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兴盛,不仅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契机,也是把报纸办得更好的良机,它要求报纸进行一次深层变革
坐上出租车,司机来了一句:“这么晚还加班啊。”我说刚下夜班,报纸只有深夜做好,大家早上才能看到。没成想他打开话匣,说现在报纸好像不太行了?前段有个乘客也是夜班编辑,就大叹没广告,日子不好过。他家里订了一份某晚报也很少翻,平时都是通过手机了解各种新闻信息。这一番话虽属个人经验,却引人深思。
包括出租车司机在内的很多人都发现了报纸遭遇的挑战,都改变了浏览新闻的途径,可见新媒体的确正在改变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市场也作出了反应,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媒体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报纸、电台和杂志四类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之和。
在这一轮冲击面前,纸媒的遭遇更为严峻,不少报纸面临读者流失、收入下滑甚至被迫关张的结局。人们以往都是在地铁里、路上、家中看报纸、杂志,而今大都在看手机。在一些人眼里,手机成了报纸的“掘墓人”。
确实,手机就像现代人的一种“外挂器官”,在传播渠道上占有便捷优势。各类新闻资讯和生活服务类信息,借由移动互联网正牢牢地扎根在手机上,更有“一机在手一网打尽”的架式。这种信息传播功能,原本都是由报纸来完成的,现在基本都被手机替代甚至覆盖了。因而,对于仅有这方面功能的那些纸媒来说,手机的确是一种致命的冲击。
在这样的大势下,报人如果还在以传统的传播思维惯性办报,满足于提供一般新闻信息,以为把消息写得好看、提供信息更加丰富,就能让读者回潮、市场回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仍然不能精准锁定自己的受众,也必然在新媒体冲击下找不着北。
事实上,无论新闻传播渠道怎样变化,报纸仍然有其特定的优势和受众。更重要的是,内容永远是王道,那些有价值、有深度、有思想的新闻内容,永远为受众所喜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于报纸而言,就必须在芸芸众生中精心寻找自己的受众,为他们提供想要的和需要的内容。“内圣”才能“外王”,报纸提供的内容应是人们在其他渠道无法得到的,是人们愿意花时间、精力、财力来购买、订阅并仔细读下去的独特产品。
新媒体的兴盛,不仅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契机,也是把报纸办得更好的良机,它要求报纸进行一次深层变革。倘若因循守旧,就只会坐视契机、良机成危机。在推进媒体融合中矢志创新、锐意进取,在形态上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在分工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在内容上共同追求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就能化合出更优的传播形态、创造出更好的内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