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大年三十还有四天,春运激战正酣,你抢到回家的火车票了吗?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预测,2017年春运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达到3.56亿人次,3.56亿张火车票连接起急迫、漫长的回家路,记录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你知道这一张张小小的火车票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让我们娓娓道来。
现在主流的火车票有两种:
一种是红色的电子客票(也叫纸票),这是第二代火车票,从1997年至今一直使用。在印刷厂预印好票的颜色和底纹(起防伪作用),旅客购票时现场通过热敏打印机打印上时间、车次、起始地点、旅客信息等内容,故称为电子客票。目前总量减少,但仍普遍存在,需要人工检票。火车票用纸由监管机构统一调配,按计划生产和拨付,避免假票的出现。
第二种是蓝色的磁票,是第三代火车票,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07年正式推广使用蓝色磁票,,是现在最为主流的火车票。磁票也是电子客票的一种,在预印好的票面上根据旅客需求打印时间、起始地点、车次、旅客信息等内容,但这种车票可以通过自动闸机,自动检票。
此外还有在广深城际上应用的带有RFID的电子客票,外观形式上都和普通磁票一样,只是手感更厚更硬,是封装了天线的缘故。
这些火车票都是在哪里生产制作出来的呢?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是全国铁路火车票的主要印制单位。这家印刷厂可谓历史悠久,成立于1913年,至今已有104年的历史。当时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完工,北平铁路局成立印刷厂,主要承担办公文件及火车票的印制。解放后,印刷厂隶属于铁道部,后归属于中国铁道出版社经营管理,主要承担铁路火车票的印制。当年还是在硬板票(常备客票)的时代,该印刷厂承担着全国70%的火车票的印制。
硬板票?就是下面这个样子,你见过吗?现在,该印刷厂依然是国内火车票设计、出样、标准、印制的最主要单位之一。
好了,言归正传,以现在最常用的蓝色磁票为例,介绍一下火车票的印制过程。
首先是纸张的准备。
据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党委书记崔国强介绍,磁票纸张的制备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一些研发公司始终不能突破其中的工艺难关,它是在原纸的一面涂布上黑色的磁性材料,在另一面涂布热敏材料,用于购票时信息的打印。铁道出版社印刷厂于2012年开始研制这种纸张,2015年下半年已可以批量生产。自行研制纸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浪费,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此外,纸张的研制成功也成为铁道出版社印刷厂的支柱之一,与火车票印制及标签生产成为企业的三大支柱。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不断投入研发力量,未雨绸缪,是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在时代变迁,技术更迭过程中,始终能占领市场先机的重要因素。比如说2014年,工厂开始研究电子标签,并投入妙莎RFID封装设备,承担了大量广深铁路车票的印制,为开拓新的市场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印制。
火车票的印制工艺是柔性版印刷方式。在涂布有黑色磁性材料的一面印刷上白色的客票说明(客票背面),在客票正面印刷商淡蓝色的图案,这个团案的设计就是由铁道出版社印刷厂设计的。火车票的印制采用防伪油墨,即使摩擦、遇水、光照、高温以及时间流逝,票面上的打印文字都不会消失,清晰显示。在生产管理中,崔厂长一直秉承数据化管理,如用数据进行工艺控制,用数据说明车间的污染情况,解决环保问题。数据化和精细化管理,一直都是企业重视的问题。
印制好的大卷车票
最后是复卷。
将这一大卷一大卷预印好的车票进行复卷,形成小卷便于出票时打印。为了提高复卷的效率,印刷厂研制自动化的复卷设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小小火车票见证着时代的变迁,铁路的蓬勃发展从火车票的数量上可见一斑。据介绍,2005年旅客发送总量为13亿人次,到2016年全年铁路旅客发送总量达到27.7亿人次。多么惊人的数字,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
福利来了,在铁道出版社印刷厂,还有一个小小的纪念馆,是一份收藏和怀念。
据说“纪念老火车票”这幅字是由铁道出版社印刷厂的一位老员工书写而成。
铁道出版社印刷厂专门成立项目组对老式硬板票进行了重印,当年的纸张已经找不到,于是重新研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硬板票制版,对现有的六种硬板票底纹进行了数字化,并用老式印刷机印制出来,成为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文物。
早期的印刷厂里设备很先进,有不少进口设备,如德国的印刷机、日本的切纸机等。
这台设备由铁道部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工厂于1960年在北京制造的,是仿制德国印票机加工而成,该机器印刷车票正面后经中间的铜轮翻转再印刷车票背面和号码。此型设备是我国使用硬板火车票时期主要的生产设备,一台机器全年可印制三千万至九千万张车票。
车票裁切机,分大裁机和小裁机
进口压平机
各种底纹和形式的老票
早期的送票箱
最后让一张小小的火车票陪伴您期盼已久的回乡路,预祝您春节快乐,鸡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