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热点关注:全球制造业复兴下的中国抉择

时间:2015-12-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摘  要: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开始努力转型升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将视野瞄准了全球市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国制造业品牌,迎来了“走出去”的最好时机。

关键词: 制造业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开始努力转型升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将视野瞄准了全球市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国制造业品牌,迎来了“走出去”的最好时机。

  抓紧提升“中国制造”含金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大批制造业企业逐渐成长,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但长久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这就造成我国尽管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却很少有在国际上广为人知的制造业品牌。反观欧美,著名制造业企业的品牌在全球家喻户晓,即便是日韩,也有索尼、三星等在国际市场上响当当的名号。
 
  这种品牌影响力的差异,不仅仅影响了全球用户对中国制造的认知程度,还直接影响了国内制造业企业的利益。苹果公司iPhone的利润分成比例,就是最好的例子:生产和销售一部iphone手机,美国、日本、韩国分别凭设计和技术获得49.4%、34%和13%的利润分成,而负责制造的中国企业靠生产仅能获得不到4%的利润分成。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博士生导师郑毓煌教授表示,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世界级的制造业品牌,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累积时间短,中国发展经济的时间比较短;第二,中国企业对“以顾客为中心”的先进营销理念认识不够,这个理念包括了产品或服务给顾客的价值、满意度、忠诚度等;第三,竞争环境缺乏以及政府监管不力,目前政府没有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对待那些劣质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
 
  对于中国制造业品牌现状,商务部外贸司商务参赞刘长表示,中国制造品牌和世界品牌存在差距是不争的事实,要想使中国制造品牌真正的“走出去”,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其品牌价值。
 
  提升中国制造品牌的价值,其根本就是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事实上,这已在各界成为了共识——从今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到正式发布,足见各界提升中国制造含金量的决心。
 
  国务院今年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还提出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冯晓表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制造含金量的提升,这是未来中国制造企业、中国品牌参与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他认为,被世界广泛认可的“德国制造”,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目前中国制造正在进入制造业品质不断提升的阶段,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相信中国制造也会向曾经的德国制造一样,迅速提升品质,并受到全球用户的青睐。
 
  工业战略护航制造业升级
 
  在解读“中国制造2025”战略时,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水平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苗圩说,世界各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通过正面的和反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地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
 
  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提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和规划;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求我国制造业从此前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发展,逐步向中高端发展迈进。而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为了解决“如何引领和带动整个新一轮发展”、“发展的路径是什么”、“在哪些领域加快发展来促进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等具体问题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要求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信息技术、机器人等多个行业的业内专家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上述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每个都有更多当前需要重点发展的子领域,一旦得到突破,不但自身的发展水平会得到快速提升,还将促进相关行业共同发展。此外,上述十大产业产业链完备,上下游环节众多,一旦核心领域得到发展,还将逐步对其他产业环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意味着,未来上述十大领域将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届时这些企业和品牌,将有望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打入国际市场。
 
  事实上,由工信部等部委联合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已对做大做强制造业企业、提升制造业企业品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规划。例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路线图就指出,力争在2025年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并在相关国际市场跻身前列。
 
  “一带一路”将成重要推手
 
  如果说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推动中国制造品牌提升含金量的重要举措,那么“一带一路”则是实现中国制造品牌“走出去”的重要推手。
 
  高铁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最为亮眼的明星。此前不久,李克强总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登上从苏州开往上海的高铁列车;他在11月23日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举行会谈时,力推中国铁路“走出去”。李克强表示,将中方技术与成本优势同马方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相对接,积极探讨开展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建设、马来西亚南部铁路建设等项目。而此前尘埃落定的中泰、中印、中老等铁路项目,也让外界看到了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除了高铁外,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也表现抢眼。目前,华为、小米、联想、一加等国内手机厂商已陆续进入国际市场,并在印度、巴西,以及东南亚市场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以小米为例,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后其在印度市场的销量迅速攀升,到2015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的销量已经比2014年同期翻了三番,占据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约4%的市场份额。
 
  联想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也令人侧目。联想最新财报显示,2015年第二财季,联想在新兴市场的手机销量增速迅猛。联想手机在中国以外市场的总销量同比增长295%,售出2470万部。与此同时,联想平板电脑业务也表现抢眼,完成了逆势增长,数据显示其平板业务连续四个财季实现盈利,全球市场份额达到6.3%,位居全球第三。联想个人电脑的全球市场份额也继续占据第一位,并且顺利突破20%大关。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完成“走出去”的关键转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特别顾问朱森第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不少基础设施尚未完备的国家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机遇。中国企业应当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推动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走出去”。
 
