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政治、经济面临深刻调整的时刻,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能取得6.9%的增速着实不易,这为全年增长打下坚实底子。
上海证券报发表资深财经评论人周子勋文章分析,看数据,内需已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这是近年来调结构的重大收获。上半年,内需贡献率达到了96.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大增11%,创下去年以来最高增速。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4%,稳居“三驾马车”之首。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2.0%;民间投资增长7.2%,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0.7%。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但基建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强劲,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1%,比1至5月加快0.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5%和22.3%,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2.9和13.7个百分点。此外,服务业继续主导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54.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效率大幅回升,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幅超过20%,而去年是个位数增长,2015年更是负增长。稍早公布的6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7,连续11个月在景气区间,表明经济仍具韧性。特别是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达58.7%,经济增长企稳向好态势进一步明朗。
而社融存量增速和信贷增速持续超市场预期,也表明央行“维稳”态度明确。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9.6%。鉴于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刺激进口需求增加,中国进口数量总体增加11.6%,同比增长25.7%。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助推进口、出口增长。6月份CPI、PPI同比增速都与上月持平。从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角度来观察,当前物价形势依然平稳。尽管国际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近期出现了一波显着升势,但巴西等农业大国的产量持续创出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充盈的库存将致未来几年粮价维持在低位,这也将大有利于中国控制通胀。
文章表示,总体来看,供求关系改善、市场活力增强、生产预期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发挥了关键作用,提振了信心。不过,正如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研究所显示的那样,从房地产、企业和家庭债务、消费、投资、外贸等各方面数据和资本市场的气氛综合来看,中国经济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点,尤其是政企部门的债务风险和居民家庭债务的快速上升。
近些年来,在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去杠杆”的同时,呈低基数、高增长之势的居民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被严重低估,正在阻碍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债务整体性结构亟待调整。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底中国居民债务占GDP比重达44.4%,而2013年初是30.7%,短短四年上升14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惊人。而且,在当前的居民债务结构中,对应住房信贷的中长期贷款占比最高,其他消费型信贷较低。而据国际经验,3年内房贷占GDP比重每上升6.2%,未来3年内GDP增速可能就会下降2.1%。据此,在加大政府、企业债务“去杠杆”的同时,居民债务上的“加杠杆”应以促进信贷消费为主,而非鼓励其投向在泡沫风险日益增多的住房信贷上。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民间投资增速仍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国企投资。当前有效投资增速放缓,尤其是民间投资,今年以来虽有所回升,但增长仍较缓慢,这会影响经济发展后劲。还有,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今年出现了负增长,FDI持续走低之势越来越明显。商务部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10.8亿元,同比下降0.7%。5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6.7亿元,同比下降3.7%。为了不断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可进一步放宽在一些领域的准入限制。
近日,各省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纷纷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将近万亿。梳理这些地方公开信息发现,工业项目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项目、交通基建投资成了各省投资重点。今年以来,在稳中求进总基调下,地方政府举债行为被不断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紧,多起违规举债行为被依法问责。同时,政府融资的前门正渐次打开,先是开放土地储备专项债的发放。近日,财政部和交通部联合发文,明确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可以预见,这将是今后政府修建收费公路的重要融资渠道。不过,收费公路债有两个问题需重点关注:收费公路债对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究竟有多大作用?发放债券是否会对社会资本有挤出效应?两部门规定,收费公路专项债券资金只能专项用于政府收费公路项目建设。而从地方政府实际需求看,对非收费公路和公路养护的支出需求才是财政痛点。目前来看,收费公路债能对缓解财政紧张起到多大作用,尚待观察。当前收费公路工程建设已有PPP、BOT等较成熟的模式。除了土地专项债和收费公路专项债外,或许还应出台更多、更接地气的专项债,真正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痛点。
另一个棘手问题是如何扩大有效投资?中国经济运行健康与否,资源利用效率是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每年近19万亿的财政资金支出,资金使用效率绝非小问题。政府引导基金的使用是个独特的观察窗口。去年6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2015年报告显示,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创业创新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的13项政府投资基金募集资金中,有1082.51亿元(占30%)结存未用。地方政府投资基金也存在类似现象。政府引导基金大量“沉睡”的现象,凸显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滞后。为此,亟须从系统角度来深化改革投融资体制,为中国经济发展寻求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体制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