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湖南开展了钢铁、水泥行业排污许可证发证工作的调研,进入一些企业指导具体的许可证申报,并与地方发证部门进行了交流。
在湖南省排污权交易中心主任吴小平看来,环保部门该做的事情应紧锣密鼓地去做,根据制度建设的要求,排污行为的主体责任应该落实到企业,这个压力也应实实在在传递到企业。
不是发完证就了事
让企业真正认识许可证内涵
刚开始发证的时候,他们发现,企业大多显得比较被动,能拖到后面再办都不愿意提前办,对排污许可证的理解也不到位,停留在“发完证就了事”的认识层面上。这种情况一度让环保部门很被动。
一方面是发证的质量受到影响。上半年发火电造纸许可证的时候,进度就没有掌握好,到6月底的时候工作量巨大。7月份再对发证质量进行检查,就发现一些许可证存在问题。比如,有些企业的申报有漏项,许可排放量的计算有误等。
另一方面是按证运行还不能马上跟上,企业自己也准备不足。当许可证发下去之后,要求做台账、交执行报告了,不少企业才恍然大悟——原来后面还有这么多事。于是赶紧调整内部管理,重新认识“一证式”和“全过程”的许可证内涵。
工作做到前面,准备更充分
守法企业积极支持
对于下半年13个行业的许可制改革工作,湖南省决心要准备得更充分。吴小平说:“排污许可制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固定源的所有管理哪个跟它不相关?证书发了,质量要搞好,不能搞错,不能急于求成。但是也不能拖,所以就要把工作做到前面。”
对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湖南省作为试点省份,早早就已经参与了技术规范的编制和试填报工作;对于钢铁和水泥行业等行业,湖南省把发证工作完成的时限往前提,加严了地方的进度要求。
第一批火电、造纸的发证工作也为后续的工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信心。吴小平介绍,通过第一轮发证,不少企业的认识还是提高了。首先是许可证明确了企业生产运营期的环境管理要求,非常公平公开公正,其次是同样的治理成本、同样的执法标准营造出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得到了守法企业的积极支持。因为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没有发证被停了下来,另外一些相对规范的企业获得的利润也更可观了。
加强证后监管
保持守法者受益的良性循环
吴小平认为,要充分发挥排污许可证的作用,关键还要通过加强证后的监管把责任落实下去。这样才能保持守法者受益的良性循环,企业主动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湖南韶峰南方水泥厂是一家有着近60年历史的老企业,也经历了环保管理不断加严的各个历史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前,企业的生产都是伴着漫天灰尘,后来上了脱硫设施、脱硝设施,又增加了除尘器,每一次改造都带来大的改观。在水泥行业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的技术规范发布之后,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企业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在改进除尘设施,增加窑头的在线监测,落实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这对企业而言也是一次新的提升。
韶峰南方水泥的环保管理人员喻玫瑰认为,不能什么都还没搞清楚就开始填报许可证。企业对这项工作很重视,企业领导到省里面参加了培训,回来之后又组织学习技术规范,分工整理企业的资料,准备好之后才开始在系统上填报。在准备许可证申领的阶段,企业就做好了按证运行的准备,按照技术规范里的文字要求,细化设计并制作好了适合自己的环保管理台账的模板,从2017年9月1日开始,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记录并保存环保台账。
“虽然还没有拿到许可证,但是我们已经在这么管理了。”喻玫瑰说,台账管理让日常管理更规范。比如说日常对除尘器的巡检,每个分厂每天都有一个专门的班组负责,但是以前的巡检没有文字记录,执行情况如何难以得到保障,也不好倒查。但是现在所有执行情况都要记录在案,检查了哪些地方,查到哪些除尘器有哪些问题,包括交接班的记录等,都清清楚楚,管理也更到位了。
不仅是除尘器的巡检管理台账,企业还设计制作了原辅材料、自动检测、手工监测、治理设施日巡检和无组织排放日巡检等环保管理台账的模板,并都已经开始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虽然一开始增加了工作量,但是运行起来之后,企业发现,台账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化不仅能满足了排污许可的要求,也有利于企业自证守法,更是提升了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