内集中传达交流,让更多人分享学习内容。这种方式一直坚持了下来,实际上对参训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让参训者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学习。

  2.在总社培训中提升综合能力

  我社每年都制订培训计划,针对行业发展动态和编辑业务需求安排培训内容,比如由质量管理部门针对社里书刊内容检查情况,定期进行的质量通报及分析,不回避问题,针对性强,用自己身边出现的问题、笔下出现的问题来强调、提醒,培训效果很显著。今年我们还开办了“首阳讲坛”,先后邀请10多位国内出版大咖来社里作报告,让全社员工能够目睹专家的风采、聆听前辈的教诲,分享成功者的心得。我们还注重创新培训交流方式,比如今年的“首阳讲坛”专家作完报告后,多名编辑分组上台,现场交流学习心

  得体会。这种方式既锻炼了他们的交流、应变能力,又加强了他们与专家学者对话的能力,还为他们创造了进一步与专家学者接触、交流的机会。

3.在部门培训中提升业务能力

  社里历来强调培训下沉,业务培训以部门为主,紧贴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安排培训,收效明显。有的部门指派老员工担任导师,手把手指导新员工的业务学习;有的部门定期举办周末沙龙,编辑自己确定主题,轮流主持培训活动;有的部门定期安排员工外出拜访作者、调研市场;有的部门将学习与考核结合起来,采取工作总结的形式,每周、每月要求员工定期总结工作、反思得失,以这种自省的方式推动员工不断提升与进步;有的期刊编辑部还坚持搞“编辑评刊”活动,由年轻编辑畅谈自己对一篇文章、一个栏目乃至一期杂志的见解和看法,大家一起点评、探讨,碰撞思想,激发灵感。

  社里经常给员工提醒:出版工作确实很忙,压力很大,但再忙也要挤出学习时间,再忙也要学习。

  二、干中练,业务实践促提升

  1.在重点项目中实践操练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社在实施出版精品战略的同时,注重在项目中锻炼新人,在项目中打造团队,让年轻编辑在重点项目中担当骨干,为他们提供发挥创意、施展才华的平台,不定期召开重点项目申报工作会、选题论证会、进度协调会,通过及时解决具体问题“扶上马,送一程”。通过不断努力,目前我社已拥有数十项国家级、省级各类重点出版项目,并获得多种奖项。其中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是由年轻编辑独立或主持策划、实施的,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甚至数次出现专家点名要求某年轻编辑负责其书稿的现象。

  2.在经营创新中转型发展

  我社中学教学参考期刊方阵在传统纸质杂志出版的基础上,八刊联动全面开发教师教育服务,在全国大力开展教师教育教研培训活动。在总社的鼓励与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期刊编辑牵头策划实施几百人甚至近千人的教研活动、单枪匹马联系名校与名师工作室签约基地学校和协同创新联盟、策划出版并销售教学类数字产品,我们的期刊编辑已经由传统的纸质出版向期刊资源经营转型,向融合发展与数字出版转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3.在与专家对话中快速成长

  我社设有“首阳书院”作者创研基地、文化走出去出版翻译基地等平台,同时举办“感恩出版 致敬作者”年度突出贡献作者表彰活动,以此带动精品力作的出版和优秀作者的关注汇聚,助力总社内容建设、资源聚集,促进精品力作的出版,真正实现依靠作者,闪亮出版。贴近作者,学习作者,服务作者,这些平台为编辑创设了更多与著名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请教、探讨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对话能力,拓展业务思路,增强职业自信。这样的方式,可以让编辑和作者走得更近,自然也可以让编辑走得更远。

  4.在业务学习交流中开阔视野

  我社一贯重视对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组织干部职工到兄弟出版社、合作书店等交流学习。近几年,我们连续选派业务人员参加法兰克福、俄罗斯等国际书展,帮助员工开拓视野。我们每年都会安排教辅类图书、期刊编辑深入中小学去听课,与教师和学生座谈交流,了解一线教学的现状和需求,并对听课学习有严格规定和考核。

  5.在研究业务中总结提升

  我社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习型企业团队建设,鼓励年轻编辑关注出版动态、研究出版实践、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撰写研究论文、编辑手记和书评。近年来,我社编辑撰写的上百篇科研论文先后在《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编辑之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报刊发表,2016年我们精选了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出版的思考》一书,最近正在筹划将员工的编辑心得、编辑手记结集成册,继《出版的情怀》一书后,另一本《出版的记录》也将出版。我们还特别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类论文大赛、征文活动、研讨会等,比如:在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组织的编辑论文大赛中,我社每次都有数十篇论文参赛,在编辑们获得个人奖项的同时,总社也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此外,我社编辑撰写的书评频频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发表,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反响。

