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加工质量的提高当然离不印前、印刷工序,如果印刷前设计和印刷能多与印后工序沟通,相信产品质量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随着人们对印刷品质量和特色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重视印前、印刷,而轻视装订整饰加工的状况已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们现在已普遍认识到,对于一本高质量的印刷品而言,不仅要有较好的制版技术、精美的印刷效果,还要有优质的装订外观,才能与其设计、内容相得益彰,才能具有长久的使用和保存价值。但是由于印后加工产品的种类繁多、工艺复杂,因此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较多,质量管理难度较大。
小编认为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既是产品生产控制的需要,也是进行规模化大生产的坚实基础。这里小编结合实际经验,对如何提高印后加工质量做一简要论述。
强化员工质量意识
真正合格的产品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所有参与生产的人员,其质量意识和自身技术水平提高了,并严格依照标准进行生产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才会有保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可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式来实现。
要让每位员工认识到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使企业制定的质量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实。要使每位员工都深刻认识到,没有质量就没有今天的工作岗位,在广大员工中树立质量就是岗位的观念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质量标准》、《质量手册》、《岗位职责》等,让每位员工清楚自己生产的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是什么,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是优质品、合格品和和不合格品,通过《质量奖罚办法》将员工的收入直接与产品质量挂钩。
进行工艺技术教育,鼓励广大员工钻研技术。在工芯质量科的组织下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组织相关机长参与工艺文件的编写,对某些工艺参数进行必要的更新和修改,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增加其权威性。在科室之间员工之间广泛开展技术比武,评出先进机台班组和先进个人,以此鼓励员工重视自身技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质量意识教育还可以通过会议、厂内简报、学习班以及建立质量反馈栏等方法在内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由于印刷企业是服务性行业,所以对客户质量信息反馈要引起重视,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每周例会坚持开展质量宣传、质量总结,以便加强质量问题的纵向交流力度。
质量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质量管理工作。只有将质量意识牢牢扎根于每位员工的思想之中,质量状况才会出现质的飞跃。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抓产品质量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员工的生产技术水平,这是质量意识教育的最终目标。
加强工艺把关制定加工方案
作为印刷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只有熟悉待加工的产品和本厂现有的设备状况、技术力量,才能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生产出好的产品。
生产管理人员在接到施工单及清样后,要先了解工艺要求和所用材料的品质,做出毛样和施工单及清样复核,确认加工时能否达到施工单的既定要求。
根据车间现有的设备状况、技术力量制定详细的加工方案,其中包括加工顺序、工艺方法、材料、所用设备及质量标准,并注明产品在各工序生产时所要注意的质量要点,以便提高机台人员自查的力度和效果,进而更好地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建立产品工艺、质量档案。随着技术、市场的发展,印后加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问题。企业员工不仅要熟悉设备的性能也要了解新工艺的要求,还要做好对不同工艺、不同材料的产品加工时出现的各种情况的记录,并对其进行留样保存,建立产品工艺档案。通过对工艺档案的归纳、整理与总结,为生产提供可靠的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认真记录,建立产品质量档案,找到影响产品质量的瓶颈,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有效避免同样错误重复发生。产品工艺、质量档案作为生产的第一手资料,可以避免以后少走弯路,实现产品质量的良性循环。
科学调度均衡生产
调试工作从表面上看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任务正常完成,似乎与质量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合理、科学的调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尤其在现在周期短、质量高的情况下,产品周期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只能依靠合理、科学的生产调度安排来解决。
对同一品种的产品,一般是先印的先装,后印的后装,给印品一个相对较长的干燥时间,使其充分自然干燥,避免墨量大造成印品粘脏;或成书裁切后纸张继续伸缩造成切口不齐,油墨不干,覆膜起泡等质量问题。
对于同时到期的不同产品,应视其工艺复杂程度不同来安排加工生产顺序。例如,同时到期的精装产品和骑马订产品,应尽量先安排精装产品折页,保证书芯有较长的捆扎时间,以使书壳自然晾干,这样才能保证成品书的定型效果好、书壳不翘曲。
当上、下工序生产紧密衔接时,科学的生产调度可以有效避免因生产安排失误而造成的等工和赶工现象,既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