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似乎“喜忧参半”:一方面,工业生产、社会消费的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前10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再创年内新低。另一方面,就业目标提前超额完成,工业产能利用率创下近5年来新高,企业效益稳步提升。
究竟如何来理解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特点与发展趋势呢?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仍然用“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来描述。
既然不少指标增速出现了回落,为何还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跳出增速看经济
月度增速波动较小且好于上年同期,就业、物价、企业效益等指标稳步向好
“与上月相比,这个月很多指标的增速出现了波动。但当前的月度波动区间比较小,且大部分指标的增长水平都好于上年同期。”刘爱华说。
就增速,看增速,增速波动仍在合理区间。
看生产,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月加快0.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月加快0.2个百分点。
看需求,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与上年同月持平;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7.3%,比1—9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方面的作用在持续发挥。
看出口,10月份出口同比增长6.1%,而上年同月出口下降了3.8%。
跳出增速看经济,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含金量提高,也称得上稳中向好。
首先,就业持续向好。作为判断宏观经济平稳健康的重要指标,无论是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还是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10月均降到5%以下。从就业总量来看,前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了1191万人,超额完成了年初的预定目标1100万人。
“今年以来就业充分是经济运行中的最大亮点,这既归功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也归功于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的持续增强。”刘爱华说。
其次,物价总体稳定。10月CPI上涨1.9%,在经济增速保持较快的水平下,CPI保持在2%以下的涨幅是非常理想的水平。10月份PPI上涨6.9%,涨幅与上月持平,表明市场供求关系持续改善。
最后,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我们判断经济是否向好,不能仅盯着速度,更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介绍,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8%,比去年同期加快14.4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1.4%;前三季度累计,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创下近5年来最高水平,这些指标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迈进。
“生产需求保持稳定、就业持续向好、物价总体稳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持续,为更好地完成全年预定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爱华说。
透过数据看后劲
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多,支持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
透过数据看后劲,目前支持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因素在累积增多,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足。
首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今年以来供给体系的质量持续改善。
先进产能加快发展。前10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3.4%,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5%。
低端落后产能陆续退出。前10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增速持续回落。煤炭和钢铁的年度去产能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尤其是“地条钢”的产能出清。
优质供给在加快孕育。前10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8%,远高于整体投资增长水平;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4%;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在加速,制造业中的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4%。
“先进产能加快发展,落后产能逐渐退出,关系到下一步发展的优质供给也在较快增长,可以说供给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不断地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不断提高。这是去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今年进一步深入推进的重要成果。这种供给体系的改善为我们下一步激发需求的潜力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刘爱华说。
其次,在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需求潜力逐渐释放,形成了内外需求联动的良好格局。
从消费看,今年3月份以来,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10%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总体上消费完全有条件延续目前总量扩张、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加快发展态势。
从投资看,今年以来,企业利润持续改善,意味着企业投资能力逐渐增强。新开工计划总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等投资先行指标的增速在逐月加快,投资增速回升的条件在慢慢增多。
从出口看,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步伐逐渐加快,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10月末回升到1500点以上,创出了近两年的新高。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加上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逐步提高,对扩大出口总体有利。
着眼长远看预期
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企业家占比创2011年来的最高值
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不仅是当下的核心指标表现抢眼,市场预期也在持续向好。
看先行指标。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6%,已经连续15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是54.3%,连续很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景气区间。
看企业反馈。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是对市场冷暖最敏感的群体。11月13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公布的第二十五次全国性企业家年度跟踪调查显示,2017年认为宏观经济“正常”的企业家首次超过一半,为200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认为目前盈利“正常”或“好于正常”的企业家占53.4%,为近5年来的最高值;停产、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17.8%,为近5年来最低。
基于企业景气状态的回升,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也趋于乐观。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企业家占41.5%,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比2016年上升了21.2个百分点;预计明年经营状况“好转”的企业家占41.9%,预计“不变”的占47.5%,预计“恶化”的占10.6%;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31.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对四季度的预计上升了5个百分点,也要高于2016年的调查结果。
“不管从供给还是从需求,从发展动力还是从发展信心,从宏观到微观等各个方面来看,支持经济下一步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条件和基础越来越稳固,我们有信心、有条件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刘爱华说,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明年经济的判断不能就增速谈增速,从经济发展的更大逻辑来讲,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前景和潜力都有非常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