  三、带中练,政策制度做推手

  1.导师制助推个性化成长

  为了进一步做好员工培训工作,我们把编辑导师制上升到总社层面来抓,每年选取20名左右年轻编辑并为其配备导师,开展为期一年的一对一指导,总社定期检查考核,希望通过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与职业背景的员工提供符合自身实际、满足工作需要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将员工培训做细、做深、做长,让员工在学习实践的同时接受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让员工学业务,学本领,学做事,学做人。

  2.扶持期搭建职业成长阶梯

  在出版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青年编辑培养要有目标有要求,也要有耐心。刚入行的年轻编辑出成绩、出业绩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全员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为新编辑提供了一到两年的扶持期,设置阶梯式目标任务,着重过程考核,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更多元的工作任务,逐渐实现从新手到职业人的过渡。

  3.资格考评促进职业发展

  我社鼓励年轻编辑积极参加全国考试、取得职业资格,社里把职业资格与劳动合同、薪资福利以及岗位聘任等直接挂钩,并做出明确要求。如:硕士研究生入社后两个考期内必须取得中级资格,本科生两个考期内必须取得初级资格等。这些政策发挥了很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近几年我们的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非常高,入社两年以上青年编辑有90%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这五年来,社里共有150余人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是陕西省通过率最高的出版单位。

  我社特别关注并要求符合条件的社聘员工积极申报高级职称,同时打通了陕西省局和陕西师范大学两个高级职称申报晋升通道,编辑可以自主选择向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申报或者向学校申报高级职称。在总社的支持和鼓励下,员工申报高级职称的热情高涨,多人获得高级职称,通过努力,解决了之前大学社职称评定难的问题。

  4.岗位聘任助力梯队建设

  我社借助学校的支持政策,年年都向学校争取A类人事代理指标,从校内外选拔优秀人员充实队伍,发挥带动作用。近几年,我们在组织机构调整和全员竞聘工作中,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培养年轻干部成长,专门在各出版编辑部设置了部门副职岗位,并明确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让年轻人勇挑重担,锻炼成长,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在各出版中心下设编辑室、项目组,并聘任负责人,以此关注年轻编辑成长,扩充骨干队伍和优秀团队。

  四、考中练,以赛促学验成效

  1.在竞赛中检验队伍、促进学习

  我社每两年举办一届“1+1”社内青年编辑编校业务竞赛。“1+1”是指第一年全员竞赛,40岁以下的编辑人员必须参加,第二年对竞赛未达标人员进行专项补考。试题除了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编辑加工实务等常规考点以外,还特别针对书刊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题目,这样就使竞赛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赛后,对成绩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对成绩落后者则要求找出差距,补习补考,限时提升。我们觉得对年轻人成长,在业务上要关心,在要求上更要狠心。

  2.在竞赛中发现苗子、选拔人才

  我社在各类编辑竞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与社里制订的以赛带学、以赛促培的计划是分不开的。社里在每次国家和省级竞赛前,都会举办社内选拔赛,既鼓励员工自愿报名,也要求年轻编辑一定参加,采取公平公开的方式,选拔成绩优秀者代表总社甚至代表陕西省参赛。此外,我们还有入职考试、晋级考试,这些措施既测试了编辑的基本功和实际技能,也能帮助我们从中发现人才。

  3.在竞赛中赛出成果、提升业务

  我社定期举办期刊青年编辑栏目创新大赛,鼓励年轻编辑主动作为,大胆展示,对期刊栏目进行策划、创新。除了对获奖编辑进行奖励以外,还直接采纳成熟的方案、优秀的创意应用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使业务竞赛与出版经营更广泛、更深入地联系起来,对期刊编辑业务能力全面提升有很大带动作用。

  总社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规划中提出实施人才队伍强社战略,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使人才团队成为总社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至“十三五”末,希望实现职工队伍的三个转换:一是骨干队伍年轻化;二是整体素质专业化;三是数量配比精干化。我们希望通过不间断的有力的工作,让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为新时代国家文化教育、社会发展多作贡献,体现新形象、展现大作为,也希望能培养出更多在全国、在行业有影响力的出版领军人物、知名编辑、大赛冠军、技术能手、专业人才等,夯实团队基础,凸显人才效能。

关键词:出版人才 培养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