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界经济已经连续5年增速放缓,整体的国际投资和贸易明显下滑,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增长似乎进入了瓶颈,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在不断震荡。各个国家都在想着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改善平淡、低迷甚至是恶化的经济环境,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各种手段都显得非常乏力。毕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即便出台各种金融政策、手段、调控方式,依然作用有限。
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就提出了五点看法。一是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夯实地区和平稳定的基石。二是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三是共同深化融合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地区国家发展战略,支持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四是共同促进开放包容,增强亚洲的凝聚力。五是共同激发创新活力,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和平稳定也好、推动经济增长也好、激发创新活力也好,最重要的就是要“共同”。这个共同不仅是要亚洲共同,更是要全球共同协调发展。所以,李克强总理也指出亚洲的振兴不能有人掉队,中国愿结合地区国家的实际需求,在基础设施、工业设备等领域开展产能合作。李克强总理之所以能够说出这种豪言,和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逐渐增强的关系是分不开的,人民币顺利入篮SDR、亚投行正式成立,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只不过,我们还需要看到我们自身不足,这也是外界所担忧的。
因此在谈及中国经济在发展遇到的困难时,李克强总理提到“我们不回避困难,这本身表明我们有信心,我们也知道问题症结所在,我们也有手段,为此我们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注重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的看,中国经济希望大于困难。”
当然,世界经济的复苏不会由任何一个国家带动,无论是中国、美国或者是整个欧盟,而是多个国家、经济体共同努力才能让经济有所复苏。在这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努力,都需要积极发展,对内适当地发展竞争优势项目,对外实现多方互利共惠。
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而言,从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感到踏实。总理指出在2016年前两个月,中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内需持续扩大,消费仍是两位数增长。消费和服务业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能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这标志着经济增长质量在改善。此外,中国总体上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内需有空间,发展有韧性,创新有手段。所以说,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于我们,更希望亚洲以及全球经济增长质量都在改善,这种信心的释放足以让我们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
区域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向中国一样进行供给侧改革,这是一项长期却能在后期改善经济萎靡工程。在世界经济前景相当模糊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独立的经济体为了自身的发展,通过短期内刺激经济的手段都也许会让经济有昙花一现的变化。这种昙花一现,或许会导致更多的泡沫、更多的风险产生。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需求,才有机会促进社会有条不紊地健康发展。
如果世界经济能够稳定运行,各个经济体、国家的经济才能稳步发展,也就能实现互惠共赢而不是“争风吃醋”。在此情况下,李克强总理通过在博鳌论坛向全世界释放的信心,也表达了中国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种种决心,相信这种信心和决心将逐渐在亚洲、全世界蔓延,成为世界经济积极、稳定发展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