  我国政府也看到了“一带一路”对中国制造品牌“走出去”的重要性。5月1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推进。这意味着上述行业将有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实施,成为中国制造品牌走出去的排头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来说,是最好的历史机遇。手机、冰箱、电脑等一系列中国制造的诞生并“走出去”,不但是一个大国崛起不可或缺的标志,还是中国制造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
 
  魏建国认为,不少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具备了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实力:在大型机械设备制造领域,由徐工、三一重工等代表的企业,已具备了世界先进的技术能力。高铁产业已具备多项世界第一,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金字招牌;在家用电器领域有以海尔和长虹为代表的企业,这两个品牌已经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特别是海尔的洗衣机,过去是贴别人的品牌,现在它在意大利、印度、马来西亚等全球多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供应商,别人靠海尔的品牌生存;在消费电子领域,以华为荣耀为代表的企业和品牌已经走向海外。特别是华为荣耀,在欧洲等高端市场就卖得很好。在一些新兴领域,近些年涌现出诸如大疆无人机以及蓝思科技等代表企业。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序推进,这些企业的产品和品牌也有望受益,并最终进入更多国家和市场,逐渐建立起企业口碑和品牌价值。
 
  国际合作创造捷径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例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再兴战略”,法国的“未来工业法国”等。专家建议,中国宜乘制造业复兴的全球东风,寻找具备先进经验,互补合作的成长伙伴,为制造业升级开拓捷径。
 
  加强与经贸关系密切的传统制造业大国的合作是可取路径。比如刚刚与我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并刚刚协调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突破的法国。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马社表示,中国应利用法国先进技术和服务对接中国“十三五”改革需求是主要方向,而工业制造业的战略对接更正当其时。
 
  马社说,“十三五”期间,在加快中国制造业改革的背景下,法国的“未来工业”计划可以和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对接。法方工业代表表示,法国工业计划,比德国“工业4.0”战略更适合中国国情。马社表示,希望尽快在中国选取试点城市进行工业合作对接。
 
  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认为,鼓励高新技术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思想,这与“德国工业4.0”、法国“未来工业”计划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都是谋求生产方式的数据化。
 
  据顾山介绍,法国的一些企业已先行与中国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他举例说,法国软件巨头达索系统已在3D系统设计方面与中方展开了合作;施耐德集团在低耗能建筑方面与中国进行了接洽,其他还有智能交通等项目。
 
  从当前大国关系背景看,中欧关系热度逐年提高,与欧盟主要成员国经贸往来密切,投资商业活动频繁,为更具体的制造业合作升级创造了条件。
 
  制造研发领域层面,欧洲专业的平台和我国有对接潜力。2015年6月第17次中欧峰会期间举行的创新合作对话上,双方就设立欧盟-中国联合资助机制达成共识,并在欧盟委员会科研与创新委员卡洛斯·莫达斯今年9月访华之际正式宣布。
 
  中国科技部日前发布了中欧科研创新联合资助机制首轮项目征集方案,为深化双边科研创新合作奠定了基础。首轮项目征集活动将协助成功入选“地平线2020”2014/2015年度工作计划的中方申请者以及向2016/2017年度工作计划提交申请的中方机构,向科技部申请联合资助资金。这一活动支持中方机构的领域以工业制造业技术为主,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空间、航空、能源、交通、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实际上涵盖了“地平线2020计划”中“领先产能和产业技术”、“社会挑战(安全主题除外)”、“未来新兴技术”、“科研设施”、和“科研创新人才交流计划”领域的所有课题以及欧洲核能研究课题。
 
  资本运作层面,业界专家表示,在债务危机背景下,欧洲传统的工业优势可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更多地为我所用。
 
  跨境并购咨询机构高道资本合伙人陈也向记者表示,对欧洲制造业大国来说,“中国制造2025”战略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会很自然的挑战这些国家的传统强势领域。中国的高铁,港机,通讯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如果欧洲诸国处置得当,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欧洲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企业即使有领先技术,也很难实现大规模应用。最合适的方式是和中国企业合作,利用中国的资本和市场,拓展其全球业务空间。”
 
  陈也指出,中国企业通过收购欧洲企业,是制造业提升的一个理想捷径。“获得的不单是欧洲企业几十年的积累,和现成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稳定而有经验的技术人才资源。更有意义的是,通过海外并购,中国企业能够加快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的融入到世界经济格局中。”陈也说。
关键词:制造业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