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观看的电视节目长达1小时,但把它传送到你家中所需的时间也许不到1秒钟。阅读有关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材料时,你会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段话似乎在描述当下生活:移动设备可以随时接收视频信息;VR设备可以轻易实现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当它出现于20年前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时,人们还觉得有些天方夜谭。1996年,在我国家用电脑尚未普及,更遑论移动设备。
仅仅20年时间,技术以几何速度发展,改变着人们的阅读生活,也深刻改变着出版业。不久前,在第七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发布的《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增长率约30%,约占新闻出版业总收入的24.2%,对新闻出版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人们不禁期待,数字出版的蓬勃发展将给阅读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哪些新兴产业即将兴起?出版业是否将被重塑?
1.网络文学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
《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势头,全年收入规模超过5700亿元。其中,网络文学结束了前些年的“野蛮生长”时期,开始步入有序发展阶段,表现尤为抢眼。
“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现实主义题材日益增多。”常年关注网络文学发展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观察到,以阐释改革历程、紧扣社会热点、书写生活变迁、记录文化传承、弘扬奋斗精神、体现职业生涯等为创作主题的作品不断涌现,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更大的共鸣。此外,有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加入作协等行业组织机构,标志着网络作家和网络文学作品正逐渐获得全社会以及业界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价值逐渐受到主流文化认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从彼此独立甚至相互排斥,逐渐走向相融相通,未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不再有十分鲜明的边界区分。
此外,网络文学IP(版权)资源受到重视,版权运营已成为网络文学行业的重要商业模式,运营模式也在不断改变与创新,开始从一次性售卖转向对内容的深度、长线开发,产业链不断延展,带来越来越多的跨界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文学“走出去”获得重要突破。我国已有多部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畅销海外市场。中国网络文学已在多个海外翻译网站走红。网络文学网站纷纷开展海外市场布局,中文在线已在美国旧金山和欧洲设立了分公司,阅文集团在2017年5月上线起点国际站英文版,随后还将启动法语等多个语种的翻译上线工作。魏玉山相信:“网络文学将逐渐成为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夯实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形态。”
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是重要保障。2016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推行“黑白名单”制度;2017年6月总局公布《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明确对从事网络文学原创业务、提供网络文学阅读平台的网络文学出版单位进行社会评估和考核。
在魏玉山看来,所有的变化都意味着“过去一年中,网络文学主流化进程加快了”。
2.数字教育出版发展潜力广阔
在数字出版产业中,2016年,在线教育以251亿元的收入,成为一大亮点。《报告》提出,未来一年里,数字教育出版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魏玉山介绍说,目前数字教育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南方出版传媒、北教传媒、时代传媒、江苏凤凰、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出版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深入,有力推动数字教育平台建设及内容质量的提升;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型企业在数字教育领域的集中布局,为数字教育的发展带来资金、技术与平台支撑;以一起作业网、学科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公司的投入,实现了数字教育市场垂直领域的深度开发。
教育服务形态也在不断创新。翻转课堂、MOOCs、数字教材、电子书包、微课等,不断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分析用户需求,细分用户市场已经成为数字教育出版的“出发点”。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数字教育产品“3D系统解剖学”,2016年下半年进入实际销售期后,已经创造了上千万元的收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产品“i施工”,则是为3000万建筑施工人员开发的多终端交互型知识服务产品,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获得专业知识和解决方案,收获了市场和用户的肯定。
“出版业在教育领域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各家出版单位以优质教学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和平台数据为支撑,以数字产品为发力点,构筑完整的数字教育生态闭环。”魏玉山认为,数字教育出版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3.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塑出版流程
人工智能成为今年数字出版的热门话题。《报告》专门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塑出版流程。中国移动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鹏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里,数字阅读从内容生产到内容传播,将迎来一场全新的创新变革。
从生产环节看,人工智能可以大大提高出版效率。目前人工智能在校稿、写稿方面已实现探索性应用,机器可以实现简单、程式化稿件的撰写。新华社、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媒体都已上线了自己的写稿机器人。2017年5月,掌阅上线了由微软小冰撰写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是人工智能创作与数字阅读在国内的首次结合。
从内容传播看,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新闻资讯的精准化、个性化推送。机器算法现已在新闻客户端广泛应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都是算法与新闻相结合的代表性产品。
“未来,人工智能也将应用于出版物的选题策划、营销策略制定等方面,根据大数据提出方案,为编辑提供参考。”尽管业内对此已经有了共识,即未来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实现出版流程的智能化,推动出版业革新,但魏玉山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工”。
“机器可以承担出版流程中的一些基础性、程式化的工作,但出版流程仍然需要人工进行内容把关。”魏玉山表示,出版行业生产的是精神文化产品,人工智能在其中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