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高手自在民间,果不其然!看看印刷造纸行业就知道了。原以为的印刷业,只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制造产业而已,没想到竟也蕴藏着十八般的精湛“武艺”。
印刷工艺“绝活多”
◎木活字印刷工艺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改变了雕版印刷刻板费时费工、勘误困难、出书周期长等不足,从而加快了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缙云,木活字印刷术早在明代就已普遍使用。在缙云县东方镇靖岳村,木活字印刷术传承人丁华义他家祖辈都是以制宗谱为生,木活字印刷这门手艺,从他太爷爷算起,传到他已经是第四代。虽然效率不高,但木活字印刷术,却有着它自己独到的优势。因为木活字印刷用的是原墨,不添加任何油性物质,所以虽然印制很慢,但墨色凝重、字迹清晰,与合适的纸张搭配,只要保存得当,可以存放上百年不褪色。而现代出版业采用的普通油墨,印刷的产品基本上四、五十年就开始褪色,在保存期限上,木活字印刷出版物还保持了一定的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木活字印刷这样的古老技法正在慢慢的失去市场,这几年丁华义也参加了不少相关的非遗文化交流,对传承老祖宗手艺的想法也越加坚定。丁华义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学,他都会倾囊相授,只希望这门手艺得到延续和流传。
◎雕版印刷工艺
雕版印刷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册页或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它肇始于1300年前的中国,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该技艺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形态,被誉为世界印刷史上的“人类活化石”。2006年雕版印刷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有一批潜心从事、传承雕版印刷技艺的工作者,在默默地为了守护这些文化产业奉献着。如扬州雕版印刷史上第一位女传承人陈美琦、连城四堡古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人马力......他们都在积极地推动这一传统手艺的传承,让雕版印刷薪火相传。
造纸工艺“永流传”
◎鹿鸣纸技艺
鹿鸣纸在绍兴相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最初的造纸人,由于劳动强度大,又得不到温饱,常常在石臼旁和烘室内昏死过去。每当这个时候,高山上的梅花鹿总是流着眼泪,呦呦长鸣,来唤醒因劳累过度而昏迷过去的造纸人,鹿鸣纸因此得名。随着经济发展,生活离这种纸越来越远,这项老技艺也几近失传,原先的作坊已不复存在,制作工具也留存不多,土法造纸术逐渐隐没在历史长河中。如今在绍兴,只有几位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还能依稀回忆起来,宋汉校正是其中之一。宋汉校和他的几位老伙计重新演绎的仅仅是鹿鸣纸制作的第一步,鹿鸣纸制作经原料采办后,还需段、浆、煮、佑、榨、磉、操、烧、烘这9道工序,宋汉校已托付给村里的另一位老人,请他用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留给年轻人看。“虽然在浙江富阳等地,鹿鸣纸现在可以用半手工半机械化制作了,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鹿鸣纸的传统手工不能丢了。”宋汉校说,未来他会把所有拍摄成的照片,图文并茂地制作成册,以期流存于世。
◎桑皮纸技艺
古人为了防止虫子咬食书籍,将一种有清香之气的芸香草置于书中。在潜山,有一种不需要放置芸香草就能防虫蛀的皮纸,当地人称其为桑皮纸。 2002年故宫修缮时,这种皮纸在抢修乾隆倦勤斋通景画的过程中立了大功,成就了金紫山下桑皮纸走进紫禁城的佳话。负责提供这种皮纸的,就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同烟。刘同烟祖祖辈辈生活的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俗有“天然氧吧”之称,是桑树生长的天堂。刘同烟家祖辈做桑皮纸,到他已是第五代。“简单来说,就是先剥取桑树皮,然后经过浸泡、上浆、蒸煮、漂洗、打浆、捞纸等工序,完成全部28道工序,需要3个月。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受到机械化生产的严峻挑战。随着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藏在深山里的桑皮纸逐渐闻名于世。
◎棠岙纸技艺
在浙江奉化萧王庙街道棠岙村,袁恒通老人坚持古法造纸60余年,守护着这门濒临灭绝的老手艺。从一棵竹子变成一张竹纸,需要经过原料堆沤、捣踏、漂白、打浆、过滤、抄纸、晒纸等72道工序,整个过程长达4个月。与市面上的普通宣纸所不同的是,老袁使用苦竹为原料造出的纸质地细腻柔韧,写字有“兹性”,且久存不蛀,“可以保存1000年”,特别适宜用来修复古籍。后来,专家还特地赋予了“棠岙纸”的称谓。如今,棠岙手工造纸已是宁波市级“非遗”项目,并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东亚纸张保护方法与纸张制造传统”项目地之一。
还有宣纸、藏纸、麻纸……诸多的古法造纸工艺因为有一群热爱他的人而保存了下来,传承至今,让更多的后世人看到了印刷造纸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传统技艺的传承者,并不只是以上这些人,对于这些即将失传的手艺,还有一大批的传承和保护者,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将这些古老的文化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后来人学习了解。怎么样?你以为印刷造纸行业就是简单的生产加工吗?放眼望去竟还深藏着这么多鲜为人知的悠久技艺,为了古老工艺的传承,为了印刷造纸文化的蓬勃发展,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保护这些古老文化,古老工艺的队伍当中来,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璀璨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