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促进“一带一路”成功的中国模式

时间:2017-05-24 来源:中评网

摘  要:
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这一演讲得到了各国与会者的热烈响应。

关键词: 一带一路 

  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这一演讲得到了各国与会者的热烈响应。

 
  北京日报发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文章称,“一带一路”成功的概率比较大,因为它的背后是带来中国迅速崛起的一整套做法,或者叫中国模式。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人口规模大致等于10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的超大型的“文明型国家”,其历史就是一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思潮兼容并蓄、相得益彰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大运河,都是跨越时空的大规模商贸行为。 
 
  过去近40年中,中国又经历了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伟大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开放经验。某种意义上,我们好像已经为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一带一路”进行了一些预演和彩排。 
 
  尽管走出国门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但在中国这么一个超大型国家境内成功的经验一般也具有较为普遍的国际意义,更何况中国模式本身就是在国际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笔者相信中国模式也会通过“一带一路”的实践而走向更大的辉煌。 
 
  文章分析,“一带一路”创举中体现了哪些中国模式的特点呢? 
 
  第一,以人为本,高度务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首要挑战几乎都是消除贫困。如何才能最有效地消除贫困?中国的经验之一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就消除贫困而言,筑路(发展基础设施)比西方倡导的一人一票更有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这帮助超过7亿贫困人口脱贫。今天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把这个朴实而珍贵的经验与世界分享。 
 
  第二,对内开放,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倡的“互联互通”(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对内开放、对外开放”经验在国际舞台上的推介。在“对内开放、对外开放”理念的引导下,中国内部可以说已率先实践了这“五通”,并因此而受益良多,中国内部正在形成世界最大的统一市场。 
 
  第三,协商民主,合作共赢。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模式最精彩的特点之一。在推动“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的指导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这就是中国协商民主模式走出国门的试验。“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之多、文明传统之复杂,各种利益考量之扑朔迷离,无疑给多边合作带来种种挑战,但“协商民主”可以解决其中很多问题。中国倡导尊重主权,推进不同文明体之间的对话与合作,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使每一方都出于自己的利益而加入“一带一路”,从而实现超大规模的合作共赢。 
 
  第四,因地制宜,公道中性。中国模式强调政府发挥比较公道中性的作用。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眼里,西方设计的秩序往往更有利于少数西方国家,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经济组织往往存在着“非中性”的问题。“一带一路”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一带一路”倡议尊重主权平等,尊重各国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它鼓励沿线国家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根据各自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参与“一带一路”。 
 
  第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崛起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我们是先搞特区,在特区里进行各种试验,成功了再推广。在“一带一路”推进的过程中,中国的做法也是先鼓励在条件比较好的支点国家取得早期收获,产生示范效应,让周边国家自己看并决定是否参加。表面上看这样做的速度好像慢了,实际上速度往往更快。 
 
  第六,认准方向,大胆地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没有路线图,但是中国从一开始就有指南针。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指导思想就是尽快地搞活经济,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人民生活得到尽快的改善。有了这样的指南针和方向感,中国就大胆地试验,大胆地闯,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与此同理,“一带一路”不急于制定具体的规划,它更注重认定大的方向和循序渐进。有的人怀疑“一带一路”成功的可能性,说它没有明确的线路图,甚至连准确的边界都没有,任何现有的西方区域整合理论似乎都无法界定它。但从中国模式的视角看,这正是“一带一路”方案的长处所在,背后是中国模式这种“认准方向,大胆地闯”的智慧,中国人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某种更具体的路线图一定会应运而生。这本身也说明西方话语的诠释能力有限。 
 
  第七,创造增量,盘活存量。中国崛起过程中很注意创造增量、盘活存量。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现有各种机制和制度安排就是存量,“一带一路”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与它们建立对接方式,通过对接创造新的增量,同时也逐步盘活了现有的存量。“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等国别计划的对接,亚投行与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对接,都是很好的范例。 
 
  第八,培育新的增长点。中国经验中非常重视培育和创造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动通关便利,减少供应壁垒,完善行业标准,改善政府服务等,推动跨境商品自由流动,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这方面的成功很好地体现在中欧班列联运上。中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等七国已经签署了《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3000多列,国内通过27个城市,联通欧洲11个国家的28个城市。中欧货运班列比海运可以节约三分之二的时间。这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九,形成不可阻挡之势。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谋势”,即推动形成不可逆转的大势。“一带一路”由中国提出,由支点国家带头,他们的早期收获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这样雪球就越滚越大。英国等诸多西方国家不顾反对的声音而选择加入亚投行,就很能说明问题。亚投行的成员开始时50多个,今年将增加到85-90个,成为规模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机构。总之,一旦势头形成,“一带一路”可能成为21世纪重塑全球化的伟大力量。 
 
  总之,“一带一路”成功概率较大,因为支撑其成功的是一整套在中国已经反覆实践过的做法,即中国模式,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尽管“一带一路”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但“风物长宜放眼量”,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期待和平发展,憎恨动荡冲突,期待“合作共赢”超越“零和游戏”,期待人类命运共同体替代单极霸权。“一带一路”正开始形成一种难以逆转之势。那种只有少数人可获利的“排他性”全球化可能因此而改变,一个更加包容的、更为人性化的全球化最终可能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关键词:一带一路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